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慧
-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深刻理解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的内涵与意义被引量:7
- 2018年
-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什么是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根据、美好生活的内涵及如何创造美好生活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植根于生活内部的,不能从生活之外寻求美好生活的根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生活内在规律的要求,马克思关于"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思想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美好生活因全面而丰富,因向上而高尚,因向真而朴实,因向善而美好,因向美而恒久。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表现在:美好生活是富裕的生活;美好生活是健康文明的生活;美好生活是安全稳定的生活;美好生活是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的生活;美好生活是公平正义得到实现的生活;美好生活是具有清朗空间的网络生活;美好生活是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美好生活是健康高雅的休闲生活等。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创造美好生活"论断揭示了人类生活的根本规律,没有等来的美好生活,只有创造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人民群众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作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辛世俊代文慧
- 《感动中国》——社会感恩道德教育的成功范例
- 2013年
- 感恩道德教育在文化建设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对人们价值观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加强道德教育的今天,正面对公民进行感恩道德教育,《感动中国》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 代文慧
- 关键词:文化建设感动中国
-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二个范畴都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根基。就富强而言,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大量相关资料,如"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和"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强国富民的政治智慧。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有助于增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 辛世俊代文慧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被引量:5
- 2016年
- 作为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社会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本质。首先,共享发展体现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本质特征。无产阶级运动有着超乎以往那些革命运动的彻底性,它最终不是为了建立某个阶级的政治统治,而是要从根本上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这种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和奉献情怀内在地蕴含着共享发展的理念。其次,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无论中国如何建设、如何改革、如何开放、如何发展,都始终围绕着为最广大人民谋福祉的要求,这就是共享发展。最后,共享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实现全民族的普遍利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将此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责任和担当将共享发展跃升为科学的社会理想。
- 辛世俊代文慧
- 关键词:共享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 从精神获得感看价值观教育的着力点被引量:2
- 2018年
- 所谓精神获得感是人们对精神食粮(产品)的学习、理解、内化(入脑、入心)并吸纳其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感受、体验等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它具有普遍性、主动性、多样性、变动性等特征。精神获得感存在的客观事实说明了价值观教育的客观性与必要性:精神获得感不是对精神奢侈品消费的感受,而是普通人对精神产品需求的最普遍、最广泛、最直接的感受;精神获得感离不开物质获得感,但物质获得感不能代替精神获得感;精神获得感在性质上与物质获得感有很大差别,价值观多元化要求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精神获得感对价值观教育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价值观教育缺乏深度,无法回答群众关心的深层次问题;价值观教育不接地气,未能融入百姓生活;价值观教育缺乏示范,缺少感召力量。以"感"字为核心开展价值观教育的着力点是:讲好价值观的故事;注重载体的作用;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 辛世俊代文慧
- 关键词: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 向上向善,根据何在?——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逻辑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教育。向上向善的个体意义根据在于人们将向上向善作为自己人生的价值目标,向上向善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是人将自己的活动赋予意义的过程。向上向善的社会历史根据在于社会以扬善...
- 辛世俊代文慧
-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杨朱思想的源原之辩
- 2014年
- 杨朱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杨朱学派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孟子》一书中曾指责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并进行了片面的批判,造成了后世学者对杨朱思想的误解。然而通过对杨朱思想源流的把握,对其独特的"重生""治国"理念进行解读,对孟子非杨朱的原因进行分析,文章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杨朱,进而探析杨朱在先秦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 李亚威代文慧
- 关键词:老子重生治国理念
-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被引量:2
- 2019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建构对价值观建设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这一评价体系主要依据四个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知晓度、情感的认同度、内化度和人的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是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形成日常生活价值观念,是否能让人们在践行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是否满足人们获得自身能力素质提升的发展需要,是否建立了健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制机制,是否外化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价应坚持辩证思维,做到六个统一即动机评价与效果评价的统一,普遍评价与特殊评价的统一,规范评价与示范评价的统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统一,奖励评价与惩罚评价的统一,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的统一。
- 代文慧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感恩问题研究
- 在现实生活中,人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自然、社会、他人的馈赠与帮助。感恩是人对自己生存状况的认识,是人的道德良知和道德实践行为。感恩德性促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睦友爱、团结互助的关系,它是维系家庭和谐、维持社会秩序的一条纽带。...
- 代文慧
- 关键词:感恩思想市场经济道德价值
- 文献传递
- 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重要途径、基本要求与重要保障。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
- 代文慧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