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亮
-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煅烧温度对Li[Li_(0.2)Ni_(0.15)Mn_(0.55)Co_(0.1)]O_2的影响
- 2016年
-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电池用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5Mn0.55Co0.1]O2,通过XRD、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考察煅烧温度对合成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900℃下制备的材料具有典型的α-Na Fe O2层状结构、较好的晶型结构及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2.04.8 V充放电,20℃下的0.10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5.4 m Ah/g,库仑效率为78.5%;依次以0.10 C、0.20 C、0.50 C、0.75 C和1.00 C循环10次,再以0.20 C放电,首次1.00 C放电比容量为149.7 m Ah/g,最后一次0.20 C放电比容量为首次0.10 C放电比容量的85.9%。
- 孙国平臧慧娟刘大亮陈彦彬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煅烧温度
-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NCA)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被引量:11
- 2015年
- 经历了50多年来年度雾霾天数之最的2013年和浓雾笼罩近6亿人口的2014年,人们将目光集中在PM2.5这个环境污染的热门话题,而传统内燃机汽车排放的尾气是PM2.5的最主要来源,因此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随着能源危机的Et益加重,电动汽车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基于此,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如美、中、日、韩等国家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争相支持各自的相关企业全力开发电动汽车,以抢占市场先机。中国政府也把电动汽车产业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而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几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电动汽车开发项目和购车补贴政策的鼓励下,我国的电动汽车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 冯海兰陈彦彬刘亚飞刘大亮宋顺林
- 关键词:新兴产业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PM2.5
- 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被引量:13
- 2015年
- 近年来,雾霾已经成为包括北京在内全国许多地方需要时刻面对的问题。雾霾的地域不断扩展,天数持续增加,这表明中国的环境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汽车尾气。中国在2014年11月举办APEC会议期间、2015年9月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及阅兵式期间,为了保障空气质量,在京津冀地区域采取了包括汽车限行和管控在内等一系列措施,北京的空气质量如期达到一级优水平。北京蔚蓝的天空被戏称为“APEC蓝”、“阅兵蓝”(见图1),人们希望这种“北京蓝”永远保持下去。
- 解建强陈彦彬刘亚飞刘大亮宋顺林张学全冯海兰
- 关键词:汽车动力正极材料锂电池电动空气质量
- 锰前驱体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性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铝掺杂的Li 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中球型化及鳞块状的Li Mn2O4分别由Al共沉积的锰氧化物(CMO)前驱体及电解二氧化锰(EMD)前驱体制备。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及方型铝壳全电池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试样的物化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两组试样都为纯相,同时以CMO为前驱体制备的Li Mn2O4材料具备较好的球型度,更高的振实密度以及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 刘大亮杜立成刘亚飞陈彦彬
- 关键词:LIMN2O4正极材料
-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被引量:4
- 2014年
-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从锂离子电池诞生之初,围绕正极材料的研发工作就从未停止。从产品应用的角度来说,锂离子电池已涵盖了移动通讯、便携电脑、数码设备、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储能基站、军用设备等诸多应用领域。围绕不同的使用特点,各应用领域也基本形成了相应的正极材料体系与之匹配。
- 刘大亮刘亚飞陈彦彬朱素冰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能量密度电动自行车
-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后处理降碱工艺被引量:13
- 2018年
- 以高镍含量镍钴锰氢氧化物、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温度为750~850℃、n(Li)∶n(Ni+Co+Mn)为1.02∶1.00~1.08∶1.00,合成的NCM811材料保持纯相,但材料中残留的碱性杂质仍然较多。通过引入磷酸二氢铵、纯水淋洗等手段,可较为简便地处理残留的碱性杂质。与未处理的相比,淋洗降碱后的样品在3.0~4.3 V充放电,0.5 C、1.0 C及2.0 C倍率性能约有1%的降低,但0.1 C首次充放电效率由89.1%上升到93.0%,1.0 C放电比容量由179.2 m Ah/g上升为181.8 m Ah/g,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由90.8%上升到94.1%。
- 刘大亮孙国平孙国平陈彦彬
- 关键词:正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