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发病
  • 2篇发病机制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心肌缺氧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模型
  • 1篇鼠脑
  • 1篇缺氧
  • 1篇纤维蛋白
  • 1篇腺苷
  • 1篇脑血
  • 1篇脑血栓
  • 1篇假说
  • 1篇11,12-...
  • 1篇大鼠脑
  • 1篇大鼠心肌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卢玲巧
  • 1篇徐江
  • 1篇刘国贞
  • 1篇郭爱民
  • 1篇杨慧
  • 1篇董小黎
  • 1篇赵东燕
  • 1篇刘瑜
  • 1篇吴滨镛
  • 1篇孟繁英
  • 1篇王淑燕
  • 1篇孙继文
  • 1篇宋爱利
  • 1篇李静
  • 1篇袁芳
  • 1篇张立克
  • 1篇王晖
  • 1篇王雯
  • 1篇胡文立
  • 1篇曾翔俊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缺氧时慢速心律失常发病机制中腺苷假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孙继文孟繁英徐江袁芳李静赵东燕吴滨镛王淑燕桑盛娟卢玲巧
1、采用独特的病因(心肌缺氧)强度、心律失常重度、内生性腺苷增高幅度三因素同步定量分析法在大量整体动物(国外都是离体动物)身上所得数据证实腺苷与该种心律失常的从属关系;反映三个因素变量关系的特性曲线系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发表...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缺氧发病机制腺苷
大鼠脑血栓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通过实验建立能快速评价溶栓药疗效并与临床接近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导管从大鼠颈外动脉逆行至颈总动脉,注入已形成血栓。于手术后3、6、10、18h观察行为障碍并评分,分别取脑观察梗死灶及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该模型行为障碍和脑梗死体积较为恒定,光镜下6h脑组织神经细胞开始肿胀,10h、18h病变严重。结论:该模型简便易行,对动物损伤小,重复性较好,可为脑缺血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脑血栓的治疗研究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刘瑜胡文立宋爱利刘国贞许兰萍卢玲巧杨慧董小黎
关键词:脑血栓动物模型发病机制纤维蛋白
气相层析法测定大鼠心肌11,12-EET含量被引量:2
2002年
曾翔俊郭爱民王晖王雯卢玲巧朱盈芬张立克
关键词:心肌11,12-EE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