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玥豪

作品数:80 被引量:673H指数:15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34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3篇盆地
  • 29篇页岩
  • 27篇四川盆地
  • 16篇页岩气
  • 14篇油气
  • 12篇孔隙
  • 12篇黑色页岩
  • 11篇龙马溪组
  • 11篇勘探
  • 10篇储层
  • 9篇下寒武统
  • 9篇寒武统
  • 8篇地质
  • 8篇油气勘探
  • 8篇孔隙结构
  • 8篇测井
  • 6篇同位素
  • 6篇五峰组
  • 6篇古生界
  • 5篇灯影组

机构

  • 80篇成都理工大学
  • 18篇西华大学
  • 17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
  • 7篇陕西延长石油...
  • 6篇中国石油西南...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广东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铜陵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西南油气分公...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贵州省煤田地...

作者

  • 80篇叶玥豪
  • 51篇刘树根
  • 39篇宋金民
  • 35篇杨迪
  • 32篇李智武
  • 30篇冉波
  • 28篇孙玮
  • 21篇金鑫
  • 20篇邓宾
  • 12篇焦堃
  • 11篇陈伟
  • 11篇罗超
  • 8篇张旋
  • 7篇李金玺
  • 6篇吴娟
  • 6篇丁一
  • 6篇田小彬
  • 6篇江青春
  • 6篇姜磊
  • 5篇王瀚

传媒

  • 22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天然气工业
  • 4篇地学前缘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矿物岩石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2篇地球科学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煤炭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年份

