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晓媛

作品数:51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合同制定向工作任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9篇地震
  • 13篇地震活动
  • 13篇首都圈
  • 10篇震前
  • 9篇地震前
  • 9篇首都圈地区
  • 8篇中等地震
  • 8篇强震
  • 7篇强地震
  • 7篇中强地震
  • 5篇地震带
  • 5篇小震
  • 4篇地震活动性
  • 4篇地震预测
  • 3篇地震活动特点
  • 3篇地震活动图像
  • 3篇地震异常
  • 3篇震源
  • 3篇震源机制
  • 3篇震源机制解

机构

  • 51篇北京市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作者

  • 51篇岳晓媛
  • 28篇武敏捷
  • 27篇李红
  • 23篇武安绪
  • 19篇朱红彬
  • 13篇林向东
  • 9篇邢成起
  • 6篇王丽红
  • 6篇李平安
  • 6篇李腊月
  • 5篇李菊珍
  • 4篇李国江
  • 4篇冯刚
  • 3篇兰从欣
  • 2篇张洪魁
  • 2篇王勤彩
  • 2篇徐平
  • 2篇崔博闻
  • 2篇张宏宇
  • 2篇张晓东

传媒

  • 10篇地震地磁观测...
  • 7篇国际地震动态
  • 6篇华北地震科学
  • 4篇地震
  • 3篇中国地震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2010年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尼泊尔8.1级地震前大规模中强地震异常图像演化
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青藏块体及周边曾出现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相似的、大规模中强地震异常图像演化现象.进一步研究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规律,发现该地区1900年以来7个7.8级以上地震前...
朱红彬李红岳晓媛武敏捷
关键词:地震前兆地震活动图像
北京地区小震精定位结果初步探讨
2022年
利用双差重定位方法对北京地区(39.2°N~41.2°N,115.2°E~117.6°E)2008年10月至2020年3月期间共6463个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得到4776个高质量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分布。定位结果均方根走时残差显著降低,震源间的相对位置精度明显提高,地震活动的成丛性与活动断层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根据重定位结果探讨了小震活动与活动断裂及深浅构造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夏垫断裂小震活动强烈,重定位后震中分布明显向断裂靠拢,呈现沿断裂走向延伸的NE向线状分布。结合人工剖面探测结果推测,该区域深度剖面上小震集中带10km深度附近较宽的丛集区主要是浅部铲形断裂活动所致,14~22km深度附近相对较窄近直立的小震丛集为深部断裂活动产生。怀—涿次级盆地北缘断裂现今小震活动活跃,该区域小震深度剖面揭示该断裂为倾向南东、上陡下缓的铲形断层。结合人工剖面探测结果,分析认为该区域深浅断裂共存和非均匀的地壳结构为中强地震发生的深部构造背景。平原区内部小震分布与第四纪断陷盆地和地层厚度分布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研究区域内部昌平—海淀小震集中区、顺义小震集中区、夏垫小震丛集区和廊坊小震丛集区分别位于马池口—沙河断陷盆地、顺义断陷盆地、大厂断陷盆地和固安—廊坊—永清断陷盆地。根据小震空间密集成带分布特征来推测未知断裂,推测怀柔南部山区小震集中区下方存在隐伏断层,宝坻至夏垫断裂段之间NW向的小震集中分布区下方存在一条走向NW或者NWW的隐伏断层。
钟世军王治国司政亚孙海霞岳晓媛武敏捷
关键词:断陷盆地隐伏断层
华北构造区主震型段和多震型段划分与强震孕育模式初探
2015年
以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为主要依据,将华北构造区主要地震带统一划分为长度数百千米的若干地震构造段;再以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特点等方面的相似性为主要依据,将华北构造区主要地震带划分为主震型段和多震型段两种类型。本研究拟在华北构造区北东东-南西西向、近水平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背景下,探讨主震型段和多震型段的强震孕育模式。
朱红彬邢成起张洪魁李红岳晓媛武敏捷
关键词:强震地震活动特点地震构造构造应力
HHT技术在地震活动趋势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地震的孕育与发生过程是一非线性过程,它在不同时刻携带着不同的地震孕育信息。利用处理非线性问题的方法,对地震活动进行研究与分析,挖掘与揭示其中所包含的特征信息,是进行历史地震活动分析与地震趋势统计预测的有效途径之一。
武安绪岳晓媛李平安李国江
关键词:地震活动趋势HT技术特征信息
基于地震序列类型和构造特征的首都圈地区震型分区被引量:1
2015年
