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衰竭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蛋白2
  • 1篇蛋白水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心病
  • 1篇心梗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微粒
  • 1篇血液

机构

  • 7篇大连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7篇刘芳
  • 4篇王丽萍
  • 3篇曲直立
  • 2篇张永全
  • 2篇王丽萍
  • 1篇谢同杰
  • 1篇毕磊
  • 1篇何榕
  • 1篇王娜

传媒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盐酸地尔硫片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7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盐酸地尔硫片(合心爽)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组各7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合心爽50mg,日三次,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和BNP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心爽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
刘芳曲直立王丽萍
关键词:合心爽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
冠心病放置支架后监护期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冠心病放置支架后监护期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64例因冠心病需放置支架的患者资料。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临床因素进行分类,先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不同条件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差异,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冠心病患者放置支架后在监护期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264例冠心病放置支架患者中有73例在监护期发生心律失常,比例为27.65%。经χ2检验显示,年龄<65岁、术前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无高血压、无高血脂、无糖尿病、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无吸烟史、放置支架数量为1个以及术中不进行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低于同因素对立条件下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术前心功能分级、LVEF、高血脂、COPD、支架数量是冠心病放置支架患者在监护期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术前心功能分级、术前LVEF、高血脂、COPD、支架数量均会影响冠心病患者在置入支架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
刘芳张永全王丽萍
关键词:冠心病支架置入心律失常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
2023年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近期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SGLT2i能够显著降低其心衰住院及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且这一保护作用独立于SGLT2i的降糖作用。因此,国内外心衰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已将SGLT2i列为抗心衰药物治疗的I类推荐。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进一步探索SGLT2i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SGLT2i具有降低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发生风险的作用,其所涉及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包括逆转心房和心室电重构及结构重构、降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降低体重及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本文对SGLT2i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相关潜在机制进行综述,期望为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毕磊刘芳何榕
关键词: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直接给药短期效果及其对血小板微粒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冠脉)内直接给药短期效果及其对患者血小板微粒(PMPs)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接诊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9例。相同常规治疗条件下,试验组患者PCI治疗过程中替罗非班冠脉内直接给药,对照组采用静脉持续泵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TMPG血流分级、术后PMPs水平和再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TIMI 0~2级占51.02%,TIMI 3级占48.98%,而试验组患者TIMI 0~2级占20.41%,TIMI 3级占79.59%。术后的TMPG血流分级比较中,对照组患者0~2级占46.94%,3级占53.06%,试验组患者0~2级占26.53%,3级占73.47%。术后患者PMPs水平与再出血情况比较中,试验组患者PMPs为(6.7±2.1)%,出现轻度出血的患者所占比例为6.12%(3/49),重度出血为2.04%(1/4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8.3±3.5)%,12.24%(6/49)和6.12%(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治疗中替罗非班冠脉内直接给药可在短期内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并可降低PMPs水平。
刘芳王丽萍刘首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静脉泵注
急性心梗后早期C反应蛋白水平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早期C反应蛋白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早期C反应蛋白〉2倍与〈小于1倍患者预后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急性心梗早期C反应蛋白水平对预后评价有一定临床意义。
曲直立王丽萍王娜刘芳
关键词:急性心梗C反应蛋白预后
丹参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组)32例和观察组(加用丹参注射液组)32例,将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红细胞多项指数、血浆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段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黏稠度,从根本上对疾病的改善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刘芳曲直立张永全王丽萍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慢性心力衰竭血液流变学
AMI患者术中无复流与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内皮炎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中无复流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情况和内皮炎症相关性。方法入选2013年4月~2017年1月于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05例AMI患者,将术中出现无复流者38例设为观察组,术中未出现无复流者67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造影结果将观察组分为单支病变组(16例)、双支病变组(10例)和三支病变组(12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Gensini积分)、血清中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 ICAM-1)水平,分析AMI患者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EMPs平均为(2453.17±252.61)个/μl,s ICAM-1平均为(515.84±96.72)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患者Gensini积分、脑钠肽(BNP)以及EMPs水平均显著上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体内EMPs水平与年龄、发病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吸烟史无明显关系(P>0.05);与Gensini积分、BNP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EMPs和s ICAM-1是反映内皮损伤和内皮炎症的标志物,AMI患者行PCI治疗后出现无复流情况与内皮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通过检测EMPs和s ICAM-1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刘芳王丽萍谢同杰
关键词:无复流冠脉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