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雷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0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皮瓣
  • 2篇再植
  • 2篇皮瓣修复
  • 2篇桥接
  • 2篇缺损
  • 2篇离断
  • 2篇拇指
  • 2篇虎口
  • 1篇岛状
  • 1篇岛状瓣
  • 1篇岛状皮瓣
  • 1篇岛状皮瓣修复
  • 1篇蒂皮瓣
  • 1篇血流
  • 1篇血运
  • 1篇游离皮瓣
  • 1篇指背
  • 1篇指背筋膜
  • 1篇指背筋膜蒂皮...

机构

  • 7篇解放军第40...
  • 3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作者

  • 7篇刘春雷
  • 6篇刘育杰
  • 6篇屈志刚
  • 6篇丁小珩
  • 3篇焦鸿生
  • 3篇姜凯
  • 3篇仲霄鹏
  • 3篇张宏勋
  • 3篇郑波
  • 2篇杜丽
  • 2篇刘元富
  • 2篇孙明川
  • 2篇纪翔
  • 2篇刘冠英
  • 1篇汤海萍
  • 1篇方光荣
  • 1篇曹学成

传媒

  • 2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山东省医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自制简易动态外固定架治疗PIP关节不稳定性骨折脱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自制简易动态外固定架治疗近侧指间关节不稳定性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10月,对8例近侧指间关节不稳定性骨折脱位(Hasting分型Ⅱ、Ⅲ型)采用自制简易动态外固定牵引架治疗.通过患指的正侧位X线片确诊.Ⅰ期行骨折闭合复位,采用自制的简易动态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愈合可,无钉道感染等并发症.8例获1~2年随访,X线示骨折全部愈合;关节脱位复位满意;所有PIP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屈曲平均95°(90°~100°),伸直平均2.5°(0°~10°).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全指关节活动度(TAM)系统评定: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3%;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平均8.6(8~10)分.结论 自制简易动态外固定架治疗PIP关节不稳定性骨折脱位,方便、实用、价廉,对PIP关节不稳定性骨折脱位具有良好的疗效.
纪翔刘育杰丁小珩屈志刚姜凯张宏勋焦鸿生仲霄鹏刘春雷郑波
关键词:近侧指间关节外固定架脱位骨折
利用虎口动脉和邻指动脉转位重建拇指旋转撕脱离断指体血运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利用虎口动脉和示指尺侧指同有动脉转位治疗拇指旋转撕脱离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对16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患者分别采用虎口动脉转位(A组,8例)和示指尺侧指吲有动脉转位(B组,8例)重建离断拇指动脉供血。A组:男6例,女2例;年龄(27.0±9.5)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7例,车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1±3.1)h。离断平面:近节指骨基底部5例,掌指关节平面3例。B组:男5例,女3例;年龄(29.7±13.7)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6例,绳索绞伤2例。离断平面: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1±2.2)h。近节指骨基底部4例,掌指关节平面4例;静脉、神经、肌腱修复按照常规进行。结果A组、B组共16例断指全部成活。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2±0.8)h及(5.3±0.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9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使用标准,A、B组优良率均为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虎口动脉和示指尺侧指固有动脉转位治疗拇指旋转撕脱两种方法疗效相近,但前者操作更简便,创伤更小,是一种较好的再植方法。
刘育杰丁小珩杜丽刘元富刘春雷屈志刚曹学成
关键词:拇指再植离断
利用腕横纹皮瓣桥接修复手指皮肤合并指固有动脉复合缺损9例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合并指动脉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9例手指掌侧皮肤合并指动脉缺损患者,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同时利用该皮瓣中的桡动脉掌浅支桥接修复指固有动脉,恢复指体血运,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其中1例皮瓣近端部分皮肤血泡形成,经换药处理,创面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供区一期闭合,瘢痕较隐蔽。末次随访时,患指功能根据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获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8.9%。结论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可做为血流桥接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手指掌侧皮肤合并动脉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纪翔丁小珩刘育杰屈志刚姜凯张宏勋焦鸿生仲霄鹏刘春雷郑波
关键词: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
