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强

作品数:24 被引量:721H指数:11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宁波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土地利用
  • 11篇生态
  • 8篇土地利用转型
  • 4篇生态服务
  • 3篇东南沿海
  • 3篇动力机制
  • 3篇整治
  • 3篇生态建设
  • 3篇碳排放
  • 3篇土地整治
  • 3篇农区
  • 3篇评价指标
  • 3篇黄淮
  • 3篇黄淮海
  • 3篇黄淮海平原
  • 3篇长江
  • 3篇村镇
  • 2篇动力机制研究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服务功能

机构

  • 18篇宁波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环...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湖南省经济地...

作者

  • 24篇刘永强
  • 10篇龙花楼
  • 5篇马仁锋
  • 5篇任丽燕
  • 4篇李婷婷
  • 3篇李加林
  • 2篇廖柳文
  • 2篇秦建新
  • 1篇苏昌贵
  • 1篇张悦
  • 1篇侯学钢
  • 1篇万军
  • 1篇袁海红
  • 1篇冯秀丽
  • 1篇屠爽爽
  • 1篇刘爱霞
  • 1篇王静

传媒

  • 5篇经济地理
  • 2篇地理研究
  • 1篇科技与管理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名城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 1篇2015年浙...
  • 1篇浙江省地理学...

年份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交叉敏感性研究被引量:57
2018年
以长江中游经济带32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析土地利用转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构建交叉敏感性响应矩阵,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转型的敏感程度并进行敏感性分区。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与区域地形特征相契合。年综合土地利用变化率高值区集中在武汉和环鄱阳湖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及江西省南部;低值区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山区,分别对应土地利用转型快速和迟缓区。(2)森林和农田向其他多数地类转型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均较敏感,其中森林与农田、湿地、水域、荒漠、建设用地间转型,农田与湿地、水域、建设用地间转型最敏感,而草地、水域和荒漠向其他地类转型不够敏感。(3)生态服务价值敏感性分区空间分异明显:森林与荒漠、湿地、水域间转型的高生态敏感区分布较广;森林与建设用地、农田与湿地、水域、建设用地间转型的高生态敏感区分布较小;森林与荒漠、水域间转型的高生态敏感区多集中在山地丘陵区;森林与农田间转型的中、高生态敏感区多集中在平原盆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如何在科学管理土地开发利用的同时实现生态服务功能的延续和提升提供借鉴。
刘永强龙花楼李加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生态服务功能
农业转型背景下土地整治流转耦合模式与保障机制辨析被引量:11
2020年
推进土地整治和流转由初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并以此构建土地整治流转耦合模式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路径。在界定农业转型内涵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根据各类土地整治与流转模式特点,构建土地整治、流转与农业转型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互动、统筹"的土地整治流转耦合模式,并将其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整治与出租流转模式、村集体主导型农业附属设施配套整治与转包流转模式、家庭农场主导型农田设施完善整治与租赁流转模式、企业主导型农业产业配套整治与入股流转模式和科技引领型绿色生态整治与多元流转模式5种类型。最后,为保障土地整治流转耦合模式的顺利实施,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多方参与土地整治;健全社会服务体系,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健全农业基础设施,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丰富多元现代农业类型等方面,提出助推中国农业转型的保障机制。通过创新土地整治与流转的运作模式,为推进中国农业转型和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刘永强龙花楼李加林
关键词:农业转型土地整治土地流转现代农业
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的湖南省生态弹性研究被引量:31
2015年
利用2000、2005和2010年三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后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Modis影像计算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从土地利用显性形态变化的视角分析了2000—2010年间湖南省四大区域、14个市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弹性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湖南省生态弹性度呈下降趋势,弹性值介于[0,0.22]之间,2000、2005和2010年全省生态弹性分别为0.16、0.13和0.02,降幅达到86%。2区域生态弹性度差异性明显,大湘西区、环洞庭湖区生态弹性度增加,长株潭城市群区、湘中南区生态弹性度下降。最后,为提高区域生态弹性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议。
廖柳文秦建新刘永强李婷婷
关键词:土地利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60
2015年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空心化日益加剧,以空心村整治为重点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势在必行。科学评估和测算整治潜力,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首要任务。论文通过梳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旨在为推进我国空心村整治实践提供技术参考。首先,文章简要回顾了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闲置土地抽样调查法等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其次,详细介绍了多因素综合潜力测算法、遥感判读法等潜力测算的新方法。论文认为,未来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研究需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加强遥感技术的应用;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体现综合性和地域差异性的统一;3)以乡村空间重构和村镇建设格局为导向,加强整治潜力评价指标的动态预测。
屠爽爽龙花楼刘永强李婷婷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模式与生态导向转型——以浙江省为例被引量:21
2021年
