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福娣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业系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茶叶
  • 1篇审评
  • 1篇水分
  • 1篇水分测定
  • 1篇碎茶
  • 1篇内质
  • 1篇评茶
  • 1篇评分标准
  • 1篇评分原则
  • 1篇权数
  • 1篇绿茶
  • 1篇冷后浑
  • 1篇烘箱
  • 1篇烘箱法
  • 1篇红碎茶
  • 1篇风味
  • 1篇感官
  • 1篇感官审评
  • 1篇茶叶加工
  • 1篇茶叶品质

机构

  • 8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卢福娣
  • 4篇童宗寿
  • 4篇童梅英
  • 1篇韩锦春

传媒

  • 4篇茶业通报
  • 2篇中国茶叶加工
  • 1篇茶叶
  • 1篇经济林研究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浅谈评茶术语及运用被引量:1
2002年
卢福娣
关键词:茶叶品质
冷后浑与红碎茶内质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1984年和1986年分别对当年产的云南、广东、江苏三省部分红碎茶(碎、片、末三种类型)进行了感官审评及冷后浑现象的观察试验,室温19.0℃(1984年)、13.5℃(1986年),3g茶样150ml沸水冲泡5min,茶汤放置4h的结果表明,广东碎(94.1分)、片(80.0分)、末(82.1分)茶全部出现冷后浑;而内质总分较高的云南碎茶,室温19.0℃时无冷后浑,室温13.5℃时冷后浑出现最迟、程度最轻;内质总分低的江苏茶未出现冷后浑。冷后浑为棕红、橙红色,其出现早迟、色泽深浅、亮暗是红碎茶内质优次的标志之一,出现迟、色浅而明亮的内质好;出现早、色泽稍深暗的内质次。并对与冷后浑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卢福娣童梅英
关键词:冷后浑红碎茶内质
三点检验在茶叶风味比较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1998年
童宗寿卢福娣徐礼英吕莉
关键词:风味
不同形状绿茶水分测定三种处理方法比较试验
1997年
卢福娣韩锦春童宗寿陆代云黄秀炉王巧珍
关键词:绿茶茶叶加工
试验茶感官审评的方法与技巧被引量:11
2004年
本文从审评因子及权数、评分原则及标准、操作方法等三方面介绍了茶叶科学研究试验茶(以下简称试验茶)的感官审评。
卢福娣童梅英
关键词:茶叶感官审评权数评分原则评分标准
烘箱法茶叶水分测定条件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对茶叶水分测定120℃1小时法的烘箱使用层次、箱内热空气对流方式、温度计几何位置以及试样重量诸因素进行了不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01-3型干燥箱,试样重量5g,在鼓风、温度距第一层5cm,同时使用第一层和第三层条件下或在不鼓风、温度计距第一层15cm,同时使用第一层和第三层条件下,两层的测定结果和部暂行标准(WMB48-81)120℃1小时法测定条件结果间无显著差异。本试验还分析了测定条件诸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卢福娣童宗寿童梅英
关键词:茶叶水分烘箱法
试验绿茶品质评分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通过对25批301只试验绿茶感官审评评分的相关分析,探明了试验绿茶审评因子间、因子与品质总分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审评因子间以香气和滋味关系最密切(r=0.8944),且香气、滋味与品质总分相关的密切程度最大(加权分r香=0.9027>r味=0.8909);并讨论了香气和滋味的相关性及其利用;比较了算术分与加权分的审评结果,对试验绿茶品质评定建议统一采用加权分。
卢福娣童梅英
茶叶碎茶粉末检验中分样方法比较试验
1994年
茶叶碎茶粉末检验中分样方法比较试验卢福娣,童宗寿(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茶叶在初精制过程中,尤其是精制的筛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碎茶粉末,这些碎茶粉末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外形的匀整美观,冲泡后使汤色深暗,香气低浊,滋味苦涩,不受消费者欢迎。因此,碎...
卢福娣童宗寿
关键词:茶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