  • 6篇2024
  • 11篇2023
  • 12篇2022
  • 11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及其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57
2019年
四川盆地北部震旦系—下寒武统是继安岳气田发现和绵阳—长宁裂陷提出之后备受关注的另一重点勘探领域,但对其沉积-构造格局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文中基于露头剖面、地震、钻井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期间存在隆-坳并存的格局。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系—下寒武统厚度、岩相、地震反射和地球化学等指标的详细分析表明:(1)沉积-构造格局表现为隆-坳相间的特点,即自西向东依次为绵阳—长宁裂陷→汉南—米仓山隆起→万源—通江裂-坳陷→达州—开江隆起→城口—开县裂-坳陷→东安—巫溪隆起→巴东—恩施裂陷→神农架—黄陵隆起;(2)发育台地、斜坡和盆地三种沉积环境,其中斜坡环境以发育大量风暴、重力流、滑塌角砾沉积及同沉积滑移变形等为主要识别标志;(3)经历了三个"隆-坳"旋回,即陡二段末期—灯二段早期、灯二段晚期—灯四段早期、灯四段晚期—筇竹寺组晚期。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的形成受控于震旦纪基底构造薄弱带、南秦岭地幔上隆底侵和原特提斯洋壳板片拖拽三者的联合作用,与罗迪尼亚大陆裂解和冈瓦纳大陆聚合的全球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并存格局的提出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时期扬子克拉通区域沉积-构造格局和演化,也为川东北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川东北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控制了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发育及源储配置关系,建议首先将裂-坳陷边缘带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李智武冉波肖斌1宋金民郑玲李金玺王瀚肖斌2叶玥豪蔡其新刘树根
关键词:震旦纪早寒武世裂陷作用油气勘探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分类被引量:42
2016年
基于涪陵焦石坝地区页岩气高产工业气流的推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已经成为了中国页岩气研究的重点,至今已取得大量相关研究成果,这进一步推动了页岩气研究工作的深入。但作为页岩及页岩气研究的基础——页岩岩相分类这个问题却一直存在明显争议,为此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页岩岩相分类方案及相关研究,有机结合了国内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研究和勘探实例,确定了页岩岩相分类的两个核心指标(石英百分含量、纹层发育程度),构建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的分类流程,建立了9种不同类型的页岩岩相:(1)贫硅不平行纹层页岩;(2)中硅不平行纹层页岩;(3)富硅不平行纹层页岩;(4)贫硅平行纹层页岩;(5)中硅平行纹层页岩;(6)富硅平行纹层页岩;(7)贫硅不明显纹层页岩;(8)中硅不明显纹层页岩;(9)富硅不明显纹层页岩。在系统的页岩岩相分类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四川盆地及周缘进行页岩气勘探最有利层段的页岩岩相的三高特征:高石英含量、高TOC含量及高压裂性。
冉波刘树根孙玮叶玥豪邱嘉文张健杨迪
关键词:四川盆地页岩气
川西须家河组火山岩夹层时代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四川盆地西部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作为反演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的物质基础,因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地层年龄阻碍了对盆山演化的进一步理解.作者在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中发现了一套火山(碎屑)岩夹层,通过LA -IC P-M SU -Pb同位素定量分析,获得1 件凝灰岩样品中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其加权平均值为(214. 7 ± 1. 6) M a,属于晚三叠世诺利期.该年龄结果对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与对比可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进一步约束龙门山隆升与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古特提斯洋关闭等重大事件时限提供了新证据.基于四川盆地及周缘的区域火山活动对比结果,表明诺利期中期(210-222 Ma B. P .) 是中国西部地区一次强烈的区域火山喷发阶段,其范围从羌塘地体延伸到东E 仑地体,所对应的构造事件并非传统的印支运动作用.
冉波刘树根李智武董军王自剑叶玥豪田庆黄瑞何鲤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凝灰岩须家河组晚三叠世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构造-沉积分异与油气勘探被引量:9
2022年
受峨眉地裂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发生了较强的构造-沉积分异,形成了“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通过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连井剖面和地震响应特征刻画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的构造-沉积分异,并探讨其油气勘探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自中二叠世栖霞期始,四川盆地就已经开启了北西-南东向的构造-沉积分异。栖一期,通江-苍溪-南充-长寿凹陷(简称通江-长寿凹陷)初步形成,“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基本定型;蜀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9.6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9.1 m;川东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77×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13 m;通江-长寿凹陷主要呈“C”形的北宽中窄南宽的双喇叭形特征,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75×10^(4)km^(2),厚度为10.3~28.4 m。栖二期,通江-长寿凹陷内外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差异不明显,但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展布依然为北西-南东向。茅一期,通江-长寿凹陷向南扩展,延续了栖霞期向台内延伸的趋势;蜀南台地向北西扩大,形成川西北-蜀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7.7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45.6 m;川东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94×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53 m;通江-长寿凹陷依然为“C”形的北窄南宽的喇叭形特征,面积为5.7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36.3~96.0 m。茅二期,通江-长寿凹陷的“C”形态消失,为北西-南东走向的苍溪-渠县凹陷所取代,但“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仍然存在,该凹陷西陡东缓,面积为1.4×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36.3~53.6 m。中二叠世通江-长寿(生烃)凹陷的发现提升了油气勘探的潜力,凹陷“C”形区带内及周缘地区是中二叠统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根据�
