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急性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动脉瘤性骨囊...
  • 1篇毒性
  • 1篇对症
  • 1篇对症治疗
  • 1篇心脏毒性
  • 1篇血碱性磷酸酶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脏毒
  • 1篇早幼粒细胞
  • 1篇早幼粒细胞白...
  • 1篇增生
  • 1篇肢体抽搐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炎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安娟
  • 4篇陈火明
  • 4篇李治桦
  • 3篇段文博
  • 1篇宋永玲
  • 1篇李博
  • 1篇邹跃
  • 1篇张瑞娟
  • 1篇乔均晓
  • 1篇赵红霞
  • 1篇林小华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反应蛋白与放疗皮肤反应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放疗皮肤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103例接受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皮肤反应,同时每周检测患者血清中CRP和hs-CRP水平。结果: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RT)患者的CRP(54.6±10.9 vs 17.3±2.5,P=0.004)和hs-CRP(10.4±1.9 vs 5.6±0.6,P=0.017)水平明显高于接受直线加速器放疗(RT)患者。SRT患者皮肤反应均为0度,RT患者2例皮肤反应为0度,25例为Ⅰ度,29例为Ⅱ度,19例为Ⅲ度,6例为Ⅳ度。对于RT患者,CRP(相关系数0.48,P<0.001)及hs-CRP水平(相关系数0.25,P=0.05)随皮肤反应级别的增高而增高,其中Ⅱ度以上皮肤损伤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Ⅱ度以下患者(33.5±5.9 vs 10.1±1.8,P=0.001),而hs-CRP水平在这两部分人群中差异不明显(7.5±1.2 vs 4.9±0.7,P=0.06)。结论:放疗可导致CRP和hs-CRP水平增高,其增高与SRT患者皮肤反应无关,而与RT患者皮肤反应呈正相关,其中CRP水平在Ⅱ度以上和Ⅱ度以下皮肤反应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李博陈火明张瑞娟安娟李治桦段文博林小华
关键词:肿瘤放疗皮肤损伤C反应蛋白
非典型影像学表现的脑膜瘤1例被引量:1
2008年
患者女,42岁,因头痛1年,发作性肢体抽搐1个月人院。该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顶部隐痛为主。经对症治疗症状不能缓解,且逐渐加重。1个月前患者又出现发作性肢体抽搐。抽搐时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口角向一侧歪斜,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因要求进一步治疗而来院就诊。行头部CT检查提示左顶廉旁低密度占位(图1),约6cm×5cm×4.5cm大小,肿瘤强化不明显。行MRI检查,T1WI提示左顶叶廉旁低信号占位,约6cm×5cm×5cm大小,T2WI提示病灶为高信号。肿瘤与脑组织分界清除.与脑膜有广基底相连(图2)。增强成像肿瘤不强化(图3)。诊断:胶质瘤,脑膜瘤不除外。
陈火明李治桦安娟段文博
关键词:脑膜瘤影像学表现肢体抽搐头部CT检查对症治疗MRI检查
枢椎动脉瘤性骨囊肿1例
2008年
患者男,13岁,因后颈部疼痛3月余入院。该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后疼痛,经对症治疗症状加重,遂到我院就诊,行颈部MRI检查。T2WI提示枢椎低或等信号(图1),T2WI提示枢椎高信号(图2),肿瘤形状扁平,行肿块穿刺活检,提示动脉瘤性骨囊肿。因手术困难,要求行放射治疗而人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意识清楚,颈部活动受限,颈后肌群僵硬.局部皮肤无红肿及包块,颈后部压痛(++),叩击痛(+)。体格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血碱性磷酸酶141.3U/L。入院后病灶局部行放射治疗,颈部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头部。
陈火明李治桦安娟段文博
关键词:动脉瘤性骨囊肿枢椎外固定支架固定肿块穿刺活检颈部活动受限血碱性磷酸酶
应用康复新复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17例被引量:6
2010年
放射性直肠炎为盆腹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或辐射事故中遭受意外照射引起的肠道损害,是导致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可出现肠黏膜损伤、萎缩,肠通透性增加,肠菌群失调,进而导致细菌移位,并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目前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我科近2年来应用康复性复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17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陈火明李治桦安娟宋永玲
关键词: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保留灌肠治疗复合液康复新肠屏障功能障碍急性放射性肠炎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严重心脏毒性一例被引量:2
2006年
患者,女,65岁。因乏力、纳差5个月,加重10余天于2003年8月29日入院。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双下肢可见少量散在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脉率70次/min,律齐。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血常规:WBC2.4×10^9/L.Hb103g/L。BPC61×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0.21。淋巴细胞0.31,单核0.07,幼稚细胞0.40。网织红细胞0.013。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为45.0:1,早幼粒细胞占0.895,红系统及其他系统均受抑制。骨髓细胞化学染色:POX染色阳性。
赵红霞邹跃安娟乔均晓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三氧化二砷心脏毒性细胞化学染色骨髓增生白细胞分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