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母细胞
  • 3篇视网膜母细胞...
  • 3篇网膜
  • 3篇网膜母细胞瘤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瘤
  • 3篇母细胞
  • 3篇母细胞瘤
  • 2篇眼科
  • 2篇眼睑
  • 2篇手术
  • 2篇屈光
  • 2篇肿瘤
  • 2篇近视
  • 2篇角膜
  • 2篇BAX/BC...
  • 1篇凋亡
  • 1篇断层扫描
  • 1篇性病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5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安徽省芜湖弋...

作者

  • 12篇卫承华
  • 4篇戴巧云
  • 4篇梅立新
  • 3篇袁一飞
  • 3篇蔡瑞玲
  • 3篇钱江
  • 3篇姚亦群
  • 2篇陆维真
  • 2篇韦超兵
  • 2篇毕颖文
  • 2篇许玉娟
  • 2篇王玺
  • 1篇郎平
  • 1篇郎平
  • 1篇郭洁
  • 1篇江睿
  • 1篇赵海峰
  • 1篇薛康
  • 1篇邬海翔
  • 1篇韩宜男

传媒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皖南医学院学...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5(OH)2VitD3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凋亡和bax/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背景:1,25(OH)2VitD3是人体内正常的生理活性物质,近年来关于1,25(OH)2VitD3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抑制细胞增殖、减少肿瘤细胞DNA和RNA的合成、调节免疫、减少肿瘤血管生成和诱导...
卫承华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凋亡细胞增殖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PBL教学法在眼科医学生培养中应用探讨被引量:5
2014年
近年来,在国际上PBL教学法已成为逐渐兴起的一种医学教育模式。我国部分医学院校也开始开展PBL教学实践,但是仍处于探索性阶段,所取得的经验较少。本文就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在眼科医学生培养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指出PBL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医学教育改革。
卫承华戴巧云郎平梅立新蔡瑞玲
关键词:PBL教学法LBL教学法
泪小管断裂的3种吻合方法临床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的简单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73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资料,归纳其手术方法和临床特点,并且随访。手术方法分别采用直接寻找法,弯针法,泪囊切开法。结果:经治疗73例患者中直接寻找法吻合56例,弯针法吻合15例,泪囊切开法吻合2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治愈63例,好转9例,未愈1例。结论:大多数新鲜泪小管断裂可以直接找到鼻侧断端,少数可以用弯针法找到,个别解剖异常患者或陈旧性泪小管断裂患者需用泪囊切开法。
卫承华郎平梅立新蔡瑞玲
关键词:泪小管
角膜表层切削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患者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角膜表层切削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降眼压及治疗角膜反应的临床资料,探索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角膜表层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常规滴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0.1%氟米龙)出现高眼压患者,停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酌情给予药物控制眼压,眼压稳定后间歇给予氯替泼诺滴眼液抑制角膜反应。结果:612眼中有23眼发生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9例给予2%卡替洛尔滴眼液滴眼,3例加服醋甲唑胺和静脉滴注20%甘露醇,经治疗后眼压恢复基础水平。眼压稳定1周后开始间歇给予氯替泼诺滴眼液抑制角膜反应,23眼均未再出现眼压升高、2级以上haze反应或屈光回退。结论:角膜表层切削术后应密切监测眼压。间歇应用氯替泼诺滴眼液对糖皮质激素高眼压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卫承华戴巧云晋毓信许玉娟陆维真王玺韦超兵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手术近视激素性高眼压屈光回退
激光法和器械法去上皮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对比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比较分析Nidek EC-5000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联合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与经典PRK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弋矶山医院眼科就诊的30例近视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2组,15例30只眼采用两步法PTK-PRK手术(组1),15例30只眼行经典PRK手术(组2).术后评估患者痛疼程度、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屈光度、角膜上皮雾状混浊(HAZE)反应程度和视力.结果 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组l为(2.37±0.61)d,组2为(2.90±0.