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单肺
  • 3篇单肺通气
  • 3篇手术
  • 3篇注射液
  • 3篇肺通气
  • 3篇参附
  • 3篇参附注射液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血液
  • 2篇体外循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外循环
  • 2篇联合参附注射...
  • 2篇麻醉
  • 2篇内关
  • 2篇内关穴
  • 2篇合参
  • 2篇肺癌

机构

  • 11篇广西中医药大...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蔡元春
  • 7篇银世杰
  • 6篇李永录
  • 5篇武伟
  • 5篇丁艺
  • 5篇林雅丽
  • 3篇莫科林
  • 3篇黄海清
  • 2篇粟胜勇
  • 2篇韦懿桐
  • 1篇吴华贝

传媒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针灸
  • 2篇广西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在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内关穴在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中止1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至手术结束采用TEAS内关穴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最高值、血氧饱和度(SpO_(2))最低值;统计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啶的用量。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胸腔探查时(T2)、肺叶切除时(T3)、肺叶切除后30min(T4)、肺叶切除后60min(T5),检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监护室(PACU)停留、下床活动、肛门排气、胸腔引流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ETCO_(2)最高值、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P<0.01),SpO_(2)最低值高于对照组(P<0.01)。T1~T5时,观察组患者MAP、HR及血清Cor、NE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P<0.01)。结论:TEAS内关穴用于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促进术后康复。
丁艺粟胜勇林雅丽韦懿桐石俊丹高斯莉卓金义蔡元春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经皮穴位电刺激保留自主呼吸
参附注射液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在胸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在胸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胸腔镜下右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肺保护性通气干预,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氧合指数、气道阻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单肺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单肺通气2 h后,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气道阻力、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 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与单纯肺保护性通气比较,参附注射液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可更好地改善胸科手术患者的肺呼吸功能及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蔡元春李永录银世杰武伟
关键词:胸科手术参附注射液肺保护性通气血液流变学
广西壮族与汉族患者体外循环中凝血指标变化的对比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广西壮族与汉族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下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差异。方法将4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壮族组、汉族组各20例。于注射肝素前、注射鱼精蛋白后10min、关胸骨时、手术后4-5 h采血,观察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24 h浓缩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各时间点PLT、PT、APTT、TT、FIB、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壮族组24 h浓缩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比汉族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广西壮族与汉族患者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凝血指标变化无差异,但壮族患者24 h浓缩红细胞及血浆用量比汉族患者低。
银世杰李永录蔡元春武伟黄海清
关键词:壮族汉族凝血指标体外循环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成人单肺通气术中患者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成人单肺通气手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以及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A、B、C、D 4组,各12例,其中A、B、C 3组在麻醉诱导前均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泵注,剂量分别分0.2,0.4,0.6μg/(kg·h),并分别以0.2,0.4,0.6μg/(kg·h)维持到手术结束,术前给予参附注射液1.5 mL/kg 30 min内输注,D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输注;观察比较4组在诱导前10 min(t0)、插管时(t_1)、单肺通气30 min后(t_2)、单肺通气1 h后(t_3)、拔管时(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变化情况,并对患者的氧合指数p(O_2)/Fi(O_2)及麻醉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B、C 2组t_1、t_4时点的HR、SBP及DBP均明显低于D组(P均<0.05);B组t_2、t3时点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C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结论在成人单肺通气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0.4μg/(kg·h)联合参附注射液泵注,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氧合状况。
丁艺李永录林雅丽蔡元春银世杰石俊丹莫科林
关键词:单肺通气参附注射液
针刺人中穴对高龄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的高龄全麻患者8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刺人中穴,对照组未予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分别于气管导管拔除前(T1),气管导管拔除时(T2)的测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离室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T1时,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人中穴可缩短骨科手术高龄患者全麻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减少血流动力学紊乱。
蔡元春
关键词:针刺全麻苏醒期高龄
电针内关穴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全麻,手术开始时行OLV,术毕胸腔排除气体后行双肺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行电针刺激内关(疏密波,2 Hz/100 Hz)直至术毕。分别于术前(T_(0))、OLV 30 min(T_(1))、OLV 60 min(T_(2))、术毕(T_(3)),观察两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肺顺应性(CL)、呼吸指数(RI)]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48 h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住院时间。结果:与T_(0)时比较,两组患者T_(1)、T_(2)及T_(3)时PaO_(2)、OI、CL及血清SOD降低(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_(1)、T_(2)及T_(3)时RI及血清MDA、IL-6、TNF-α升高(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1/30)vs 23.3%(7/30),P<0.05];观察组术后48 h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内关对肺叶切除术OLV所致肺损伤有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水平有关。
丁艺粟胜勇林雅丽韦懿桐蔡元春石俊丹高斯莉莫科林卓金义
关键词:肺损伤单肺通气电针炎性反应
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早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胸腔镜技术已被应用于胸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胸腔镜技术也较过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的单肺通气能够给胸腔镜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同时也更便于操作,因此使得胸腔镜在胸外科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成为临床上常规的胸外科手术之一[1]。
丁艺林雅丽蔡元春
关键词:非气管插管电视胸腔镜手术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小型猪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的对比研究
2014年
目的对比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小型猪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的效果。方法选择24头广西巴马香猪,随机分为A组(静脉复合腹腔注射组)(n=12)与B组(静吸复合麻醉组)(n=12),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及死亡率。结果 A组优9例、良3例、差0例、麻醉死亡0例,死亡率为0;B组优8例、良2例、差0例、麻醉死亡2例,死亡率为16.7%。两组组间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2,P=0.515),死亡率B组高于A组。结论在一些短小的小型猪外科手术中,静脉复合腹腔注射可使麻醉过程更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银世杰李永录蔡元春武伟黄海清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模型麻醉
浅低温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方法 40例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脏停跳(AH)组20例,心脏不停搏(BH)组20例,于切皮即刻(T1)、给鱼精蛋白5~10 min后(T2)、关胸即刻(T3)、术后4 h(T4)采血,检测两组患者红细胞(RBC)计数、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指标,并记录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和异体血的用量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RBC计数、WBC计数、Hb值、Fib含量、D-D含量、PLT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点RBC计数、PLT计数、Hb值、Fib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点各指标值随着时间延长不断增加,但T4时点各指标值仍未回到T1水平;与T1比较,组内T2、T3、T4时点WBC计数、D-D含量均高于T1时点,T4时点值最高(P〈0.05)。BH组异体血用量、浓缩红细胞用量少于AH组(P〈0.05);CPB时间、手术时间、24 h胸腔引流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搏心内手术体外循环不加重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能减少异体血用量。
银世杰李永录蔡元春武伟黄海清
关键词:心脏不停搏体外循环血液有形成分浅低温心内直视手术
右美托咪定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单肺通气患者的肺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参附注射液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的肺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8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参附注射液组(联合组)及对照组各16例。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右美组和联合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 min,负荷量1.0μg/kg;联合组同时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1.5 m L/kg加入生理盐水至250 m L),20 min内输完;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即刻(t1)、单肺通气6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3)及术后2 h(t4)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t2~t4时,3组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P均〈0.05)。t2~t4时,右美组和联合组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t3~t4时,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t2~t4时,联合组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右美组(P均〈0.05)。t3~t4时,右美组和联合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右美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右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参附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单肺通气时及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组织的炎性反应,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应激损伤能力,二者联用肺保护作用强于单用右美托咪定。
丁艺李永录林雅丽蔡元春银世杰石俊丹莫科林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单肺通气肺癌根治术氧化应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