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波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病理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临床病理
  • 5篇免疫
  • 5篇病理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腺癌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原位杂交
  • 3篇预后
  • 3篇原位
  • 3篇原位杂交
  • 3篇上皮
  • 3篇尿路上皮
  • 3篇腺肿瘤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免疫表型
  • 3篇基因
  • 3篇表型
  • 2篇肉瘤

机构

  • 14篇复旦大学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4篇余波
  • 13篇殷于磊
  • 11篇肖立
  • 10篇卢晨
  • 10篇陈燕
  • 3篇朱雄增
  • 2篇陆孝禹
  • 2篇李瑶
  • 2篇陈慧
  • 1篇孙忠全
  • 1篇杜杰
  • 1篇张豪杰
  • 1篇郑松柏
  • 1篇陈燕忠
  • 1篇钱伟庆
  • 1篇范德生
  • 1篇盛璐
  • 1篇王朝夫
  • 1篇欧阳琪
  • 1篇衣琳

传媒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学分型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免疫学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Hans、Choi和Tally三种免疫学分型法则对148例华东地区DLBCL病例进行免疫学分型,比较三种法则的免疫学分型结果与临床特征及生存资料的关系,并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本组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及免疫学分型等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148例DLBCL三种法则分型结果得到的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亚型显著低于非GCB(non-GCB)/活化B细胞样(activated B-cell-like,ABC)亚型(P<0.05),其中Tally法则得到的GCB亚型数最低.三种法则分型结果完全一致的病例114例(77.0%),其中GCB亚型(19例,16.7%)亦显著低于非GCB/ABC亚型(95例,83.3%;P=0.000 1).80例有随访资料的病例三种分型法则所得到的GCB和非GCB/ABC亚型的5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及生存曲线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种法则分型结果均显示原发于胃的DLBCL(primary gastric DLBCL,PG-DLBCL)的GCB亚型数倾向高于其他组别,PG-DLBCL的5年OS率及生存曲线也倾向好于其他组别.Cox多因素生存模型分析发现,年龄(HR=1.036,P=0.001)及分期(HR=1.997,P=0.000)对患者生存期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及分期越高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然而三种法则分型结果均对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影响.结论 Hans、Choi和Tally三种免疫学分型法则均不能有效地对华东地区DLBCL进行预后相关分组.PG-DLBCL的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可能不同于其他部位DLBCL.
陈燕肖立朱雄增卢晨余波范德生殷于磊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预后
穿刺活检前列腺癌ERG基因重排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ERG基因重排在前列腺癌中的发生率及特征。方法收集前列腺癌连续穿刺标本242例,均为6~14针,左、右侧不同部位分瓶送检,年龄58~91岁,PSA水平5~5000 ng/ml,免疫组化法检测ERG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检测ERG基因重排。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前列腺癌中ERG蛋白阳性,阳性率为17.4%,阳性病例FISH检测均见基因重排现象,其中19例为缺失型信号,23例为分离型信号;阴性者均未见基因重排现象。5例同时存在ERG阳性与阴性腺癌病灶。周围良性腺体未见ERG蛋白表达和基因重排现象。阳性病例中,Gleason评分6者12例,Gleason评分7者23例,Gleason评分8或以上者7例。 PSA水平〈100 ng/ml组ERG阳性率为19.6%,PSA水平〉100 ng/ml组ERG阳性率为10%。肿瘤临床分期T3或以内组ERG阳性率为17.2%,T4组及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或有远处转移组阳性率为19%。χ2检验显示ERG基因重排与低Gleason评分腺癌相关,与PSA水平、临床分期、疾病进展无相关性。结论免疫组化是检测ERG基因重排、前列腺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前列腺癌多灶现象常见。 ERG基因重排与临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肖立殷于磊陈燕卢晨余波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荧光原位杂交