研究目的:阐释土地整治生态转型内涵,梳理土地整治实践较为超前的浙江省典型整治模式及生态转型困境,通过构建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理论框架并提出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的优化路径,助推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生态转型以“两山”理念为指导,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治理,挖掘各要素蕴含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强乡村地域生态和文化功能,将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目标的融合,实现以“短、平、快”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土地整治向以生态环境改善和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为导向的土地整治进行转型。(2)根据运作方式、整治对象和重点的不同,浙江省土地整治模式可分为4类:“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引领”模式、“土地整治+传统古村保护”模式和“土地整治+乡村旅游发展”模式。(3)浙江省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的实践困境包括:土地整治工程措施改变生态系统自然恢复条件、土地整治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环境效益、“土地整治+”模式的复杂性影响整治效果。研究结论:土地整治应充分发挥作为管控土地利用转型重要手段的作用,通过重塑生态价值导向明确土地整治转型方向、分区开展生态工程因地制宜优化生态功能、健全绿色基础设施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优化土地整治生态转型路径,可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刘永强戴琳龙花楼龙花楼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生态文明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中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研究被引量:57
2013年
在对当前中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基础上,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涵,从制度改革协调联动性、整体性角度出发,设计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Land-PPET框架。通过对农村土地产权、规划、征收和流转制度的创新研究,以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年限和范围;转变规划理念,科学开展农村土地规划,积极引导多方主体参与规划的编制,有效引导村庄建设发展;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严格限定征收范围,完善征地手续,保证征地的公平;有序开展土地流转,探索改革农村住宅用地供地模式,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流转市场化,解决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刘永强苏昌贵龙花楼侯学钢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土地管理
东南沿海村镇生态建设的评价指标及考核机制构建
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既可为生态建设规划及实施提供切实有效的测评工具,又可作为衡量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成效的重要依据。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生态村镇建设评价与考核研究动态基础上,...
刘永强
长江三角洲核心区绿地系统时空演变特征及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被引量:11
2020年
在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研究区域绿地系统时空演化特征,探讨人为因素对绿地系统生态服务的影响,对于改善绿地资源管理、促进区域永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和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评估法,运用ArcGIS 10.2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1990-2015年长江三角洲核心区绿地系统时空演化特征及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核心区绿地景观规模随时间的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呈现先扩大后缩减的态势;绿地景观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存在阶段性与指向性特征;绿地景观格局总体上表现为初期集聚同质化、后期破碎异质化。(2)长三角核心区绿地系统生态服务价值随时间变化明显,不同绿地景观类型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长三角核心区绿地系统生态服务类型中,调节服务对于绿地系统整体生态服务价值贡献最大。(3)长三角核心区绿地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呈现南北不均衡的特征,总体上呈南高北低态势,其中杭州市绿地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在不同阶段均最高。区域地形地貌是影响区域生态服务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扬李加林刘瑞清王中义汪海峰刘永强
关键词:绿地系统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效应分析——以湖南省为例被引量:153
2015年
以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四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借助Arc GIS分析手段,探讨了期间湖南省的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借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进行了修订,进而对湖南省土地利用转型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及耕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1995-2000年,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提升,由8807.8亿元变为8829.5亿元,增加0.25%。但自2000年以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8829.5亿元降至2010年的8770.9亿元,下降0.66%。最后,提出保障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建议。
刘永强廖柳文龙花楼秦建新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转型的动力机制研究--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综合研究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刻画黄淮海平原2000-2010 年间的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并剖析转型的动力机制,一方面深入把控整个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格局变化及转型的特征及...
刘永强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动力机制黄淮海平原农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