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岑华飞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甘蔗
  • 2篇性状
  • 2篇亲本
  • 2篇主要性状
  • 2篇细胞质
  • 2篇细胞质源
  • 2篇割手密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DNA
  • 1篇遗传图
  • 1篇遗传图谱构建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蔗糖
  • 1篇蔗糖分
  • 1篇糖分
  • 1篇农艺

机构

  • 6篇广西大学
  • 4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岑华飞
  • 4篇张革民
  • 4篇罗霆
  • 3篇段维兴
  • 3篇黄玉新
  • 3篇刘昔辉
  • 3篇高轶静
  • 2篇周珊
  • 2篇李正文
  • 2篇杨海霞
  • 2篇张荣华
  • 2篇刘许辉
  • 2篇杨平飞
  • 1篇周瑞阳
  • 1篇贤武
  • 1篇雷敬超
  • 1篇杨翠芳
  • 1篇李志刚
  • 1篇周琼
  • 1篇李兰平

传媒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甘蔗叶绿体DNA的提取方法及其验证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索适于普通实验室条件的甘蔗叶绿体DNA(cpDNA)提取方法,为甘蔗叶绿体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参考水稻、小麦等作物cpDNA的DNase Ⅰ差速离心处理法,采用改良的DNase Ⅰ差速离心法提纯甘蔗cpDNA,并对其trnL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证实所提取cpDNA的可行性.[结果]采用改良的DNase Ⅰ差速离心处理法提取能得到量多、杂质少的cpDNA,用Eppendorf蛋白核酸测定仪检测,平均每克甘蔗样可提取2.71 μg cpDNA,OD260/OD280为1.79~1.90.对提取的cpDNA的trnL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证实参试的甘蔗栽培种、斑割复合体后代及其回交材料的叶绿体trnL基因与已报道的甘蔗栽培种NCo 310、SP-80-3280和割手密HN0046的trnL基因相似度均在99.0%以上,并在381、386、389、392、393、400、488、490 bp等8个位点上检测出碱基突变、插入和缺失现象.[结论]采用改良的DNase Ⅰ差速离心处理法提取甘蔗叶绿体DNA具有可行性,提取的甘蔗cpDNA完全可以用于后续的分子水平研究.
岑华飞黄玉新罗霆周珊高轶静段维兴杨翠芳周会张革民刘昔辉
关键词:甘蔗叶绿体DNA
不同细胞质源甘蔗亲本与主要性状遗传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世界上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与能源作物。在甘蔗育种中,主要是通过核基因的重组实现对甘蔗品种的改良,甘蔗的细胞质基因一直没有得到发掘利用,使得全世界的甘蔗品种的细胞质...
岑华飞
关键词:甘蔗细胞质源
文献传递
割手密遗传作图最适分离群体的选择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筛选适合用于构建割手密遗传连锁图谱的分离群体,为后续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及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双假测交"理论,利用DNA水平上遗传差异较大且蔗糖分和分蘖率差异极显著的不同割手密无性系进行杂交获得3个不同杂交组合,对3个备选作图群体的分蘖率和蔗糖分进行变异、正态分布拟合分析及分子多态性分析。【结果】组合3(GXS85-12×GXS87-16)和组合13(云割①×田林)的分蘖率呈偏态分布,而组合5(GXS85-30×GXS87-16)的分蘖率呈近似正态分布;组合3和组合5的蔗糖分呈偏态分布,而组合13的蔗糖分呈近似正态分布。在分子多态性水平上,组合5亲本的遗传相似系数略高于组合3和组合13,而其后代平均遗传相似系数略低,但变幅较高。【结论】组合5(GXS85-30×GXS87-16,群体大小为245株)的分蘖率、蔗糖分遗传性相对稳定,群体来源比较广泛,分子多态性丰富,遗传多样性高,可作为分离群体用于构建遗传图谱。
杨海霞李正文杨平飞高轶静岑华飞罗霆段维兴刘许辉张革民
关键词:割手密无性系蔗糖分分蘖率
SCoT分子标记在割手密遗传图谱构建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13年
以割手密GXS85-30×GXS87-16的杂交后代为材料,应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杂种鉴定,获得由157个单株组成的F1杂种群,同时对比SCoT、AFLP和SSR分子标记在割手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和获得分离标记的效果,证实SCoT在扩增DNA多态性上优于SSR分子标记,在获取分离标记上优于AFLP分子标记,验证了SCoT分子标记技术在割手密遗传分析中的应用效果,为割手密遗传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目的基因分子标记技术。
罗霆杨海霞岑华飞刘许辉高轶静段维兴张荣华刘昔辉宋焕忠黄玉新张革民
关键词:割手密遗传图谱构建
不同浓度镉·铅胁迫对红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为红麻杂交一代F1应用和铅、镉耐性植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3A、恢复系992及杂交种F1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法,设定不同浓度Cd2+、Pb2+处理,研究红麻的生长效应及其对不同浓度镉、铅胁迫的反应。[结果]重金属胁迫显著抑制了红麻的生长,影响红麻的生物量(茎叶干重、根干重、根冠比)及干物质的分配;不同品种红麻对重金属胁迫的耐性存在显著差异;红麻杂交种的生长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表现出较强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F1相对亲本的杂种优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重金属浓度的提高进一步增强。[结论]在一定阈值内,红麻杂交种在重金属胁迫下的生长表现出比亲本较强的耐性,红麻杂交种在耐重金属方面具有杂种优势。
李正文李兰平岑华飞杨平飞周琼周瑞阳李志刚
关键词:红麻杂种优势盆栽试验
不同亲本细胞质源对甘蔗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4个不同细胞质源的甘蔗亲本配成正反交组合,在对杂种后代进行SSR—PCR真伪鉴别的基础上.对不同组合后代的不同性状进行t检验和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这7对正反交组合后代的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均差异不显著.仅有一对父母本细胞质源相同的正反交组合后代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当以细胞质源为BandjarmasimHiram的不同亲本作母本时.子代黑穗病发病率较低,为18.8%和18.9%:当以细胞质源为Badila的崖城58—47作母本时.子代黑穗病发病率较高.为28.8%和28.4%。以细胞质源为BlackCherib011.的不同亲本作母本时,其后代真杂种率在91.7%~98.8%之间,而以细胞质源为BandjaⅡnasimHitam和KaludiaBoothan作母本时,得到真杂种率低于70%的后代群体。说明虽然甘蔗主要农艺性状的细胞核遗传占主导地位.但是不同细胞质源仍在花粉育性和抗病性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细胞质源的甘蔗亲本与甘蔗主要性状遗传表现的相关性.为甘蔗育种利用优异细胞质源以及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发掘甘蔗优异细胞质基因奠定基础.
罗霆岑华飞黄玉新张荣华刘昔辉贤武雷敬超周珊张革民
关键词:甘蔗细胞质源黑穗病农艺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