滤泡性淋巴瘤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的免疫表型和遗传学改变。方法:连续性收集54例FL患者及2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合并FL(DLBCL+FL),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细胞淋巴瘤(Bel)2基因、CD10、Bcl-6、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Ml)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t(14;18)、Bcl-6和Myc基因重排情况。结果:FL1-2级23例,FL3级31例。FL的t(14;18)阳性率为53.7%,其中FL1~2级组阳性率为100%,而FL3级组阳性率为19.4%.明显低于FL1。2级(尸10.0001)。FL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为14.8%,全部分布于FL3级,FL1~2级未见有Bcl-6基因重排。DLBCL+FL组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为37.5%,未见有t(14;18)。FL1-2级组的Bcl-2、CD10和Bcl-6均为阳性,MUMl多为阴性,44.5%的病例Ki67低表达。而FL3级组及DLBCL+FL组中CDIO阳性率明显降低。Ki67均为高表达,大部分MUMl表达阳性。结论:FL1—2级组的t(14;18)阳性率高,免疫表型经典。FL3级组的t(14;18)阳性率则显著降低,而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明显增高,CD10表达率明显降低。
余波陈燕殷于磊
关键词:滤泡性淋巴瘤免疫表型遗传学异常
胃黏膜的增龄性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胃黏膜由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构成,含有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三种管状外分泌腺体。在人体生长发育成熟后,胃黏膜随增龄而发生老化,了解胃黏膜老化的特点对正确认识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殷于磊卢晨余波杜杰肖立郑松柏
关键词:胃黏膜增龄性变化
具有内翻生长特征的尿路上皮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研究伴内翻生长特征的尿路上皮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和多点荧光原位杂交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具有内翻生长特征的尿路上皮病变41例,分为内翻乳头状瘤、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用多点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3、7、17号染色体获得和9p21缺失;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标记p53、CK20和Ki-67;并对12例进行随访.结果 (1)内翻乳头状瘤12例,平均1.2 cm,由互相连接的细胞索或巢在固有膜内生长,细胞索相对较细而宽窄一致,细胞巢外呈栅栏状、内为流水状排列,可见鳞状分化,无细胞学上的异型性,无或偶见核分裂象,4例可见少量表面外生乳头,被覆少于6层的正常尿路上皮.(2)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24例,平均2.1 cm,结构似内翻乳头状瘤,但细胞索较粗并宽窄不一,细胞巢粗大并不规则状,可形成实体结构,瘤细胞轻至中度异形,核分裂象1~8个/10 HPF,3例表面均未见外生性乳头,但表层尿路上皮有明显异型增生,有少量外生乳头者外生成分形态符合低级别或低度恶性潜能.(3)旺炽型yon Brunn细胞巢5例,平均0.9 cm,表面被覆正常或增厚的黏膜组织,固有膜内见巢状分布、大小不等、排列紧密的尿路上皮团伴有囊腔形成,细胞均无异型性,无或偶见核分裂象.多点荧光原位杂交:79.1%(19/24)的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存在染色体异常阳性,而内翻乳头状瘤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无阳性染色体异常.免疫组织化学:CK20仅在2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中弱表达,内翻乳头状瘤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均为阴性;16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和1例内翻乳头状瘤中有5%~50%的瘤细胞弱表达p53;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中1%~5%表达Ki-67,内翻乳头状瘤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均低于1%.随访:2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经多次复发后为浸润性癌,�
肖立王朝夫朱雄增殷于磊陈燕卢晨余波
关键词:泌尿系肿瘤乳头状瘤内翻
泌尿道肾源性化生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肾源性化生(nephrogenic metaplasia,N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泌尿道NM,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1例,男性5例;年龄31-81岁,平均58.1岁;2例有泌尿道结石、3例有前列腺增生症或腺性膀胱炎而经尿道电切病史、1例同时伴发尿路上皮癌;3例累及输尿管、2例前列腺尿道部、1例膀胱三角区。膀胱镜下见黏膜粗糙或低乳头状突起。镜下见病变主要由管状、囊状、小巢状和乳头状结构组成,可见伊红色基膜样物;增生上皮为立方状或柱状,部分有细胞学非典型性;间质慢性炎。免疫表型:表达PAX2、PAX8、CK7、P504S,不表达p63、CD10、PSA。结论 NM是少见的尿路上皮瘤样病变,常有泌尿道损伤病史,需与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及子宫内膜异位鉴别,掌握其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可提高确诊率。
