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永红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纺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高校
  • 2篇集群
  • 2篇集群生态化
  • 2篇技术创新
  • 2篇教学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就业
  • 1篇大学生就业能...
  • 1篇地方高校
  • 1篇地方高校大学...
  • 1篇学生就业
  • 1篇学生就业能力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知识
  • 1篇知识服务
  • 1篇企业
  • 1篇企业技术创新...
  • 1篇区域性高校
  • 1篇武汉市高校
  • 1篇协同进化

机构

  • 7篇武汉纺织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7篇周永红
  • 4篇蔡艳芳
  • 4篇杨芝
  • 1篇杨金键
  • 1篇刘开军

传媒

  • 3篇科技创业月刊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现代商贸工业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协调规程调查及集群生态化运作条件分析
2017年
管理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效果表现为不确定。运用实证方法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协调规程进行调查,通过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揭示影响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因素,提取有效管理集群企业创新行为的显著性协调规程因子。基于此,提出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集群生态化运作的条件。
周永红蔡艳芳
关键词:集群生态化企业技术创新行为
区域性高校与本地集群企业技术创新互利共生研究——基于知识服务供给视角
2016年
地方性的服务供给对于生产企业和集群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性高校知识服务与本地化集群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共生性。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分析区域性高校以内部关联与外部关联的双重定位,为本地化集群企业技术创新供给知识服务的路径。从知识供给的导向性、知识的衍生性、高校知识服务的培育性及专业人才培养的驱动性四个方面探索本地集群企业技术创新反哺高校知识服务的功能;最后,探讨了高校本地化知识服务供给的制约性因素。
周永红蔡艳芳
关键词:高校互利共生
课堂教学“二重性”均衡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5年
课堂教学是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学效果关系着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研究对课程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以及不同教学要素对这一关系的影响进行实证调查。结果表明,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的变化能够显著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观特征、学习的组织方式三类课堂教学要素,能够调节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从而导致本科人才培养结果差异。
周永红蔡艳芳杨芝杨金键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果
产业集群生态化运作模式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产业集群生态化运作为企业提供了不同于传统集群的生长资源和环境,在生态化运作过程中,集群目标设置、空间结构、种群规模、管理要素与运作机制相辅相成,构成其生态化运作维度。以生态化清洁生产外延、网络协同共生、集群核心企业生产链条延伸3种模式进行生态化运作时,集群运作维度呈现出不同特征,构建了企业成长的不同环境、结构和关系力量,形成集群企业成长的约束条件。基于此,在集群的每一种生态化运作模式下,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的企业表现出不同成长状态。
周永红刘开军蔡艳芳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生态化
武汉市区域性教学联合体运作实践与机制研究
2013年
区域性教学联合体是高校优质教学资源整合的有效形式之一,武汉市通过建立南湖片区教学联合体对区域内多层次、多类型的高校优质本科教学资源的共享实践进行了探索,以调查方式揭示武汉市南湖片区教学联合体运作的状况。从运作机制的要素及协同性出发,分析武汉市南湖片区教学联合体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外在关联因素角度提出发展武汉市南湖片区教学联合体的支撑条件。
周永红杨芝
关键词:武汉市高校教学联合体
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及其制约因素
2014年
生态系统为企业技术创新于社会资源的协同进化提供了一种实现模式,笔者基于技术创新的知识集聚本质,阐释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管理学内涵及其组成要素,并对制约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进化的因素进行分析。
周永红杨芝
关键词:协同进化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有效途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当前政府、学校和大学生个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是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高校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着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健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充分和学生个体就业能力培养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最后,提出从地方政府加强政策的引导和制定、高校建设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自主意识加强等可行性方案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杨芝周永红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