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增昭

作品数:81 被引量:1,630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然科学总论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2篇古地理
  • 34篇岩相
  • 30篇岩相古地理
  • 13篇古地理学
  • 9篇单因素
  • 9篇地质
  • 9篇油气
  • 9篇三叠
  • 9篇台地
  • 8篇奥陶纪
  • 8篇沉积物
  • 7篇地震
  • 7篇油气勘探
  • 7篇勘探
  • 6篇地层
  • 6篇古地理图
  • 6篇寒武纪
  • 6篇二叠纪
  • 5篇早三叠世
  • 5篇震积岩

机构

  • 5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江汉石油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长庆石油勘探...
  • 1篇长江大学
  • 1篇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国务院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81篇冯增昭
  • 33篇鲍志东
  • 25篇金振奎
  • 10篇彭勇民
  • 8篇吴胜和
  • 5篇杨玉卿
  • 4篇蒋盘良
  • 4篇王媛
  • 3篇时晓章
  • 3篇罗璋
  • 3篇郑秀娟
  • 3篇吴茂炳
  • 2篇刘敏
  • 2篇何幼斌
  • 2篇田海芹
  • 2篇王国力
  • 2篇李永铁
  • 2篇李振亚
  • 2篇赵学仁
  • 2篇袁志华

传媒

  • 36篇古地理学报
  • 10篇沉积学报
  • 3篇石油大学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中国科技术语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山东地质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第九届全国古...
  • 1篇第十三届国际...
  • 1篇中国科协首届...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11篇1999
  • 1篇1998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次成功的专题研讨会:“多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地震岩”被引量:17
2017年
"多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地震岩"专题研讨会,2016年9月24日在河南焦作河南理工大学承办的第14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期间召开。国内多位专家出席这次研讨会,对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岩、震积岩等问题进行讨论和争鸣。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研讨会,其主要成果是:(1)"多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已为广大地质学家接受。(2)赛拉赫(Seilacher,1969)提出的"地震岩"(seismites)的定义,即"具断层—粒序的岩层可定为地震岩",应该废弃;但现在为广大地质学家所接受的地震岩的定义,即"地震岩是真正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则不应废弃,可以保留下来。(3)"地震岩"这个术语应严格地限制在真正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4)"震积岩"是一个误译的术语,不宜继续使用。如果有的地质学家想继续使用这个术语,应对这个术语重新定义,并指明它不是"seismites"(地震岩)的中文译名。(5)碎屑注入体也是多成因的,它不一定是地震岩,更不一定是"原地地震"的标志。(6)本次研讨会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中国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地震岩研究中的"几乎是一个观点"的局面开始被扭转过来了,呈现出了"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
冯增昭
关键词:震积岩地质实践
露头剖面的沉积岩石学研究及沉积环境分析中的一些问题
在露头剖面的沉积岩石学研究及沉积环境分析中,常有一些问题,如把'岩石'或'岩石的微观特征'当作'微相'或'岩相',把'岩石的宏观特征'当作'宏观相',等等。这些问题在国内外均有,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讨论的问题。本文以《古地...
冯增昭
关键词:岩石岩石特征微相岩相
文献传递
中国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地震岩研究简评被引量:30
2017年
近30年(1987—2016)来,中国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岩、震积岩及古地震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绩。但是,在国内中文期刊中已发表的约140篇文章和已出版的一些专著中,几乎都把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当作地震岩。可喜的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老师们和学生们,对山东青岛灵山岛下白垩统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研究,却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呈现出了一种活跃的学术气氛。笔者等的看法是:(1)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一种沉积构造,它有多种成因,它是一个很好的沉积学和地质学术语,应继续地和更广泛地使用下去。(2)地震岩是专指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它是具多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的一种,不能把所有的具软沉积构造的岩层都当作地震岩。有的地质学家建议废弃地震岩这一术语。(3)震积岩是"seismites"(地震岩)的误译,不宜再继续使用。(4)由于地震岩和震积岩这两个术语在国内外已使用多年,要废弃它们或不再继续使用它们,应得到国内外的多数地质学家的同意才行。
冯增昭鲍志东郑秀娟王媛
关键词:震积岩
《地震岩问题》中译本序被引量:7
2017年
