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艺

作品数:11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注射液
  • 3篇单肺
  • 3篇单肺通气
  • 3篇肺通气
  • 3篇参附
  • 3篇参附注射液
  • 2篇电针
  • 2篇心脏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反应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联合参附注射...
  • 2篇内关
  • 2篇内关穴
  • 2篇合参
  • 2篇肺癌

机构

  • 11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丁艺
  • 8篇林雅丽
  • 6篇银世杰
  • 5篇蔡元春
  • 3篇韦懿桐
  • 3篇莫科林
  • 3篇吴军
  • 3篇李永录
  • 2篇粟胜勇
  • 2篇罗玉忠
  • 2篇莫安胜
  • 1篇莫绍雄
  • 1篇郭艺贞
  • 1篇杨小平
  • 1篇冯志强

传媒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针灸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微创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术后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泌乳素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后母乳以及新生儿情况。方法:选取近1年内在我院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单胎足月产妇2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选择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与哌替啶间断肌肉注射镇痛。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浆泌乳素水平升高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初乳时间相比对照组缩短(P<0.05),哺乳次数相比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能够有效缓解剖宫产的术后疼痛,提高产妇血液中泌乳素水平,改善术后母乳状况,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林雅丽丁艺覃淼
关键词:舒芬太尼罗哌卡因术后镇痛剖宫产泌乳素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成人单肺通气术中患者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成人单肺通气手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以及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A、B、C、D 4组,各12例,其中A、B、C 3组在麻醉诱导前均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泵注,剂量分别分0.2,0.4,0.6μg/(kg·h),并分别以0.2,0.4,0.6μg/(kg·h)维持到手术结束,术前给予参附注射液1.5 mL/kg 30 min内输注,D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输注;观察比较4组在诱导前10 min(t0)、插管时(t_1)、单肺通气30 min后(t_2)、单肺通气1 h后(t_3)、拔管时(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变化情况,并对患者的氧合指数p(O_2)/Fi(O_2)及麻醉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B、C 2组t_1、t_4时点的HR、SBP及DBP均明显低于D组(P均<0.05);B组t_2、t3时点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C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结论在成人单肺通气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0.4μg/(kg·h)联合参附注射液泵注,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氧合状况。
丁艺李永录林雅丽蔡元春银世杰石俊丹莫科林
关键词:单肺通气参附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手术麻醉中输注参麦注射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ASAⅡ~Ⅲ级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0例于麻醉平稳后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B组30例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术前( T0)、术中( T1、骨水泥后3~5 min)、术毕( T2)、术后3 h( T3)、术后12 h( T4)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心电图( ECG )各导联ST段变化,检测每搏输出量( SV)、心输出量( CO)、心指数( CI)。结果与T0时相比,两组患者在T1时MAP 降低,HR增快,但B组T1、T2、T3和T4的ST 段阳性变化发生率明显增加,SV、CO、CI降低( P均<0.05);而与A组相比,B组术中MAP下降及HR加快更明显,T1、T2、T3的ST段阳性变化发生率升高( P<0.05);与B组比较,A组在T1、T2、T3时间点上SV、CO、CI均升高( P均<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心肌缺血缺氧发生率,有效保护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丁艺李永录林雅丽覃淼石俊丹银世杰扬宜科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心血管功能血流动力学
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早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胸腔镜技术已被应用于胸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胸腔镜技术也较过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的单肺通气能够给胸腔镜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同时也更便于操作,因此使得胸腔镜在胸外科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成为临床上常规的胸外科手术之一[1]。
丁艺林雅丽蔡元春
关键词:非气管插管电视胸腔镜手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在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内关穴在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中止1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至手术结束采用TEAS内关穴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最高值、血氧饱和度(SpO_(2))最低值;统计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啶的用量。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胸腔探查时(T2)、肺叶切除时(T3)、肺叶切除后30min(T4)、肺叶切除后60min(T5),检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监护室(PACU)停留、下床活动、肛门排气、胸腔引流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ETCO_(2)最高值、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P<0.01),SpO_(2)最低值高于对照组(P<0.01)。T1~T5时,观察组患者MAP、HR及血清Cor、NE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P<0.01)。结论:TEAS内关穴用于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促进术后康复。
丁艺粟胜勇林雅丽韦懿桐石俊丹高斯莉卓金义蔡元春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经皮穴位电刺激保留自主呼吸
