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刁桂苓

作品数:205 被引量:1,422H指数:25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5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9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47篇地震
  • 93篇震源
  • 63篇震源机制
  • 32篇应力场
  • 30篇断层
  • 23篇震源断层
  • 19篇地震序列
  • 19篇震前
  • 17篇震源机制解
  • 16篇地震前
  • 14篇小震
  • 13篇前兆
  • 13篇波速
  • 12篇地震活动
  • 12篇震区
  • 11篇强震
  • 10篇小地震
  • 10篇S波
  • 9篇应力
  • 9篇张北地震

机构

  • 189篇河北省地震局
  • 40篇中国地震局
  • 29篇天津市地震局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地震局地...
  • 8篇山东省地震局
  • 8篇山西省地震局
  • 8篇四川省地震局
  • 8篇中国地震台网...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市地震局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唐山市地震局
  • 3篇云南省地震局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上海市地震局

作者

  • 205篇刁桂苓
  • 42篇冯向东
  • 35篇王晓山
  • 28篇张四昌
  • 23篇李钦祖
  • 19篇于利民
  • 19篇高景春
  • 18篇张学民
  • 17篇胡新亮
  • 17篇王勤彩
  • 16篇赵英萍
  • 13篇束沛镒
  • 12篇王俊国
  • 11篇马瑾
  • 10篇徐锡伟
  • 9篇杨家亮
  • 9篇朱振兴
  • 9篇蔡华昌
  • 8篇孙佩卿
  • 8篇程万正