刘树根文龙文龙宋金民孙玮金鑫金鑫邓宾邓宾江青春李智武丁一叶玥豪王瀚杨迪杨迪田小彬田小彬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勘探
西昌米市盆地七里坝构造奥陶系大箐组油气前景被引量:1
2021年
基于钻井、二维地震剖面和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四川西昌市的米市盆地七里坝构造特征及演化、上奥陶统大箐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七里坝构造为米市盆地最大的构造,其形成时间早、构造完整并且一直保持至今。大箐组岩性主要为晶粒白云岩,以细-中晶结构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溶孔和大型的溶蚀孔洞为主,属低孔低渗型储层。研究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较发育,且与大箐组直接接触,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七里坝构造距黑水河断层较远,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其深层的大箐组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郎悦竹孙玮叶玥豪邵红君田小彬丁一宋金民徐宏远
关键词:西昌盆地
四川盆地泸州区块构造变形特征及形成过程被引量:2
2022年
通过对四川盆地泸州区块进行详细三维地震解释以及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底界地震构造解析,探讨其构造形成演化过程,为研究页岩气构造保存条件奠定基础。泸州区块以中寒武统膏岩层为主滑脱层,可分为两个构造层,下构造层变形微弱,上构造层向斜宽缓、背斜紧闭,为典型的隔挡式褶皱样式,断层多发育于背斜核部和翼部,形成典型的对冲和背冲构造。燕山期以来,该区块至少经历了两期三幕构造变形,早期(D1)受近N-S向构造挤压,形成了近E-W向构造,具有北强南弱特点,可能与晚白垩世米仓山隆起向南上冲推覆有关;晚期在东、西两侧分别受到近E-W向和NW向的构造挤压,形成了东部以NNE向构造为主和西部以NE向构造为主,可能与始新世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和青藏高原向东扩展有关。由于两个组系构造联合过程中,受南川-遵义断裂和华蓥山断裂控制,导致更靠近华蓥山断层的泸州区块内NE向构造形成可能略早(D2~1),由东向西递进的NNE向构造(D2~2)切割了NE向构造或被其限制。
罗超李金玺李智武张洞君佟恺林戴赟胡曦刘傲东叶玥豪钟可塑杨雨然何一凡李怡黄瑞广公子龙
关键词:页岩气滑脱层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碳酸盐岩高频层序自动化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碳酸盐岩高频层序自动化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高频层序识别划分标准数据库;S2、编写并调试基于python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过对具有丰富层序划分经验的地质人员的层序划分标准进...
杨迪李柯然宋金民夏舜叶玥豪金鑫赵玲丽任佳鑫范建平冯宇翔王佳蕊陈伟
文献传递
米仓山前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孔隙特征及地质意义
2022年
米仓山前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发育较广,层系厚度较大,具备页岩气勘探前景,但受复杂的构造和沉积分异影响,区内筇竹寺组在页岩层系岩性复杂性、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多样性等方面亟待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区2条剖面与2口钻井样品开展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X射线衍射全岩成分、低压N_(2)吸附、场发射扫描电镜、超临界CH_(4)吸附等分析测试,研究筇竹寺组页岩成分、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成分复杂,不同区域有机碳/矿物质量分数差异大,岩相以含黏土硅质页岩相(S-3)、混合硅质页岩相(S-2)及硅质页岩相(S)为主;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多样性显著,从孔隙类型来看,有机质孔、粒间孔及粒内孔均发育但地区差异显著,尤以有机质孔差异最大;从孔径分布来看,微孔/介孔比表面积/体积的地区差异大。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中有机质控制着纳米级孔隙(尤其是微孔)发育,并与超临界CH_(4)吸附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因此,w(TOC)是评价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气潜力的关键参数之一。建议研究区后续勘探开发工作重点关注高w(TOC)的硅质页岩相(S)层段与混合硅质页岩相(S-2)层段。
焦堃焦堃夏国栋张正林王佳玉刘树根叶玥豪吴娟邓宾李小佳
关键词:孔隙特征
无人机航拍在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无人机航拍目前被陆续应用到高校的虚拟仿真教学和教学改革中。本文首次将无人机航拍引入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教学中。无人机航拍能够实现构造地质现象具象化、地貌调查定量化和地质定点快速化。无人机航拍引入地质实习教学,一方面实现了教学手段科技化、野外地质实习信息化,助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基于无人机航拍三维模型的虚拟野外地质教学平台建设,提升专业兴趣,建立地质思维,为能源地质一流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宋金民张小兵何勇明邓宾叶玥豪杨迪任佳鑫
关键词:地质实习
差异保存条件下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演化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20年
鉴于保存条件和页岩孔隙演化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性,对页岩气保存条件和页岩孔隙结构演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等方法对具有差异保存条件的黑色页岩开展孔隙结构特征和演化研究,发现不同保存条件下黑色页岩孔隙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在后期抬升过程中保存条件的差异所致,具体表现在:①保存条件好和保存条件差的黑色页岩无机孔均发育较少,原始粒间孔绝大多数被生成的烃类充填,两者之间无机孔隙特征基本相似;②两者有机质孔差异较大,保存条件较好的黑色页岩有机质孔孔径大,形状多成圆状或气泡状。保存条件遭到破坏的黑色页岩有机质孔孔径相对较小或不发育、形状多样,多成扁平状、多边形状,具有一定压扁变形的特征;③保存条件好的黑色页岩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优于保存条件遭到破坏的黑色页岩;④黑色页岩的孔隙演化受保存条件的影响,孔隙在演化过程中,页岩的岩相和成岩作用控制黑色岩原始孔隙形态和分布,也决定有机质(油)分布形态,有机质热演化(原油裂解)影响了有机质孔的存在,而后期抬升改造过程中保存条件的好坏影响了孔隙结构(形态、大小、孔隙体积分布),因此有机质孔的孔径大小、形状和孔隙度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富有机质页岩保存条件的优劣。
刘树根叶玥豪叶玥豪冉波李智武李智武李金玺宋金民焦堃李煜伟
关键词:龙马溪组页岩气孔隙结构孔隙演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