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卫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183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The Royal Society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8篇
  • 5篇大洋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南大洋
  • 4篇
  • 3篇生物地球
  • 3篇生物地球化学
  • 3篇土壤
  • 2篇地球化学行为
  • 2篇地球化学研究
  • 2篇岩石
  • 2篇生物地球化学...
  • 2篇中硒
  • 2篇磷虾
  • 2篇风化
  • 2篇风化作用
  • 2篇
  • 2篇沉积物
  • 1篇地方病

机构

  • 11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帝国理工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农业大学

作者

  • 15篇夏卫平
  • 8篇张海生
  • 4篇谭见安
  • 2篇洪业汤
  • 2篇何振立
  • 2篇刘小涯
  • 2篇郑宝山
  • 2篇赵伟
  • 1篇杨肖娥
  • 1篇王永泓
  • 1篇黄昌勇
  • 1篇朱碧英
  • 1篇潘建明
  • 1篇章明奎
  • 1篇周怀阳
  • 1篇周怀阳
  • 1篇陈福
  • 1篇陆毅伦

传媒

  • 4篇南极研究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全国第三届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极地研究
  • 1篇东海海洋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3
  • 5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大洋底栖生态环境研究I:Maxwell湾和Admiralty湾
1992年
本文分析了中国首次南大洋考察 (1 984/1 985 )现场及后续工作资料 ,并与其它纬度有关海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研究海湾充氧的底层水及弱氧化性的表层沉积物环境 (锰氧化物为优势氧化剂 )中 ,底栖生物较为丰富 ;而在垂直深度 5 - 1 0 cm以下 ,硫酸盐还原反应遏制了底内多毛类动物等的向下繁衍。测区主要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是在特定条件下演化的结果 ,南大洋气候寒冷 ,碳酸盐溶解度较高 ,但其沉积物上覆水和间隙水中钙离子却并不高于其它纬度海区 ,因此钙离子的不足可能限制了需要钙质碳酸盐形成外壳的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的繁衍而造成其在研究区域壳薄且所占比例较少的分布特征。上覆水温与底栖多毛类的生长有一定的关系 ,这可能表明南大洋测区该类生物尚未完全适应极区的寒冷气候。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数量主要受活性有机质量的制约。
程先豪王永泓夏卫平张海生
关键词:南大洋沉积物生态环境
鄂西的富硒碳质硅质岩与地方性硒中毒被引量:30
1992年
富硒碳质硅质岩和碳质页岩(俗称石煤)广泛分布在中国湖北省西南部。在这一地区内也流行着人和牲畜的地方性硒中毒。调查证明,土壤、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硒都直接、间接来自于富硒岩层。
郑宝山洪业汤赵伟周怀阳夏卫平苏宏灿毛大钧严良荣I.Thornton
关键词:石煤岩石中毒
中国几种土壤中的有机态硒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39
1993年
采用0.1mol/L NaOH-0.1mol/L Na4P2O7浸提,活性碳分离技术研究了中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几种土壤中有机态硒的化学特征.供试土壤有机态硒占全硒含量的百分数变幅为3.46%—59.86%,平均28.42%.影响有机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有全硒含量(r=0.8033)、有机碳含量(r=0.6618)、土壤交换性酸(r=0.6136)和pH(r=-0.5248)。土壤有机质的C/Se为0.58×106-42.93×106,平均为6.38×106.低硒环境土壤有机质的C/Se显著高于正常硒含量土壤.以平均计,胡敏酸结合态硒约占有机态硒的34%,富啡酸结合态硒占66%.缺硒土壤有机态硒中,胡敏酸结合态硒的比例一般都较高.
