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钦祖

作品数:46 被引量:290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1篇地震
  • 17篇震源
  • 13篇地震序列
  • 12篇震源机制
  • 9篇强地震
  • 8篇应力场
  • 6篇地震活动
  • 6篇强震
  • 4篇地壳
  • 3篇地震活动性
  • 3篇地震预报
  • 3篇邢台地震
  • 3篇板内
  • 3篇板内地震
  • 2篇地震图
  • 2篇地震序列特征
  • 2篇断层
  • 2篇震级
  • 2篇震源深度
  • 2篇小震

机构

  • 42篇河北省地震局
  • 6篇天津市地震局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加利福尼亚大...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46篇李钦祖
  • 29篇于利民
  • 23篇刁桂苓
  • 9篇陈绍绪
  • 7篇孙佩卿
  • 7篇王吉易
  • 6篇陈敬伟
  • 4篇束沛镒
  • 4篇王绍晋
  • 3篇李幼铭
  • 3篇张四昌
  • 3篇张彦清
  • 2篇朱振兴
  • 2篇王勤彩
  • 2篇戴英华
  • 2篇高景春
  • 1篇李淑莲
  • 1篇秦清娟
  • 1篇赖晓玲
  • 1篇靳雅敏

传媒

  • 8篇地震学报
  • 7篇华北地震科学
  • 4篇地震
  • 3篇中国地震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内陆地震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华南地震
  • 1篇邢台地震40...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第一次全国地...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06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6
  • 6篇1995
  • 5篇1994
  • 2篇1993
  • 7篇1992
  • 3篇1991
  • 6篇1990
  • 1篇1986
  • 1篇1979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西南一些地区地震发生在地壳浅部的证据被引量:13
2001年
依据区域小孔径数字地震台网对河北省唐山、张北、怀来 ,山西省大同和云南省剑川、禄劝、姚安等 7次地震的定位或重定位结果 ,并结合相应区域个别大震用远场资料反演的震源深度结果 ,以及山西省临汾遥测地震台网重新测定的震源深度结果 ,与以往地震目录中给出的震源深度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小孔径台网的震源深度测定结果基本分布在地表至地下十几千米的范围内 .而以往给出的测定结果中 ,震源深度大致分布在地表至地下 3 0km的深度上 ,与其平均值相差一半至一倍 ,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显著 .分析认为 ,小孔径数字地震台网的测定结果可能更接近震源深度分布的真实情况 ,即上述地区的地震应是发生在地壳浅层内 .对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 ,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并提出改善震源深度测定精度的建议和措施 .
胡新亮刁桂苓高景春张四昌张学民李钦祖秦清娟朱振兴张彦清
关键词:震源深度地壳浅部震源位置数字地震台网
唐山和澜沧地震序列震源区应力场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
1995年
以唐山地震序列167次Ms≥4地震的震源机制和澜沧地震序列163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为基本资料,系统分析了各自震源区应力场的状况.结果表明,震源区应力场的方向稳定,没因发生强震序列造成显著的改变.余震机制解的优势空间取向与主震机制解相近,受主震及强余震影响,部分余震机制解有所偏离,但偏离程度随时间减小.唐山和澜沧序列中优势取向的机制解占全部解的比例相当,暗示构造应力场对强震序列的控制作用大体相同.经震源机制的聚类分析发现,唐山较澜沧序列类型多、取向分散,分析认为是唐山地区参与活动的构造比澜沧地区参与活动的构造复杂所致.
刁桂苓于利民李钦祖王绍晋
关键词:震源机制应力场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的系统聚类分析——以海城地震序列为例被引量:78
1992年
目前用于多个震源机制解的对比分析方法,对大样本往往难以奏效,我们借助模式识别中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结合震源机制解自身的表达方式,定义以两个解的P轴夹角与T轴夹角之和为距离,采用最短距离和最长距离两种方法编制了系统聚类软件。聚类结果可按不同的要求确定类型的多寡。对同类机制解,利用矢量合成的方法计算各应力轴的平均位置,据此确定该类解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空间取向。为了检验该软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海城地震序列中M≥4的24个震源机制解为例,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和已有文献的分析结果相对照时发现,本软件可用定量的方法给出原作者已指明的序列机制特点,并显示一些以往没有指出的重要特征。
刁桂苓于利民李钦祖
关键词:地震震源机制聚类分析
1982年日本茨城地震序列表现出的局部板块俯冲动态过程被引量:4
2001年
