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婷婷

作品数:17 被引量:76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土地利用
  • 5篇土地利用转型
  • 3篇人口
  • 3篇乡村
  • 2篇人均纯收入
  • 2篇人口转型
  • 2篇山东农民
  • 2篇生态
  • 2篇土壤
  • 2篇农村
  • 2篇农民
  • 2篇农民人均
  • 2篇农民人均纯收...
  • 2篇乡村转型
  • 2篇高寒草甸
  • 2篇
  • 2篇草甸
  • 2篇纯收入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样带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环...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作者

  • 17篇李婷婷
  • 11篇龙花楼
  • 4篇刘永强
  • 3篇刘彦随
  • 2篇陈玉福
  • 2篇杨忍
  • 2篇邹健
  • 2篇屠爽爽
  • 1篇卢艳霞
  • 1篇廖柳文
  • 1篇方方
  • 1篇李玉恒
  • 1篇秦建新
  • 1篇万军
  • 1篇刘玉
  • 1篇王介勇
  • 1篇胡健
  • 1篇陈秧分
  • 1篇李裕瑞
  • 1篇王国刚

传媒

  • 5篇经济地理
  • 2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草地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2012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的湖南省生态弹性研究被引量:31
2015年
利用2000、2005和2010年三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后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Modis影像计算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从土地利用显性形态变化的视角分析了2000—2010年间湖南省四大区域、14个市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弹性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湖南省生态弹性度呈下降趋势,弹性值介于[0,0.22]之间,2000、2005和2010年全省生态弹性分别为0.16、0.13和0.02,降幅达到86%。2区域生态弹性度差异性明显,大湘西区、环洞庭湖区生态弹性度增加,长株潭城市群区、湘中南区生态弹性度下降。最后,为提高区域生态弹性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议。
廖柳文秦建新刘永强李婷婷
关键词:土地利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60
2015年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空心化日益加剧,以空心村整治为重点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势在必行。科学评估和测算整治潜力,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首要任务。论文通过梳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旨在为推进我国空心村整治实践提供技术参考。首先,文章简要回顾了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闲置土地抽样调查法等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其次,详细介绍了多因素综合潜力测算法、遥感判读法等潜力测算的新方法。论文认为,未来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研究需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加强遥感技术的应用;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体现综合性和地域差异性的统一;3)以乡村空间重构和村镇建设格局为导向,加强整治潜力评价指标的动态预测。
屠爽爽龙花楼刘永强李婷婷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
中国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被引量:107
2015年
村镇是城乡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建设对于实现城乡统筹、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和乡村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要素—结构—功能"关联的视角,阐述了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机理;基于农村发展动力源的差异性,将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模式划分为外援驱动型、内生发展型和内外综合驱动型三个一级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农村主导功能视角,将其进一步细分为城镇建设带动型、劳务输出带动型、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带动型、乡镇工业带动型、乡村文化产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以及专业市场组织型7个二级模式。最后,从统筹城乡发展、稳步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构乡村空间格局、加强村镇治理体系建设的角度探讨了村镇建设的创新机制和政策建议。
屠爽爽龙花楼李婷婷戈大专
关键词:村镇建设
山东省乡村转型发展时空格局被引量:47
2014年
依据乡村转型度、"人口—土地—产业"乡村发展三要素的两两协调度及乡村协调度,定量刻画了山东省乡村转型发展类型,揭示了1990-2009年期间各转型发展类型的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山东省乡村转型发展普遍存在5种类型,依次为:产业低速转型低度协调型、要素平稳转型较低协调型、产业转型趋近土地转型中度协调型、产业转型超越土地转型较高协调型与土地和产业加速转型高度协调型。②乡村转型度与乡村协调度随协调转型度的增加呈现出对称分布特点;乡村转型度与乡村协调度呈现出局部周期性变动、总体趋势增加的变化特征。③产业转型与土地转型表现出很高的协调性;人口转型与土地转型之间的协调性及人口转型与产业转型之间的协调性均随转型程度加深而同步上升。④山东省乡村转型发展时空格局表现为:"八五"时期,山东省乡村地区加速转型,以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为该时期主要特征;"九五"时期乡村转型发展类型普遍向转型速度较低的类型转变;"十五"时期乡村转型发展速度呈现出中心地区较低、边缘地区较高的特点;"十一五"时期乡村转型发展呈现空间均质化的稳定转型态势。