不同频率电针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免疫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免疫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术前1 d、术前30 min行电针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对照组40例采用连续波,频率2 Hz。此后在常规全身麻醉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主要临床评价指标;比较2组术前、术中血清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含量变化;比较2组术前1 d、术中、术后1 d CD3^(+)、CD4^(+)、CD8^(+)、CD4^(+)/CD8^(+)变化;比较2组术前1 d、术中、术后1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COR、β-EP含量均较本组术前升高(P<0.05),术中治疗组COR、β-E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 d CD4^(+)/CD8^(+)均较本组术中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术后1 d CD4^(^(+))/CD8^(^(+))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术中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CD3^(+)较本组术前1 d降低(P<0.05);对照组术中、术后1 d CD3^(+)较本组术前1 d降低(P<0.05)。2组术后1 d TNF-α、IL-6、IL-10含量均较本组术中升高(P<0.05),术后1 d治疗组TNF-α、IL-6、IL-10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术后1 d TNF-α、IL-6、IL-10含量均较本组术前升高(P<0.05);治疗组术中TNF-α、IL-6、IL-10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电针治疗,2 Hz/100 Hz电针频率可更好地降低术中应激反应,调节术后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赵艳林雅丽丁艺银世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结直肠癌根治术电针
电针内关穴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全麻,手术开始时行OLV,术毕胸腔排除气体后行双肺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行电针刺激内关(疏密波,2 Hz/100 Hz)直至术毕。分别于术前(T_(0))、OLV 30 min(T_(1))、OLV 60 min(T_(2))、术毕(T_(3)),观察两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肺顺应性(CL)、呼吸指数(RI)]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48 h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住院时间。结果:与T_(0)时比较,两组患者T_(1)、T_(2)及T_(3)时PaO_(2)、OI、CL及血清SOD降低(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_(1)、T_(2)及T_(3)时RI及血清MDA、IL-6、TNF-α升高(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1/30)vs 23.3%(7/30),P<0.05];观察组术后48 h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内关对肺叶切除术OLV所致肺损伤有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水平有关。
丁艺粟胜勇林雅丽韦懿桐蔡元春石俊丹高斯莉莫科林卓金义
关键词:肺损伤单肺通气电针炎性反应
右美托咪定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单肺通气患者的肺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参附注射液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的肺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8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参附注射液组(联合组)及对照组各16例。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右美组和联合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 min,负荷量1.0μg/kg;联合组同时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1.5 m L/kg加入生理盐水至250 m L),20 min内输完;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即刻(t1)、单肺通气6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3)及术后2 h(t4)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t2~t4时,3组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P均〈0.05)。t2~t4时,右美组和联合组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t3~t4时,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t2~t4时,联合组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右美组(P均〈0.05)。t3~t4时,右美组和联合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右美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右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参附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单肺通气时及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组织的炎性反应,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应激损伤能力,二者联用肺保护作用强于单用右美托咪定。
丁艺李永录林雅丽蔡元春银世杰石俊丹莫科林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单肺通气肺癌根治术氧化应激
参附注射液联合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对二尖瓣置换术病人心肌保护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I)联合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NLIPC)对二尖瓣置换术病人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二尖瓣置换术病人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SFI组、NLIPC组、SFI联合NLIPC(SFI+NLIPC)组,各8例。SFI组在术前30 min经中心静脉和开放主动脉后经体外循环(CPB)泵入SFI 1.5 mL/kg;NLIPC组对病人左下肢实施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处理,连续重复该过程3次;SFI+NLIPC组联合使用SFI和NLIPC,对照组为常规CPB。检测4组心肌损伤生化指标,观察心脏复跳情况和术后多巴胺使用情况。结果 SFI+NLIPC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丙二醛(MDA)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术后心脏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巴胺用量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SFI和NLIP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吴军莫绍雄罗玉忠郭艺贞丁艺杨小平韦懿桐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参附注射液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
长时程心脏不停跳保存技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长时程心脏不停跳保存方法和技术。方法选用成年广西巴马小型猪6头,麻醉成功后,取胸部正中切口,全身肝素化,不切开心包。先在头臂干插灌注管,后切断上腔静脉和左下肺静脉,用手协助排空左心室,用停跳液灌注心脏。摘取心脏后与灌注装置连接并用去白细胞和去血小板的稀释血液灌注心脏,使心脏恢复跳动(非工作心脏模型)。结果不停跳保存6例离体心脏8 h全部成功,保存期间灌注压没有上升。结论心脏空跳保存是可行的,保存的关键技术是减轻红细胞破坏、维持适宜的灌注压、左心室有效的减压和防止心脏水分丧失。
银世杰丁艺吴军罗玉忠莫安胜
关键词:心脏移植心脏保存心脏不停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