板块构造的运动和动力学是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板块边缘强震是板块运动的直接结果 .分析 1 982年日本茨城地震序列发现 ,震源断层面存在分阶段沿走向扩展、倾向调整的特殊图象 .结合震源机制的走向、倾向以及滑动方向等资料 ,确认属于日本海沟下方的俯冲带逆冲地震 .文中讨论了地震序列过程的成因 ,认为采用介于年尺度的空间大地测量结果与秒尺度的强震矩张量分析之间的地震序列时空分布研究 ,表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局部下方俯冲的动态过程 .根据地震平均错距和板块运动速度 。
刁桂苓傅容珊李钦祖陈绍绪张四昌
关键词:地震序列俯冲带动态过程震源机制俯冲带
北京地区1966年以来的震源机制和地壳应力场
收集了北京地区(39°20′--41′N,115°--117°30′)1966年以来的小地震地震波资料.计算出577个震源机制解.分析表明这些机制解的空间取向较为离散.它们的优势取向和华北地壳应力场的方向一致.对这些机制...
刁桂苓于利民李钦祖
关键词:震源机制地壳应力场
文献传递
中国大陆强地震的成组活动和概率预报
<正>根据到目前为止能够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出中国大陆东部(λ≥108°E)及邻区 M≥6 地震目录、中国大陆西部(λ<108°E)及邻区 M≥7地震目录,这些地震被称作强地震。对它们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中国大陆...
李钦祖于利民王吉易万迪堃陈绍绪
关键词:强地震
文献传递
强震前后震源区应力场变化一例被引量:43
1994年
美国夏威夷Kaoiki地区1983年11月16日发生M=6.6地震.取该地区1977—1985年的74次M≥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时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发现:一般年份的震源机制类型和各类型所占比例差别不大;6.6级地震前后出现其它时间没有的直立节面走滑类型地震,主震亦属此种类型,此时还抑制了其它时间占优势类型地震的发生.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可信的前兆现象.取不同时间段震源机制解,用滑动矢量拟合法反演震源区应力场的结果表明,6.6级地震前后出现方向较稳定的应力场,其最大压应力主轴σ1和最小压应力主轴σ3分别呈近东西和近南北的水平方向.中等压应力主轴σ2基本直立,且前震、主震、余震的震源机制与它们吻合.其它时间的应力场都表现为σ2取近水平的状态,相应的地震破裂以低倾角水平滑动为主.强震前后的震源区应力场与其它时段应力状态的显著差异表明,应力场的变化控制了强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文中最后讨论了Kaoiki地区特定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
刁桂苓于利民李钦祖
关键词:地震前兆应力场
中南美洲地区地震序列的特征
1998年
共搜集到1960~1990年中、南美洲地区10个地震序列。其中1个是板内地震序列。这个板内地震序列表现出的特征是: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较短,长短轴之比低;余震震源机制和主震震源机制相比变化大。其余9个是俯冲带上的板缘地震序列,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较长;震源深度下限超过地壳,可以达到70km以下(第10号序列例外);主震的震源机制受俯冲带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控制。但是这些地震序列又分为两种情况:(1)有5个地震序列,其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走向和俯冲带的走向相同;(2)有4个地震序列,其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走向和俯冲带俯冲方向相同,即和俯冲带的走向垂直。前者的特征是;震中分布区域的长短轴之比高;余震震源机制和主震震源机制相比除了序列初期的个别地震外,差异甚小。而后者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些地震序列震中分布区域的长短轴之比低,个别地震序列后期余震震源机制和主震震源机制的差别大。
李钦祖刁桂苓陈敬伟于利民孙佩卿
关键词:地震序列板内地震地震震源
中国强震预报的基本途径
<正>地震系统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一个具有层层嵌套的自相似结构系统。目前, 我国地震预报的基本程式是,地空间上由大到小,时间上由长到短,逐渐逼近地进行,与地震活动的层次结构大体相应。但是有其不足之处,首先是,在对全...
陈绍绪李钦祖万迪堃王吉易于利民
文献传递
云南和四川的强地震活动特点
1990年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云南省共发生M≥6地震98次,四川省为69次。1900年以前的资料丢失比较多。1900年以来的资料表明,云南的M≥6地震数比四川多60%,但随着震级的增大,地震数在M≥6地震总数中所占比例,比四川的相应比例小,M≥7(1/2)地震的绝对数已变得比四川少。说明四川比云南的b值小,分别为0.54和0.98。1900年以来云南和四川两省的地震活动,都表现出平静时段与活动时段相交替的现象,各已完成5个平静时段和4个活动时段。云南省连续6年以上、四川省连续7年以上不发生M≥6的地震,即规定为平静时段。各自的平静时段长度都很稳定。云南比四川的平静时段短,活动时段长度变化大,M≥6地震的平均年发生率高。云南省从1985年起,四川省从1989年起,到大约本世纪末,可能都将处在地震的活动时段。
李钦祖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震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