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松艳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4篇老年
  • 2篇胆红素
  • 2篇蛋白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血清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样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黏附分子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红素
  • 2篇分子
  • 1篇单核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承德医学院附...

作者

  • 10篇孟松艳
  • 5篇滕宗艳
  • 4篇于卫刚
  • 3篇裴丽春
  • 2篇李玛丽
  • 2篇杨奕
  • 2篇杨奕
  • 2篇王莉
  • 2篇张一娜
  • 2篇张海金
  • 2篇迟啸威
  • 2篇李祥禄
  • 2篇王满凤
  • 1篇么晓轶
  • 1篇王瑞涛
  • 1篇宋芳芳
  • 1篇姜礼红
  • 1篇张继荣
  • 1篇张静媛
  • 1篇张迎

传媒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CD54、CD106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面CD54、CD106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心衰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扩张型心肌病组、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面CD54及CD106的百分率进行检测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衰患者分别于心衰发作期及缓解期测定心脏功能。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CD106在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衰发作组及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衰缓解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CD106在单纯扩张型心肌病组、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发作组、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缓解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CD106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心衰患者的LVEF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CD54、CD106对判断或监测心衰患者病情进展及活动转归具有一定意义。
裴丽春张一娜孟松艳滕宗艳张迎张静媛于卫刚
关键词:心力衰竭黏附分子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凝血功能水平和卒中风险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水平与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估二者用于预测NVAF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NVAF患者120例作为NVAF患病组,对NVAF组进行CHA2DS2-VASc评分。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病组及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及NT-proBNP水平,同时进行血常规、凝血象、生化系列、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一般临床资料的采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患病组中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二者相关性,并研究二者在NVAF患者中与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结果NVAF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NVAF组NT-proBNP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96323,P<0.0001);NVAF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HA2DS2-VASc评分正相关(r=0.95759,P<0.0001);NVAF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CHA2DS2-VASc评分正相关(r=0.97756,P<0.0001)。结论随着D-二聚体水平增高,NT-proBNP水平也升高,升高的NT-proBNP水平能揭示NVAF患者存在潜在的心力衰竭风险并与高凝状态相关。二者水平有利于预测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
滕宗艳靳宗泽陈汉蕊张海金王满凤王莉孟松艳
关键词:D-二聚体
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NF-κB介导PTX3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核因子(NF-κB)介导长五聚-3(PTX3)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收治年龄60-80岁初次诊断原发性高血压1级或2级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7例高血压患者按诊断级别进行分组(Grade I组、Grade II组),选取同期门诊非高血压病老年体检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NHP组),各组患者分别检测外周血NF-κB和PTX3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加入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yrrolidinedithiocarbamic acid,PDTC)后再次检测NF-κB和PTX3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级别高血压组患者血浆NF-κB和PTX3水平均有所升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高血压组之间PTX3水平有显著差异。加入NF-κB抑制剂后,两组高血压患者PTX3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同组比较,加抑制剂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因子-κB介导的PTX3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杨奕孟松艳李玛丽迟啸威滕宗艳李祥禄
关键词:高血压核因子-ΚB
外周血单核细胞端粒长度和端粒酶hTERT活性在心力衰竭中的变化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端粒长度和端粒酶h TERT活性在心衰发生进程中的变化情况和意义。方法:按照筛选要求选择患者,根据入选标准分为心衰组(49例)和非心衰组(44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及疾病情况,超声检测患者心脏功能,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不同时间点,抽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用PCR方法检测端粒长度和端粒酶h TERT活性。结果:对照组比较,心衰组患者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增加,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在第1、7天,心衰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端粒长度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端粒酶h TERT活性明显增强。第7天较同组第1天端粒长度有所增加,端粒酶h TERT活性有所减低,但与对照组相比,端粒长度显著缩短,端粒酶h TERT显著增高(P<0.05)。结论:心力衰竭后患者端粒长度和端粒酶h TERT活性明显变化,并随心衰发病具有一定波动,提示端粒和端粒酶可能参与了心衰发展进程。