传媒

  • 37篇华北地震科学
  • 15篇地震地质
  • 14篇中国地震
  • 13篇地震学报
  • 13篇国际地震动态
  • 12篇地球物理学报
  • 8篇地震
  • 6篇西北地震学报
  • 5篇地震地磁观测...
  • 4篇地震研究
  • 4篇山西地震
  • 3篇内陆地震
  • 3篇地学前缘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防灾减灾工程...
  • 3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灾害学
  • 2篇中国地震监测...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0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10篇2007
  • 10篇2006
  • 11篇2005
  • 25篇2004
  • 6篇2003
  • 11篇2002
  • 9篇2001
  • 7篇2000
  • 9篇1999
  • 6篇1998
2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震源机制类型划分汶川、玉树地震构造块体归属被引量:32
2010年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7.8级地震、2008年3月21日于田7.1级和5月12日的汶川7.9级地震,全部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构成新的地震活动组.昆仑山口和汶川地震分别位于巴颜喀拉活动地块的北部和东部边界,于田地震发生在该地块的西端.GPS的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该块体整体向东运动.发生在块体不同部位的昆仑山口、于田和汶川3次大地震震源机制类型体现了巴颜喀拉块体活动力学的一致性.汶川主震和强余震发生之前,出现于田序列余震的强度和频度显著增高,进一步证实同一活动地块地震之间的内在联系.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6.9级地震,连同1996年11月19日的喀喇昆仑山口6.9级地震和1997年11月18日玛尼7.5级地震,都发生在巴颜喀拉活动地块的南部边界上,震源机制表现为一致的左旋走向滑动,证实它们属于羌塘块体向东运动的结果.事实表明活动块体具有整体运动的性质,而整体运动也是两组各自3次大地震成组活动的原因.
刁桂苓王晓山高国英聂晓红冯向东
关键词: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震源机制
张北6.2级地震考察和震害损失被引量:12
1998年
1998年1月10日11时50分在张家口市张北县境内发生6.2级地震,宏观震中为北纬41°07”,东经114°26”,位于张北县大河乡与海流图乡之间。极震区烈度见度。这次地震造成49人死亡,360余人重伤,4.4万人无家可归。房屋毁坏175万多平方米,严重破坏186万余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河北省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24%。
蔡华昌刁桂苓刁建新冯书明何春贵彭远黔杨家亮赵军王加林张晓达
关键词:地震灾害震灾评估经济损失财产损失
震源断层方法在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精确修订震源位置后,小震呈现线性或带状分布规律,使用数学方法对线性或带状分布的中小地震拟合一个空间的平面作为震源断层,来揭示地震空间分布与活动构造的关系。以1976年唐山7.8级地震、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7.0级盲断裂地震为例,对大震区余震的震源断层进行拟合,获得了3次地震发震断层在震源深度上的几何结构和运动方式,且拟合结果与深部构造探测比较吻合,表明震源断层方法对于活断层探测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杨雅琼冯向东刁桂苓徐锡伟
关键词:活断层
延矾盆地北缘断裂深浅构造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在已有的地表地质构造、浅层探测与深部探测等资料基础上 ,利用高精度地震局域网的数字地震记录 ,分析了延庆 矾山次级盆地北缘断裂上的微、小地震活动特征 ,及其与地表活断层和深部地壳结构关系 .通过对地震局域网获得的微、小地震的精确位置、震源机制解及其特点的分析 ,厘定了地表活断层延庆 矾山盆地北缘断裂属旋转平面状正断层 ,揭示了延怀盆地区浅表地质与深部构造的相互关系 。
于贵华徐锡伟马文涛朱艾澜刁桂苓张四昌张先康刘保金孙振国
关键词:地质构造震源机制
张北地震前小震活动和余震序列精确定位及主震破裂方向的讨论被引量:6
2005年
1970年至1998年1月10日张北地震前, 沿NWW向发生2级以上地震24次, 其分布相对集中, 呈条带状. 对华北台网所记上述地震的到时数据全部重新查图核对, 并补充了内蒙古台网5个台的数据以改善用于定位的台站分布, 并采用主地震定位法重新定位, 除一个地震外, 其余地震更加集中, 形成一小震条带. 1998年2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张北震区架设10台短周期数字化地震仪, 记录了大量微震. 作者采用P波和S波到时差重新进行了震源定位, 得到184次微震的定位结果, 连同1998年1~2月张北震区3级以上地震事件定位结果一起勾画出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带. 由张北地震震中向SEE向延伸存在由强震构成的张家口-渤海地震带. 根据精确定位结果, 结合修订后主震的震源机制、宏观烈度分布和层析成像资料, 讨论了张北地震和小尺度地震带(震源破裂带)、震前的中等尺度小震条带以及大尺度的张家口-渤海强震带的关系.
白玲王勤彩刁桂苓张天中赖晓玲李松林林碧苍武巴特尔
关键词:张北地震微震
华北、西南一些地区地震发生在地壳浅部的证据被引量:13
2001年
依据区域小孔径数字地震台网对河北省唐山、张北、怀来 ,山西省大同和云南省剑川、禄劝、姚安等 7次地震的定位或重定位结果 ,并结合相应区域个别大震用远场资料反演的震源深度结果 ,以及山西省临汾遥测地震台网重新测定的震源深度结果 ,与以往地震目录中给出的震源深度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小孔径台网的震源深度测定结果基本分布在地表至地下十几千米的范围内 .而以往给出的测定结果中 ,震源深度大致分布在地表至地下 3 0km的深度上 ,与其平均值相差一半至一倍 ,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显著 .分析认为 ,小孔径数字地震台网的测定结果可能更接近震源深度分布的真实情况 ,即上述地区的地震应是发生在地壳浅层内 .对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 ,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并提出改善震源深度测定精度的建议和措施 .
胡新亮刁桂苓高景春张四昌张学民李钦祖秦清娟朱振兴张彦清
关键词:震源深度地壳浅部震源位置数字地震台网
唐山和澜沧地震序列震源区应力场的对比分析被引量:8
1995年
以唐山地震序列167次Ms≥4地震的震源机制和澜沧地震序列163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为基本资料,系统分析了各自震源区应力场的状况.结果表明,震源区应力场的方向稳定,没因发生强震序列造成显著的改变.余震机制解的优势空间取向与主震机制解相近,受主震及强余震影响,部分余震机制解有所偏离,但偏离程度随时间减小.唐山和澜沧序列中优势取向的机制解占全部解的比例相当,暗示构造应力场对强震序列的控制作用大体相同.经震源机制的聚类分析发现,唐山较澜沧序列类型多、取向分散,分析认为是唐山地区参与活动的构造比澜沧地区参与活动的构造复杂所致.
刁桂苓于利民李钦祖王绍晋
关键词:震源机制应力场地震序列
张北6.2级地震地裂缝特征及其研究意义被引量:9
2001年
张北 6 .2级地震现场调查结果表明 ,这次地震形成了大量的非构造地裂缝 ,它们主要分布在极震区和 度区。地裂缝的优势方位为 NNE和 NWW向 ,与 度等震线双向展布基本一致。利用地裂缝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统计的优势方位 ,探讨了地裂缝与烈度分区和发震构造的关系。
蔡华昌张景余刘荣利刁桂苓黄万发何春贵张启富彭远黔杨家亮刁建新
关键词:张北地震地裂缝发震构造极震区
1668年郯城大地震震源断层三维特征反演
1668年在山东郯城附近发生的81/2级巨大地震,是有史料记载以来发生在中国东部的最大地震.该地震发生在郯庐断裂带山东区段,震源区现代小震依然频繁.本文以震源区附近重新定位的百余个现今中小地震基本参数,反演得到1668年...
周翠英刁桂苓耿杰李永红许萍胡新亮冯向东李冬梅
关键词:区域应力场
华北北部壳幔介质结构的研究
<正>本文利用北京、天津地区5个地震台短周期地震仪器记录的深源远震波形,通过调整壳幔介质模型计算相应的理论地震图,用波形拟合的方法得到相应5台下方介质分层模型.并结合由相同方法得到的河北北部10台及周口店台的介质结构结果...
于利民刁桂苓李钦祖束沛镒
关键词:理论地震图
文献传递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