本研究利用首都圈及邻近地区有史以来Ms≥31/2历史及现代地震目录,开展Ms≥4地震序列类型判定,结合地震序列类型分布特征和构造分布特征尤其是地震带分段成果,将研究区划分出阳曲—代县、繁峙—怀安、尚义—延庆、三河—涞水、献县—武清、宝坻一青龙、渤海等7个震型分区,为首都圈地区震后趋势判定提供参考依据,在利用历史有感地震开展地震序列类型和利用地震带分段开展震型分区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朱红彬李红岳晓媛武敏捷
关键词:首都圈地区地震序列类型震后趋势判定
地震活动性总体参量Rt在首都圈地区地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比较全面的反映首都圈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各方面特征,利用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值方法,跟踪并分析首都囤地区ML≥5.1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当Rt〉0.60时,首都圈地区地震活动状态稳定;当Rt≤0.60时,则表明首都圈地区地震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对Rt值的地震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评估。
岳晓媛王琳瑛武安绪
关键词:首都圈地区地震活动性
2020年7月12日古冶M_(S) 5.1地震前北京地电阻率异常分析
2023年
使用曲线形态法和归一化速率法,分析了2020年7月12日古冶地震前北京地区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特征。通州、延庆和平谷台地电阻率归一化速率异常与本次地震均有较好地对应,发震时间均为异常出现后半年内。通州和延庆台1—2年尺度月均值曲线形态异常,半年尺度归一化速率超阈值异常,符合中长期孕震和中短期加速变化后发震的发震机理。平谷台月均值曲线无明显异常,归一化速率异常明显,表明使用归一化速率可较好识别和提取曲线的弱异常。延庆和平谷台震前地电阻率归一化速率异常存在各向异性,且符合地电阻率受震源主压应力方向影响的特征。平谷台对唐山地区地震的映震能力较弱,通州、延庆台的映震能力较强。
王丽红王同利武敏捷李菊珍岳晓媛李红
关键词:地电阻率
北京及邻区中等地震前的近南北向异常小震条带被引量:2
2010年
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等有感地震会引起极大的社会影响。北京地区面积小、地震较少,缺少有效的中等地震短期预测指标。通过对1970年以来首都圈中部地区的小震活动图像全时空扫描与研究,认为该地区的近南北向异常小震条带可以作为北京及邻近地区中等地震前短期预测指标。
朱红彬岳晓媛武敏捷
关键词:中等地震
北京及其邻区小震重定位与活动构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使用双差定位法对北京及其邻区(38°~42°N,113°~120°E)范围内2002年1月~2015年12月的11 796个小震进行重新定位,获得9 311个重定位结果,结合北京及其邻区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了小震空间分布特征与活动构造的关系及其揭示的信息。结果表明:重新定位结果显著提高了原始定位结果的精度。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6~16km,显示孕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且平原区的震源深度比基岩山区深。小震的空间分布明显受活动构造控制,主要分布在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发育的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山西断陷盆地带和华北平原断拗区内,并多沿活动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或在不同方向活动断裂交会区呈面状分布。小震活动可明显反映断裂(带)的活动性,如程各庄—夏垫—固安断裂带、唐山—沧东断裂带、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等均呈明显的分段活动性。小震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揭示断裂的倾向、倾角及其延伸展布情况。沿二十里长山断裂至蓟运河断裂一线可能存在地下贯通的NW向隐伏活动断裂带,过文安地区可能存在走向为NNE—SSW的隐伏活动断裂带,永定河断裂可能延伸至平原区内部,到达廊坊一带。
陈成沟邢成起胡乐银武敏捷岳晓媛
关键词:双差定位法
首都圈中强震前后视应力时空演化过程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选用首都圈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震波形资料,利用近震源Brune模式计算首都圈地区2002年至今ML≥2.0地震的视应力值,探讨了震源参数的标度关系,最终选取2.0≤ML≤2.9地震对首都圈地区2002年以来中强地震前视应力的时空异常变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都圈中强地震前,多次地震出现显著的视应力高值异常,且地震多发生在视应力高值异常区域附近。同时与波速比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印证了异常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由此可见,分析识别首都圈地区的应力状态可以为该地区中强震的危险性提供判定依据。
岳晓媛武安绪冯刚李红武敏捷李腊月
关键词:首都圈地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