欧阳琪肖立陈燕卢晨余波衣琳殷于磊
关键词:尿路上皮免疫表型
胰腺髓系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胰腺髓系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胰腺髓系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胰腺髓系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肿瘤,迄今仅查到8例报道。本例表现为胰头部浅绿色占位病灶。瘤细胞弥漫性分布或列兵式竹节样排列。细胞分化程度不等,以原始未成熟细胞为主,可找到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45、CD43、MPO、Lys、CD117、CD34及CD15等,不表达CD79α、CD3、CD30等。结论仅凭常规形态学观察,髓系细胞肉瘤易误诊为淋巴瘤,小细胞癌,ES/PNET等。细胞分化程度不等,列兵式排列,幼稚嗜酸性细胞的出现是重要的诊断线索。免疫组化是获得正确诊断的主要依据。即使病变位于局部仍需行抗白血病化疗。
陆孝禹卢晨殷于磊肖立余波
关键词:胰腺肿瘤粒细胞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多房性囊性肾癌合并肾乳头状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1年
肾乳头状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carcinoma,PRCC),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临床上较少见,约占RCC(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7%~15%,囊性RCC是RCC中一种罕见类型,约占RCC的1%~4%。多房性囊性RCC(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为囊性RCC的一种,约占RCC的0.59%。同时合并PRCC及MCRCC的病例非常罕见,目前尚无文献报道。
张豪杰盛璐陈燕忠余波孙忠全钱伟庆
YAP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胃腺癌中YAP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胃腺癌组织中YA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法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YAP蛋白表达与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腺癌组织中YAP蛋白的细胞质阳性表达(31.6%vs 1.0%)、细胞核阳性表达(22.4%vs 0.0%)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YAP蛋白细胞质阳性表达与细胞核阳性表达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5818,P﹤0.0001)。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YAP蛋白细胞核阳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YAP蛋白细胞核阴性组低(P﹤0.05)。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YAP蛋白的表达未能作为胃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部分胃腺癌组织中存在YAP蛋白的高表达,且YAP蛋白细胞核表达的胃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可以作为此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余波陈慧王葳殷于磊肖立王华李瑶陈燕
关键词:胃腺癌免疫组化预后
108例前列腺癌根治标本全器官取材的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应用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的全器官取材方法观察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系统性全器官取材前列腺癌根治标本108例,并复习相关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年龄55-80岁(平均68.1岁),术前血清PSA平均值18.3μg/ml。病理分期:p T2期59例(54.6%,59/108),其中14例为p T2a期(23.7%,14/59),5例为p T2b期(8.5%,5/59),40例为p T2c期(67.8%,40/59);p T3期49例(45.4%,49/108);p T3a期29例(59.2%,29/49),其中p T3b期20例(40.8%,20/49)。84例同时送检盆腔淋巴结,3例可见淋巴结转移(转移率3.6%)。Gleason评分:9例≤6分(8.3%),66例为7分(61.1%),33例≥8分(占30.6%)。29例存在Gleason 5生长方式。切缘状况:28例(25.9%)呈切缘阳性,21例为p T3期(75%),15例(53.6%)存在Gleason 5生长方式。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p T2期肿瘤术前PSA平均值14.00μg/ml,肿瘤累及针数≤2针者占68.5%,〉5针者占4.3%;p T3期肿瘤术前PSA平均值23.82μg/ml,肿瘤累及针数≤2针者占19.6%,〉5针者占28.3%。p T2期与p T3期肿瘤活检累及针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活检指标在Gleason 6分者81.3%根治标本上升为7分或以上。结论要获得准确的病理分期、分级及切缘状况评估需全器官系统化取材前列腺癌根治标本。PSA水平、Gleason评分、肿瘤累及针数是前列腺癌术前临床分期和危险度评估的良好指标。
肖立殷于磊陈燕卢晨余波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