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3,P<0.05);疼痛程度评分组1为(3.30±1.09)分,组2为(3.56±0.9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96,P=0.34);上皮愈合后早期裸眼视力组1为(0.30±0.10) logMAR,组2为(0.22±0.12) 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13);术后6个月组1的裸眼视力(0.003±0.018)logMAR,组2的裸眼视力(0.007±0.025) 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P=0.56);组1和组2术后HAZE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32,P=0.75);术后6个月等效球镜度组1(+0.33±0.21)D,组2(+0.13±0.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P<0.05).结论 PTK-PRK与经典PRK术式相比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能较快修复角膜上皮,屈光度有远视偏移。
卫承华戴巧云晋毓信许玉娟陆维真王玺韦超兵赵海峰
关键词:近视
试题与答案
2008年
卫承华江睿褚仁远
关键词:患病率葡萄膜脉络膜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重建方法的选择和长期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总结眼睑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一期重建方法的综合应用并评估其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05年至2008年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住院手术的46例眼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的性质、部位、侵犯程度,以及手术的类型,术后外观,患者舒适度,生存率等进行分析、评估。结果眼睑前层缺损采用了各种皮片移植术、皮瓣滑行术、半圆形旋转皮瓣术、Glabellar瓣等方法修补,后层缺损采用了Hughes瓣、自体睑板移植、自体硬腭黏膜移植等方法修补,单独或综合采用各种眼睑重建技术。平均随访(59.7±12.9)个月(15.84个月)。5年、7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91%。2例出现轻度的眼睑内、外翻,1例卅现下睑倒睫,其余患者眼睑位置正常。87%的患者对外观和舒适度满意。结论综合采用眼睑重建技术为眼睑恶性肿瘤手术的一期重建奠定了基础,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密切的临床随访不容忽视。
韩宜男钱江袁一飞毕颖文姚亦群薛康卫承华郭洁
关键词:眼睑肿瘤修复外科手术生存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科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眼科非入侵式影像学检查方法,它是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步应用于临床。OCTA通过扫描血管内流动的红细胞显示出眼底血流密度与眼底组织结构形态,在眼科相关疾病(尤其是眼底病变)的诊治及疗效评估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OCTA具有高分辨率、易操作、快速扫描、三维成像等优势,现已被应用于眼科疾病(脉络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角膜和虹膜相关疾病、弱视、青光眼等)的评估和诊断。本文就OCTA技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陈慧黎梅立新戴巧云卫承华
关键词:眼部疾病
眼外伤80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分析皖南地区807例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及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807例眼外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及临床特点。结果:807例住院眼外伤患者以钝挫伤和穿通伤为主,分别占41.3%和39.2%。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以青壮年多见。职业以农民最高,其次为工人和学生。脱盲率37.5%,最终致盲率36.6%。结论:眼外伤是致盲的最主要病因之一,后果严重,应加强预防。加强劳动安全防护和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对预防和减少眼外伤的发生非常重要。早期就诊和手术是降低致盲率的关键。
卫承华梅立新蔡瑞玲
关键词:眼外伤流行病学
眼附属器结节病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17例眼附属器结节病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7例眼附属器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4例,女性13例;年龄15~70岁,平均46.9岁;病变位于眼眶8例,泪腺5例,眼睑4例。14例主诉局部肿块,2例主诉眼球突出,1例主诉眼睑肿胀。并发肺部结节病3例,葡萄膜炎3例,皮肤结节病1例。6例中有4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增高,其中2例高于正常上限2倍以上。11例眼眶cT表现为中等密度实质性占位影,1例表现为低密度囊性占位影。5例B超表现为内回声均匀的低回声占位,1例表现为内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占位。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7例患者辅以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14例患者随访1至15年,无复发或再生长,3例失访。结论眼附属器结节病临床报道较少,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常表现为局部肿块,CT多表现为中等密度实质性占位,B超多表现为内回声均匀的低回声占位,应作为眼附属器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之一。病灶局限者可手术切除,病变广泛或并发全身病变者需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密切随访。
卫承华钱江姚亦群袁一飞邬海翔
关键词:结节病眶疾病眼睑疾病泪器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