虎口动脉临床解剖学特征及其在再植再造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虎口动脉的临床解剖学特征及利用其做为供血动脉,探讨其在再植与再造中的应用及优缺点. 方法 实验一10具新鲜尸体手,利用印度墨水行桡动脉灌注,观察虎口动脉解剖学特征;5男5女(共20只手),在虎口区行活体血管彩色...
刘育杰丁小珩杜丽刘元富刘春雷屈志刚曹学成
关键词:拇指再植离断
患侧前臂两种血流桥接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创面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患侧前臂两种游离血流桥接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动脉复合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合并指固有动脉缺损患者15例(15指).致伤原因:切割伤6例,挤压伤5例,电锯伤4例.手指远端血运差11指,血运无4指.均为急诊Ⅰ期采用患侧前臂两种游离皮瓣以血流桥接方式移植修复损伤的手指动脉和皮肤缺损,其中动脉化的静脉皮瓣(AVF)修复9例,桡动脉掌浅支(SPBRA)皮瓣修复6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修复后疗效,比较两组皮瓣术后的感觉及手指活动度.结果 15例皮瓣均存活,手指血运恢复.4例AVF出现水泡,持续5~10d,未经特殊处理,自行愈合;其他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8~12个月,成活皮瓣外观、质地和厚度接近手指掌侧受区,有保护性感觉,手指使用正常.患指修复后疗效:AVF获优6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SPBRA皮瓣获优4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3%.术后12个月两组皮瓣两点辨别觉:AVF为6~9 mm[(7.6±1.3)mm],SPBRA皮瓣为7~11 mm[(8.5±3.1)mm](P>0.05).手指活动度按照总主动活动系统评定方法(TAM):AVF为(196.9±0.6)°,SPBRA皮瓣为(196.2±0.5)°(P>0.05).结论 AVF、SPBRA皮瓣均可较好地修复手指掌侧创面并重建指体的血运,是修复手指掌侧中小面积皮肤伴指动脉缺损的理想方法.
纪翔刘育杰丁小珩屈志刚姜凯焦鸿生张宏勋仲霄鹏刘春雷郑波
关键词:外科皮瓣软组织损伤
前臂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影响前臂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的因素,以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及康复方案。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0月解放军第401医院手外科收治的58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13.62岁,平均33.8岁)屈指肌腱在前臂损伤患者的伤因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进行随访,分析其受伤严重程度、手术方式、术后功能锻炼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4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54例前臂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患手的恢复情况,其中优31例,良16例,中5例,差2例。指浅、深屈肌腱同时损伤较单纯指浅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粘连发生率较高,手功能的优良率较低(P〈0.05),合理应用防粘连技术和术后进行系统功能锻炼的患者术后手功能的优良率分别较未合理应用防粘连技术和术后未进行系统功能锻炼的患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手术切口是否合理的延长,术中操作是否重视无创操作,是否合理的应用防粘连技术以及缺乏系统的功能锻炼以及肌腱断端吻合质量是影响前臂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刘春雷丁小珩屈志刚刘育杰孙明川刘冠英
关键词:前臂损伤屈指肌腱肌腱修复
指背筋膜蒂皮瓣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指背筋膜蒂皮瓣与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选取2010至2012年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指端缺损患者,根据患指损伤情况分别采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两组患者各50例。术后均随访0.5~2年,对患指整体外观、耐寒程度、屈伸功能、皮瓣感觉恢复及两点辨别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1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坏死及水泡。5例指动脉岛状皮瓣、13例指背筋膜蒂皮瓣出现淤紫水泡,予拆除蒂部部分缝线及换药对症治疗,皮瓣成活。1例指背筋膜蒂皮瓣全层坏死。指背筋膜蒂皮瓣术后患指耐寒程度较指动脉岛状皮瓣好(χ2=2.441,P<0.05)。两组患指屈伸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35,P>0.10)。两组感觉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6,P<0.05),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较指动脉岛状皮瓣感觉恢复效果好。两组两点辨别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18,P≥0.05)。结论指背筋膜蒂皮瓣在患指整体外形、耐寒性、屈伸功能及皮瓣感觉恢复方面都明显优于指动脉岛状皮瓣。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多提倡应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刘冠英方光荣汤海萍孙明川刘春雷
关键词:筋膜蒂皮瓣指动脉岛状瓣指端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