杨奕孟松艳李玛丽迟啸威滕宗艳李祥禄于卫刚
关键词:心力衰竭端粒端粒酶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淋巴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淋巴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水平与血红蛋白(Hb)的关系及与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7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行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按 Hb水平又分为贫血组(27例)和非贫血组(49例);并进行心功能分级。同时选择25例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淋巴细胞 ICAM-1、VCAM-1、Hb 、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平均室壁应力(MW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患者 ICAM-1、VCAM-1和LVMI、MWS 明显升高,Hb 和 LVEF 降低(P <0.01),随着心功能恶化,淋巴细胞 ICAM-1和 VCAM-1的水平以及 LVMI 和 MWS 逐渐升高,而 Hb 水平则逐渐降低;心衰贫血组患者淋巴细胞 ICAM-1和VCAM-1的水平以及 LVMI 和 MWS 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 <0.05);心衰患者淋巴细胞 ICAM-1和VCAM-1的水平与 LVMI 和 MWS 均呈正相关(P <0.01)。结论心衰患者淋巴细胞 ICAM-1和VCAM-1水平升高和 Hb 水平的降低参与了心功能不全、心室重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孟松艳于卫刚张一娜杨奕裴丽春
关键词:心力衰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心室重构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及规律用药的重要性。方法:对1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治疗组)和150例无冠心病的老年人(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 IL)、直接胆红素(DB IL)、间接胆红素(IDB IL)水平以及hs-CRP水平;治疗组患者规律用药12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组血清TB IL和IDB 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后,治疗组血清TB IL和IDB IL水平升高,hs-CRP水平下降,与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在冠心病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血清胆红素和hs-CRP水平均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规律用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王瑞涛孟松艳杨奕李颖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维生素D、IGF-1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D)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sulin-like growthfactor-1,IGF.1)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8例老年人腰椎(L2-4)及左股骨颈BMD,根据WH01998年的推荐诊断标准分组:正常对照组(A1组)、低骨量组(A2组)、骨质疏松组(A3组),并测定血清25(OH)D、IGF-I浓度及钙(Ca)、磷(P)等,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2、A3组血清25(OH)D、IGF-1水平明显低于A1组(P〈0.05)。A2、A3组受试者腰椎和股骨颈的BMD与血清25(OH)D、IGF-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与Ca、P无相关性(P〉0.05)。全部受试者中有76.1%血清25(OH)D不足或缺乏。结论血清25(OH)D、IGF-1水平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减少有关,而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较为普遍,骨量减少时维生素D的补充较为重要。
朱媛于卫刚孟松艳张继荣裴丽春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清总胆红素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31名、女性876名。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包括每个受试者病史,吸烟状况和药物使用...
孟松艳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血清总胆红素臂踝脉搏波速度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_(1-40)沉积的影响
2014年
目的以SPF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22周)为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皮下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观察其对AD模型小鼠脑内淀粉样蛋白(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及隐性基因小鼠分为4组,设立隐性基因组、隐性基因治疗组、转基因组及转基因治疗组。隐性基因治疗组、转基因治疗组分别皮下注射IGF-1[50μg/(kg·d)],共8周。随后,各组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小鼠脑内Aβ1-40的表达。结果转基因组及转基因治疗组可见神经元缺失。同转基因组比较,无论是皮质区还是海马区,转基因治疗组脑内Aβ1-40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IGF-1有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1-40表达的作用,具有阻断和延缓AD模型脑内老年斑形成的作用,尤其是对皮质区的Aβ1-40表达的阻断更为明显。
宋芳芳姜礼红么晓轶孟松艳
关键词:淀粉样蛋白阿尔茨海默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清vaspin与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vaspin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分级的相关性,血清vaspin在慢性心力衰竭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取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83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CHF组按NYHA分级,分为Ⅱ、Ⅲ、Ⅳ级。测定血清vaspin和TNF-α水平,同时测定实验对象的空腹血糖、血脂、CRP,并记录血压、身高、体重、BMI。给予心脏三维彩超检查,记录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RP、LVEF水平差异明显(P<0.05);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清vaspin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心衰程度越重血清vaspin水平越低(P<0.05)。慢性心衰组TNF-α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心衰程度越重血清TNF-α水平越高(P<0.05)。回归分析表明,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清vaspin的水平与BMI、LVEF、TG呈正相关,与TNF-α呈负相关。结论血清vaspin对心功能可能起保护作用。vaspin有可能通过抑制炎症而发挥其心脏保护的作用,推测其参与血脂代谢紊乱。
滕宗艳韩丽红张海金陈汉蕊王满凤王莉孟松艳
关键词:VASPIN慢性心力衰竭炎症介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