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4篇基因
  • 3篇突变
  • 3篇肿瘤
  • 2篇易感基因
  • 2篇预后
  • 2篇乳腺癌患者
  • 2篇乳腺癌易感基...
  • 2篇乳腺癌易感基...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突变研究
  • 2篇族性
  • 2篇腺肿瘤
  • 2篇家族
  • 2篇家族性
  • 2篇癌患者
  • 1篇导管

机构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刘晓静
  • 6篇黄焰
  • 6篇进淑娟
  • 4篇韩小伟
  • 4篇庞汉民
  • 3篇靳彦文
  • 3篇曹诚
  • 3篇郝晓鹏
  • 2篇栗辰
  • 2篇孟迪
  • 1篇孟迪
  • 1篇左思
  • 1篇朱明华
  • 1篇杨柳春
  • 1篇杨柳春
  • 1篇李建鹏
  • 1篇朱为夷

传媒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军事医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家族性乳腺癌和健康遗传高危人群BRCA1/2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女性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和健康遗传性高危人群的BRCA1/2基因突变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2月~2014年10月于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确诊的54例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及24例健康遗传性高危人群,应用PCR-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全编码外显子基因序列。结果:54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共发现8例致病性突变,突变类型均为单个碱基置换,BRCA1和BRCA2的总突变率为14.8%,BRCA1突变率为11.1%,BRCA2突变率为3.7%;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总突变率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突变率(28.6%vs 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遗传性高危人群中共发现2例致病性突变,均为BRCA1基因突变,突变率为8.3%。结论:用BRCA1/2突变检测"金标准"的一代测序法再次发现在中国汉族女性家族性乳腺癌中存在的BRCA1/2突变,与三阴性乳腺癌有关,并发现碱基置换突变也是重要的突变类型;在健康遗传性高危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BRCA1突变,值得关注。
栗辰靳彦文刘晓静进淑娟韩小伟庞汉民郝晓鹏曹诚黄焰
关键词:BRCA1基因BRCA2基因DNA序列测定
74例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致病突变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在早发性乳腺癌(确诊年龄≤35岁)患者中突变情况,分析致病突变与临床特征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就诊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的早发性乳腺癌患者74例,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分析,对纳入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的49个外显子序列及拼接区序列进行检测分析,并将患者按临床特征分组,X^2检验比较BRCA1和BRCA2致病突变在各组的分布。结果在74例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中,检测到15例(20.27%)BRCA1/2致病突变,包括5例(6.76%)BRCA1致病突变,10例(13.51%)BRCA2致病突变。其中11例为新发现致病突变,检测到1例患者携带相对高频致病基因突变BRCA1∶c.5470_5477delTGCCCAAT。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组携带致病突变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组(40.91%vs 11.54%,X^2=6.534,P=0.011)。结论 BRCA1/2致病突变对早发性乳腺癌意义重大,尤其是伴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的早发性乳腺癌。新发现的致病突变可能为中国人群特有突变。BRCA1∶c.5470_5477delTGCCCAAT可能成为中国人群的始祖突变。
杨柳春刘晓静靳彦文进淑娟韩小伟庞汉民李建鹏孟迪左思公彦栋曹诚黄焰
关键词:乳腺癌易感基因1突变
363例Luminal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Luminal型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诊治的363例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为Luminal A、Luminal B以及Luminal-HER2三组并分析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363例Luminal型乳腺癌三种分子分型所占比例为51.5%、38.8%、9.7%,三组的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7%、7.1%、20.0%;远处转移率为6.4%、12.1%、20.0%,LuminalHER2型乳腺癌显著高于其余两组,且5年的无病生存以及总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PR、HER2及内分泌治疗是Luminal型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Luminal型乳腺癌中HER2过表达亚型患者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PR阴性、HER2过表达及未进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Luminal型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公彦栋杨柳春朱明华孟迪进淑娟刘晓静黄焰
关键词:乳腺癌LUMINAL预后因素内分泌治疗
肿瘤组织及血浆KRAS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随着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出现,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有效率及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不断提高,特别是靶向药物EGFR(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的应用,联合化疗可以使患者的生存...
刘晓静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预后评价
文献传递
Ki-67、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Ki-67、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统计分析Ki-67、Her-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202例患者中,Ki-67阳性率为73.3%(148/202),Her-2阳性率为19.3%(39/202)。Ki-67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ER、PR)表达情况相关(P<0.05),与年龄大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Her-2的表达与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表达相关(P<0.05),而与年龄大小、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Ki-67低表达、Her-2表达阴性时与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大小、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Ki-67表达水平与Her-2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Ki-67高表达提示肿瘤组织学分级更高,分化程度更低,即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越易转移;Ki-67高表达、Her-2阳性提示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低,治疗效果差;检测Ki-67、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对了解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栗辰进淑娟刘晓静韩小伟郝晓鹏庞汉民黄焰
关键词:KI-67HER-2乳腺肿瘤
6周期AT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6周期AT方案(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影响pCR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顺利完成6周期AT方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治疗前后病理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探究影响新辅助化疗达到pCR的因素。结果:159例完成6周期AT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占同期进行新辅助化疗52.3%,总pCR为30.8%,降期率为76.1%。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状态、HER-2表达、分子分型以及化疗的早期反应是影响pCR的重要因素,其中肿瘤≤3 cm、ER缺失、HER-2扩增、超声评价化疗早期反应阳性患者更容易达到pCR。结论:乳腺癌6周期AT方案新辅助化疗pCR率较高,超声评价的早期反应能够预测pCR,肿瘤大小以及肿瘤分子分型是影响pCR的重要因素,临床实践中需综合考虑影响因素,从而决定手术的最佳时机。
公彦栋孟迪进淑娟朱为夷刘晓静黄焰
关键词:乳腺肿瘤新辅助化疗
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及家系成员乳腺癌易感基因携带情况调查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和BRCA2基因已经证实与家族性乳腺癌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及家系成员BRCA1和BRCA2突变特征及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3-12-02-2015-06-08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55例及家系成员48名,共计103例样本。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BRCA1和BRCA2基因全编码外显子序列。结果 55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现5个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位点,1个突变位点乳腺癌信息库中见报道(BRCA1:4730insG),4个为新发现突变位点(BRCA1:1937insC,4538insAG;BRCA2:1382delA,2820delA)。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1/2突变率为9.09%(BRCA1,5.45%;BRCA2,3.64%),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突变率为22.22%(χ2=1.99,P=0.20),早发性乳腺癌患者(≤35岁)突变率为20.00%,χ2=0.79,P=0.39。48例家系成员检测到3个新发现突变位点(BRCA1:1370insA,3459insA;BRCA2:6502insT),总突变率为6.25%。结论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基因突变率显著低于国外,应重点关注有家族史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家系成员中发现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家系成员突变率和发病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应引起重视。
阳泽龙靳彦文刘晓静韩小伟进淑娟庞汉民郝晓鹏曹诚黄焰
关键词:乳腺癌易感基因1家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