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秀峰

作品数:29 被引量:166H指数: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局青年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超声
  • 14篇动脉
  • 11篇多普勒超声
  • 9篇颈动脉
  • 8篇动脉狭窄
  • 8篇血流
  • 8篇颅多普勒
  • 8篇颅多普勒超声
  • 8篇颅内
  • 8篇经颅多普勒
  • 8篇经颅多普勒超...
  • 6篇动脉内
  • 6篇中动脉
  • 6篇重度狭窄
  • 6篇颈动脉内
  • 6篇大脑
  • 6篇大脑中动脉
  • 5篇血流动力学
  • 5篇置入
  • 5篇椎动脉

机构

  • 2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作者

  • 28篇孟秀峰
  • 27篇华扬
  • 15篇刘蓓蓓
  • 12篇刘玉梅
  • 11篇杨洁
  • 8篇段春
  • 8篇周瑛华
  • 7篇贾凌云
  • 5篇凌晨
  • 4篇赵新宇
  • 4篇王力力
  • 4篇李景植
  • 3篇李燕
  • 3篇夏明钰
  • 2篇刘强
  • 2篇焦力群
  • 2篇刘然
  • 1篇刘桂梅
  • 1篇王秀兰
  • 1篇李响

传媒

  • 11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2014`中...
  • 2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的脑血流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脑血流的变化趋势及体外循环转机流量的提高对脑血流改善的意义。方法选取51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 A 组患者15例(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B 组36例(双侧颈动脉狭窄均<50%)。在冠脉搭桥术中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麻醉后、体外循环时及停机后 MCA 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记录分析术中平均体外循环转机流量及平均动脉压与 MCA 流速变化的相关性。每位患者出院前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①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 CABG 术中,MCA 流速在麻醉后及体外循环手术时较术前减低。②麻醉后,A 组患者患侧 MCA 流速较对照组(B 组)下降更为显著;体外循环转机时,两组 MCA 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停机后,A 组患者 MCA 血流较对照组下降明显。③A组术中平均体外循环转流量与转流时平均动脉压均高于 B 组。④两组患者术后简易智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 CABG 术时 MCA 血流速度在麻醉后较术前显著减低,通过提高体外循环灌注流量,可以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侧脑血流,可能预防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刘飞徐东华扬李学锋孟秀峰刘玉梅张科锋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体外循环脑血流经颅超声多普勒
血管超声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血管结构变化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CDFI)与经颅多普勒(TCD)超声联合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中局部动脉形态结构和颅内大脑中动脉(MCA)、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综合评估对提高CEA成功率的价值。方法:选择20...
刘玉梅华扬刘蓓蓓孟秀峰杨洁贾凌云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超声检测血流动力学
单侧MCA重度狭窄进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李燕华扬刘蓓蓓孟秀峰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次全或完全闭塞患者的术中超声评估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次全或完全闭塞术中超声监测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手术再通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DSA确诊为颈动脉闭塞性病变,并接受CEA治疗的患者共107例。根据术中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流再通组86例和未通组2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记录术中颈动脉血管异常、血管残余狭窄率、再通患者病变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结果 (1)颈动脉再通患者术中与术前患侧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分别为(82±32)和(60±17)cm/s,平均流速(MV)分别为(50±19)和(42±13)cm/s,血管搏动指数(PI)分别为0.97±0.25和0.67±0.14,术中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未通患者术中与术前MCA的PSV分别为(46±20)和(63±21)cm/s,EDV分别为(24±13)和(34±12)cm/s,MV分别为(32±16)和(44±15)cm/s,术中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PI术中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0±0.18和0.67±0.15,P=0.317)。(2)再通组病变血管内径术中较术前明显增宽[(3.4±0.9)和(0.6±0.4)mm,P=0.000]。术中超声检查发现再通者86例中血管结构轻度异常13例,未再通者均为血管结构显著异常。结论术中颈动脉超声结合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流,可有效判断颈动脉血管结构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善程度,及时指导术中二次修复。
刘玉梅刘蓓蓓孟秀峰杨洁李景植李响焦力群华扬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超声对于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评价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检测评价颅内椎动脉(IVA)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前后及再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2011年11月-2013年11月经C...
周瑛华华扬赵新宇段春刘玉梅孟秀峰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后的随访研究
