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衡
- 作品数:60 被引量:22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例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多学科诊疗
- 2021年
- 1初诊情况患者男性,64岁,因“反复上腹胀痛1月”于2020年4月13日入住我院胃肠外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口服“拜新同,30 mg qd”,血压控制良好,有“左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PPH(痔上粘膜环切术)”的手术史,否认肝炎、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肿瘤家族史。
- 方凯伍衡雍娟娟张建龙曾育杰
- 关键词:结肠癌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改进及疗效观察
- 王捷孙健陈汝福唐启彬刘超叶华吕永添伍衡张建龙肖志宇
- 上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32例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32例因上腹部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手术后5—8d,其中胃部手术占40.63%。术中出血量100~300mL者15例,9例术中出血量〉350mL,占75%。30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占93.75%,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0天及31天再次手术后治愈,占6.25%。结论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与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和手术的副损伤程度密切相关。非手术治疗措施是治愈胃排空障碍的主要方法。
- 周军杨斌伍衡刘璐罗兴喜褚忠华
- 关键词:上腹部手术胃排空障碍诊治
- 早期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术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局部切除术在早期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行局部切除术的早期直肠癌的手术方式、疗效及可能的并发症。结果 :行局部切除术的 13例早期直肠癌病例 ,其中 10例经肛门切除 ,3例经骶骨入路切除 ;随访的 11例中仅 1例复发 ,全部生存超过 2年 ;术后 2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经严格的病例选择 ,局部切除术是早期直肠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 伍衡
- 关键词: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
- 消化道疾病患者951例围术期死亡病例调查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我院胃肠外科患者围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探讨降低围术期死亡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951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9例围术期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51例手术患者围术期死亡率为2.0%,主要影响因素是高龄、恶性肿瘤、术前高血压及冠心病以及术后低蛋白血症、呼吸系统衰竭及肾功能不全。并且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术后生存率。结论强化围术期患者高危因素的积极处理并结合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对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璐来伟刘伟燕伍衡曾育杰周军陈双褚忠华
- 关键词:围手术期死亡率
- 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PRL-3功能相关蛋白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转染肝再生磷酸酶-3(PRL-3)后结肠癌细胞kVo的蛋白表达改变。方法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AcGFP—C3-PRL-3并转染至结肠癌细胞LoVo中,获得稳定表达GFP—PRL-3的结肠癌细胞LoVo—PRL-3。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的PRL-3表达。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LoVo—PRL-3细胞及转染空载体PAcGFP—C3的LoVo-Control细胞总蛋白,从中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PRL-3在LoVo—PRL-3细胞中高表达,而未检测到在LoVo—Control细胞中表达。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发现20个差异蛋白质斑点,质谱成功鉴定出17种蛋白。与LoVo—Control细胞比较,10种蛋白在LoVo-PRL-3细胞中高表达,而7种蛋白在 LoVo—PRL-3细胞中表达降低。结论成功鉴定出PRL-3功能相关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RL-3促进结直肠癌转移机制奠定基础。
- 关玉峰刘璐伍衡来伟李守峰褚忠华
- 关键词:结肠癌蛋白质组学肝再生磷酸酶-3
- Polo样激酶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Polo样激酶1(PLK1)在原发性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PLK1在4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表达。结果癌栓、包膜侵犯、BCLC分期等因素和PLK1的阳性表达呈明显相关(P〈0.05);PLK1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术前甲胎蛋白(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秩和检验分析PLKl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大小的关系发现PLK1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分析显示,PLK1的表达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相关;Kaplan—Meier法分析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的单因素相关因子显示与包膜侵犯、TNM分期、癌栓及转移与生存期明显相关(P〈0.05),与性别、乙肝、肝硬化、肿瘤数目BCLC分期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包膜侵犯、癌栓及转移3项指标反映肝癌预后(P〈0.05)。结论PLK1的表达与肝癌的发展及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 李文滨褚中华梁明娟林青伍衡王捷
- 关键词:肝细胞PLK1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 早期控制性手术治疗复杂性肠外瘘的疗效评价
- 2009年
- 目的评估早期应用"控制性手术"治疗复杂性肠外瘘的临床意义。方法依据早期"控制性手术"和全程完全保守措施的不同治疗方法对35例肠外瘘病例资料分组研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指标的差别。结果控制性手术组第4周体重增加率、瘘口自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84.21%vs 31.25%、89.47%vs37.50%);第4周肝功能损害率、瘘口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与后者比较亦下降显著(P〈0.01);两组间出血、肺部感染、败血症、切口疝、粘连性肠梗阻等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肠外瘘早期实施积极的"控制性手术"策略是肠外瘘外科治疗观念的重要转变,有利于肠外瘘的快速治疗。
- 周军陈双杨斌褚忠华刘璐张育超赖东明伍衡
- 关键词:肠外瘘控制性手术
-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门静脉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联合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和门静脉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不能手术治疗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24例(50个病灶)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和门静脉化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复查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或CT增强扫描,显示46个病灶完全灭活,有效率达92%,2例患者肝内其他部位再发,行第2~4次治疗,全部病例经3~24个月随访,存活20例.并发症包括治疗区胀热感、疼痛和轻度发热.结论联合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和门静脉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可反复治疗等优点.
- 张育超吕永添高明伍衡
- 关键词:射频消融门静脉化学治疗大肠癌肿瘤转移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改进及疗效观察
- 自从1935年WHIPPLE成功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之后,该手术就成了胰头癌外科治疗的标准手术。经过长期的实践,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技术不断进步,术后并发症较初期大幅度减少。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
- 王捷孙健陈汝福唐启彬刘超叶华吕永添伍衡张建龙肖志宇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癌外科治疗术后并发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