近30年(1987—2016)来,中国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地震岩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其研究思想却欠开放。在这一学术领域,几乎是一种观点,即中国期刊刊出的文章和一些出版的专著,几乎都把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当作地震岩。为了扭转这个几乎是一种学术观点的局面,Feng等(2016)写了一篇文章《中国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地震岩研究简评》,并把这篇文章发送给国内外的多位专家,抛砖引玉,邀请他们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地震岩"专题研讨会写文章,在会上宣读论文,对这些文章及这一专题中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和争鸣。山穆玕教授的《地震岩问题》是我们收到的第1篇文章。此文涵盖了近153年国内外地质学家关于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地震岩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达268篇。这是一篇内容十分丰富并有独到见地的挑战性文章。此文最重要的贡献是对Seilacher(1969)提出的"地震岩"(seismites)这一术语的挑战和否定。中国地质学家把"seismites"译为"震积岩",即由地震和沉积作用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这是一个误译的术语。至于"地震岩"(seismites)这一术语是否应该废弃,"震积岩"这一术语是否应该继续使用,应由广大的中外地质学家决定,由地质实践决定。《地震岩问题》的另一个贡献是提出了触动因素和强调液化作用。21种触动因素和2种软沉积物类型奠定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形成过程的理论基础。假如我们能用毛泽东的《矛盾论》的方法,研究有多种矛盾存在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形成过程,并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则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就可以揭示触动因素的一些信息,即可以揭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成因的一些信息。
冯增昭
关键词:震积岩
地震岩问题被引量:8
2017年
在过去的82年(1931—2013)中,共出现了39个成因术语。在这39个术语中,只有10个是真正沉积成因的(例如浊积岩),其他29个术语都是比较草率地提出的(just jargons;例如地震岩、海啸岩等)。"地震岩"(seismites)这一成因术语是赛拉赫(Seilacher,1969)提出的,它指沉积记录中的古地震。这是一个误用的(misnomer)术语。赛拉赫仅仅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中新统蒙特雷组(Miocene Montery Formation)10m厚的露头观察,就匆忙地提出这个术语。他并未对这个露头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最根本的问题是,地震是一个触动因素(1),并不是一个沉积作用。在古代的沉积记录中,鉴别不出各种触动因素(trigger)(2),因为自然界不能保留触动因素曾经存在过的证据。"软沉积物变形构造"(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可简称为SSDS),通常被人们用来作为地震岩的鉴别标志,其实它是"液化作用"(liquefacation)的结果。液化作用可以由21种触动因素中的任何一种引起,其中包括地震(earthquake)、陨石冲击(meteorite impact)、海啸(tsunami)、沉积负载(sediment loading)等。在死海盆地中的角砾碎屑,所谓典型的由地震引起的沉积,实际上是常见的同沉积作用的碎屑流的产物,与地震没有关系。其他类型的SSDS,例如"双向叠层构造"(duplex-like structures)和碎屑注入体(clastic injections),也可以说是同沉积作用的产物,与地震没有关系。世界上广泛分布的砂岩储油层,包括墨西哥湾、北海、挪威海、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加逢、孟加拉湾,都表明这些地区的SSDS的第一起因(primary cause)是沉积负载,其证据是可以观察到的和令人信服的。海啸及陨石冲击,都可以形成大量的沉积,例如SSDS的侧向延伸(lateral extent of SSDS),但这些沉积都不能当作地震的鉴别标志。位于印度东部大陆边缘的Krishna-Godavari(KG)盆地中的SSDS,是多种触动因素(1)引起的沉积物�
山穆玕冯增昭刘敏
关键词:地震
中国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被引量:83
2002年
本文由中国早寒武世早期及晚期的岩相古地理图两幅及相应的文字论述组成。这两幅岩相古地理图的最大特征是“两槽和三台相间分布”。两槽即天山北山蒙辽吉槽地和昆仑秦岭槽地 ,三台即准噶尔蒙兴台地、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台地和西藏华南台地。两个槽地与三个台地之间的界限是根据大地构造、地层、岩石、岩相等资料综合判断而定的 ,绝大部分是比较确切的 ,有的地方是推断的。天山北山槽地可分出次级岩相古地理单元 ,其他槽地的次级岩相古地理单元尚难以划分。华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研究程度较高 ,它们的次级岩相古地理单元的划分均有确切的定量资料和定量图件为依据 ,是定量的 ,而且还能把早寒武世早期和晚期的岩相古地理划分开 ,其文字编述也比较深入。其他地区的研究程度较低 ,难以再划分出次级古地理单元 ,其古地理图都只能是定性的 ,其文字编述也只能是概略性的。这种研究程度有差异的、定量和定性兼有的、全国范围的岩相古地理图 ,既反映笔者等的研究成果 ,也反映我国当前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鲍志东
关键词: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台地
《地震岩问题》中译本序——《地震岩问题》简评
<正>近30年来,中国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震积岩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其研究思想却欠开放。中国期刊刊出的文章,在这一学术领域,几乎是一种观点,即几乎都把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当作震积岩。为了扭转这个几乎是一种学术观点的...
冯增昭刘敏
文献传递
开拓者的业绩要继承发扬——在第八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被引量:1
2004年
第八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4年 8月 9~ 12日在大庆油田召开。在这一盛会的开幕式上 ,作者特别怀念和感谢往昔众多的老前辈、专家和学者 ,如葛利普、黄汲清、谢家荣、刘鸿允、关士聪、王鸿祯、廖士范等 ,他们对我国古地理学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和功绩。开拓者的业绩一定要继承和发扬。
冯增昭
关键词:开幕式继承发扬开拓者古地理学沉积学
中国南方早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被引量:45
1997年
在各基于剖面的地层学及定量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中国南方早中三叠世飞仙关期(印度期)、嘉陵江期(奥伦期)、雷口坡期(安尼期)和天井山期(拉丁期)的各种单因素基础图件及定量岩相古地理图。在这种古地理图中,各,、二、三级古地理单元的确定都有定量的单因素数据为依据。各期岩相古地理的特征可概括为陆海相间,台盆相间,台中有盆,盆中有台,台中有滩和坪,台盆间有斜坡。各期岩相古地理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发展性。从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到中2叠世天井山期,是一个较大的海退过程。这种定量的岩相方地理图,为中国南方中下三叠统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冯增昭鲍志东吴胜和李永铁王国力
关键词:古地理岩相古地理早三叠世中三叠世
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正>塔里木地区是指以当今的塔里木盆地为主体并包括其周边山区的广大地区,北至中天山,南达昆仑山,西至我国国界,东以阿尔金断裂为界,面积约100万km2。寒武系和奥陶系主要出露在西北部的柯坪和巴楚地区以及东北部的库鲁克塔格...
冯增昭鲍志东吴茂炳金振奎时晓章
关键词:寒武纪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