何振立杨肖娥祝军夏卫平潘健明刘小涯
关键词:土壤有效性
西南极海碘的早期成岩作用和生物地球化学被引量:4
1992年
于1984—1985年南极夏季(12—2月),对南极半岛西部海域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考察,获得27个表层(抓斗)沉积物和两个剖面样(箱式)的地球化学资料。从测区碘的成岩分布中,我们追索到某些与碘的早期成岩和生物地球化学有关的双向过程记录。碘的含量分布依赖于生源物质,生源碘的再生产主要发生在成岩早期,其再生产过程与沉积有机氮的释放密切相关。测区两个剖面样20cm以浅,碘含量降低幅度可达50%(M1)和36%(R2),M1站的平均再生产速率估算为2.3×10^(-2)μg/(g·a)。间隙水碘含量对埋藏时间作图的表观直线性,提出了上述沉积剖面早期成岩生源碘再生产中扩散释放的零级动力学方程: I^-=180+21T(M1),I^-=142+28T(R2)它们回归海水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体系的通量分别为: F_(M1)=-5.8×10^(-7)μg/(cm^2·s),F_(R2)=-8.3×10^(-7)μg/(cm^2·s)早期成岩环境的酸碱度、碳酸盐平衡体系和氧化还原条件对生源碘的再生产释放有较大影响,碱性和还原条件有利于碘的释放。
程先豪夏卫平张海生陆毅伦
关键词:海域生物地球化学
鄂西的硒资源及其开发战略研究被引量:29
1993年
湖北省西南部有二叠系茅口组富硒碳质硅质岩和碳质页岩广泛出露。岩石、土壤和富硒土壤上生长的玉米含硒量最高分别达到8.390、354和40(mg/kg)。作者对这一硒资源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并对其开发战略进行了探讨。
郑宝山严良荣毛大钧苏宏灿周怀阳夏卫平洪业汤赵伟陈福朱笑清Iain Thornton
关键词:岩石土壤玉米
西南极海沉积物碘的迁移与富集
1992年
本文研究了西南极不同地理环境沉积碘的地球化学迁移和富集机制 ,结果表明海湾和深海表层沉积物碘主要与有机质结合 ,但在陆架和半深海 ,与氧化物结合和吸附态碘可占相当大的比例。碘在表层沉积物中迁移的环境特征与铁类似 ,即在还原环境中迁移 ,在氧化环境中转入固相 ,然而碘在沉积物中主要并不是作为电子接受者 ,而是随有机质分解或氧化物还原后被释放进入液相。沉积物表层 I/Corg值高于浮游生物是由于吸附和氧化过程的参与。沉积物 I/Corg值随深度的降低代表了有机质分解 ,氧化物还原 ,粘粒物质解析及间隙水碘扩散的综合效应。沉积物碘的扩散通量与沉积通量在同一数量级水平解释了沉积岩贫碘的原因。根据计算和讨论结果重新提出了海洋沉积物碘迁移和富集的地球化学模式。
程先豪夏卫平张海生张平
关键词:南大洋沉积物
南大洋氟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Ⅱ.氟在南极磷虾甲壳中的动态变异及其富集原因被引量:10
1992年
通过对南极磷虾蜕壳前后甲壳和残壳中氟含量变化特征的分析 ,对南极磷虾富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合其它资料 ,本文还对南极磷虾的富氟来源及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南极磷虾蜕壳后的残壳对氟具有二次吸收的功能和作用 ,其对氟的富集存在着与生命活动无关的机理。氟的积聚不仅来自海水 ,且主要是以离子交换吸附的方式进行。
张海生泮建明程先豪夏卫平
关键词:磷虾甲壳
中国一些岩类中硒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9
1990年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了114个岩样和陆架沉积物中的微量硒.样品基本覆盖我国地表主要岩类.硒在样本空间呈不规则多重全域分布,经模式校正,所得岩浆岩硒值高于美国标准岩样,而沉积岩硒值明显偏低,据此推算了硒的区域丰度值以及我国地表成土母质硒含量的阈值下限.
夏卫平谭见安
关键词:岩类背景值环境地球化学
南大洋氟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Ⅰ.南极磷虾富氟异常的研究被引量:18
1991年
本文通过对南极磷虾不同部位中氟含量的测定,结合氟在测区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及南极磷虾体中其它元素的分析资料,讨论了氟在磷虾体内的分布和赋存形式,并对其可能的富集机理及与环境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张海生夏卫平程先豪朱碧英
关键词:磷虾氟含量生物地球化学
风化环境中硒的形态及其意义
谭见安夏卫平
关键词:地球化学行为风化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