李婷婷龙花楼
关键词:小波分析
乡村转型发展特征评价及地域类型划分——以“苏南-陕北”样带为例被引量:110
2012年
以"苏南-陕北"样带为案例区,评价分析了该区2000~2005年、2005~2008年乡村转型发展态势,并揭示了样带乡村转型发展的地域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000~2005年期间,样带各县乡村发展度普遍较低但转型度普遍较高,低水平的乡村发展度与较高转型度造成样带各县不同程度的城乡不协调发展;2005~2008年期间,样带乡村系统普遍较快发展,各地城乡系统间的差异化发展局面得到初步改善;(2)"苏南-陕北"样带乡村转型发展呈现显著的地带性演变特征,各地转型发展的特征与结果同其所处的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模式、政策要求等基本属性相匹配;(3)基于样带乡村转型发展评价结果,将样带划分为8个乡村转型发展地域类型区,各类型区之间因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差异而选择不同乡村转型发展模式,并由此驱动资源环境和城乡经济系统的差异性变化。
龙花楼邹健李婷婷刘彦随
关键词:城乡协调
我国乡村转型发展动力机制与优化对策的典型分析被引量:88
2011年
选取能源开发、粮食安全和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发展等问题较为突出的中西部能矿资源富集区、中部传统农区和东部经济高速发展区,分别对其乡村转型发展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这三大典型类型区乡村转型发展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①乡村转型发展受内在因素和外援驱动力的共同作用,形成各异的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进而呈现不同的城乡关系,而城乡关系作为乡村转型发展优劣的重要衡量标准,反过来依此可审视内在因素与外援驱动力是否合理配套。②中西部能矿资源富集区呈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的城乡非均衡极化发展;中部传统农区呈现城乡低水平均衡发展;东部经济高速发展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其城乡系统呈现较高发展水平的均衡发展。③为了顺利实现未来各典型类型区的乡村转型发展,中西部能矿资源富集区应强调增强其乡村内生发展能力;中部传统农区应侧重推进其产业分工协作与城乡土地资源统筹配置;东部地区则应注重培育乡村新型产业体系。
龙花楼李婷婷邹健
关键词:动力机制
环渤海地区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化遥感反演及影响因素探测被引量:35
2013年
利用SPOTNDVI数据,对环渤海地区2000、2004、2008年耕地复种指数进行遥感反演。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影响复种指数动态变化的因素进行定量探测。结果表明:①从南至北,复种指数从平原地区最高280%降至北部山区最低70%,呈现出一定南北递减的纬度地带性。丘陵、高原、山区的复种指数比同一纬度地区偏低40%~60%,表现出一定垂直地带性。②2000-2004年,平原传统农区的复种指数上升,高原、山区、丘陵地区局部出现下降;2004~2008年,下降区域的复种指数反弹上升,平原农区保持平稳。③粮食单产水平是影响复种指数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人均耕地面积、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现代化水平、区位条件等因素等对其变化起着一定影响。
杨忍刘彦随陈玉福李婷婷
关键词:复种指数遥感反演影响因素
高寒草甸植物叶绿素对氮添加梯度的非线性响应
2023年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氮素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因此,土壤氮可能是影响叶绿素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研究较少关注氮梯度下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背后原因。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8年的氮添加梯度实验,氮添加水平为0,2,4,8,16,32 g·m^(-2)·a^(-1)。研究发现叶绿素含量沿氮添加梯度呈抛物线响应,且峰值多在8 g·m^(-2)·a^(-1)左右。低氮水平下,叶绿素含量与土壤无机氮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和植物高度负相关。高氮水平下,叶绿素与土壤无机氮和pH值均不相关,与植物高度呈非线性关系。此外,不管低氮或高氮水平添加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面积均呈抛物线关系。本研究表明高寒植物叶绿素对氮添加梯度表现出非线性响应且存在阈值,并且低于或高于氮阈值的影响因子是不同的。总之,本研究表明在氮富集的背景下高寒植物叶绿素与土壤氮可利用性存在复杂关系,可能会进一步作用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固持。
门璐何奕成李婷婷黎鹏宇胡健周青平
关键词:叶绿素含量土壤理化性质高寒草甸
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时空演变格局研究
李婷婷龙花楼
关键词:农民人均纯收入
文献传递
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转型与配置研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刘彦随王介勇卢艳霞龙花楼陈玉福姜广辉李玉恒李裕瑞陈秧分杨忍刘玉王国刚方方李婷婷
该项目以环渤海地区为案例区,基于该地区城乡发展转型空间格局的变动分析,深入揭示城乡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地域功能分区及其土地利用配置的情景,在全面分析环渤海城乡转型发展态势和区域土地利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主体利...
关键词:
关键词:土地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