孟秀峰华扬段春刘蓓蓓王力力杨洁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后的随访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MCAS)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6年1月—2012年4月,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接受支架置入的患者共62例(62枚支架)。采用TCD检测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周及3、6、12个月大脑中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和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判断12个月时的再狭窄发生率。分析残余狭窄、支架类型及疾病危险因素对MCAS术后再狭窄的影响。结果①MCAS术前、术后1周MCA狭窄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平均流速(MFV)分别由(308±59)cm/s和(218±51)cm/s降至(159±54)cm/s和(102±39)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TCD术后1周残余狭窄的检出率为11.3%(7/62),术后1年的再狭窄发生率为19.4%(12/62)。③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P=0.024,OR=7.048,95%CI:1.286~38.617)和残余狭窄(P=0.040,OR=8.995,95%CI:1.110~72.911)是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④是否规律服用降脂类药物的患者,MCAS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2/27)比36.4%(8/22),P=0.032]。结论 TCD可以作为客观评估MCAS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远期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糖尿病和术后残余狭窄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规律性服用降脂类药物,可以降低MCAS再狭窄的发生率。
孟秀峰华扬夏明钰高明杰凌晨周瑛华
关键词:梗死大脑中动脉随访研究
大鼠颈总动脉重度狭窄模型建立与超声对其的评价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建立大鼠颈总动脉(CCA)重度狭窄模型,并探讨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价其狭窄程度。方法将19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11只,CCA狭窄组8只。采用针控线栓法制作大鼠CCA狭窄模型。术后3 h以高频CDFI检测CCA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PSVCCA/颈内动脉PSV(PSVICA)及阻力指数(RI),评价CCA狭窄程度。术后6 h,在显微镜直视下观察CCA血管内壁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原始管径为(0.65±0.07)mm,PSVCCA中位数为101.1 cm/s,EDVCCA中位数为13.4 cm/s;PSVCCA/PSVICA为1.36;狭窄组大鼠残余管径为(0.18±0.06)mm,PSVCCA中位数为334.2 cm/s,EDVCCA中位数为98.4 cm/s,PSVCCA/PSVICA为6.43。两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超声检查结果与显微镜直视下的观察结果完全符合。结论采用高频CDFI可准确评价线栓法制作的大鼠CCA重度狭窄模型的狭窄程度。
吉训明段丽芬华扬李淑婷凌锋孟秀峰罗玉敏
关键词:颈总动脉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二维超声特征与斑块标本结构一致性的研究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术前二维超声基本形态及内部回声特征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斑块大体标本高倍相机影像结构的一致性,以二维超声方法评估斑块易损性的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因颈动脉狭窄70%~99%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术前颈动脉超声纵、横切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清晰的患者160例,根据二维超声斑块形态特征分为规则型(32例)与不规则型(128例),其中溃疡型斑块91例,与CEA术后即刻斑块的外观形态结构进行比较;根据二维超声回声特征分为均质等回声斑块组(64例)、低至无回声斑块组(44例)、不均质强回声斑块组(52例),分别与CEA术后即刻斑块的纵断解剖切面高倍相机成像显示内部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将超声回声均质的斑块(108例)按CEA术后斑块内部结构特征进行分类为均质性非粥样物质(64例)、粥样物质(10例)、新鲜出血(10例)及陈旧性出血坏死(5例),测量不同性质斑块在二维超声图像上的平均灰阶中值(GSM)并进行比较。结果 1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超声显示斑块形态与术中标本检查结果:(1)二维超声显示斑块形态与大体标本斑块形态特征的准确率93.1%(149/160),对不规则斑块诊断的敏感度为95.3%,特异度83.9%;对溃疡性斑块诊断的敏感度84.8%,特异度88.5%,两种类型斑块的总准确率86.2%(138/160)。(2)二维超声回声特征为均质等回声斑块64例,标本内解剖结构显示为结构均匀一致非粥样物质者占95.3%(61/64);低至无回声斑块44例,标本内结构显示为粥样物质和斑块内新鲜出血占86.3%(38/44)。术中标本显示为非粥样物质成分的斑块GSM值平均为55±19,显著高于粥样物质斑块39±11(P〈0.001)和新鲜出血性斑块29±10(P〈0.001),而新鲜出血性斑块平均GSM值低于粥
刘蓓蓓华扬刘玉梅李景植孟秀峰周瑛华
关键词:超声检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超声检测分析椎动脉走行变异与眩晕发作的关系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分析椎动脉椎间段走行变异(椎动脉未经第6颈椎横突孔上行入颅)与眩晕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有眩晕症状的患者为眩晕组,同期选择56例健康体检无心、脑血管病史及眩晕症状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椎动脉椎间隙段的走行变异类型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TCD检测颅内段椎动脉PSV,分析走行变异对颅内、外椎动脉PSV的影响以及与眩晕症状发生的关系。结果①眩晕组和对照组患者椎动脉走行变异发生率,分别为83%(45/54)和21%(12/56),P=0.001。②两组共57例椎动脉走行变异的患者,双侧变异者比单侧更容易发生眩晕(P=0.021);椎动脉走行高、低位变异(第3颈椎水平以上为高位变异)与眩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③走行变异者的椎动脉椎间隙段和颅内段的PSV分别为(56±10)和(53±10)cm/s,走行正常者分别为(59±12)和(56±11)cm/s,两者的椎动脉椎间隙段PSV比较,两者颅内段的P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和0.041);走行变异者椎动脉颅内段流速低于椎间隙段,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CDFI与TCD联合检测可客观分析椎动脉走行变异,该变异可能是引起眩晕的原因。
孟秀峰华扬凌晨段春刘强
关键词:眩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