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锐红
-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救治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急性PQ中毒治疗方法的分析探讨其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221例急性PQ口服中毒患者甲基强的松龙和环磷酰胺的治疗方案、是否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服毒剂量〉5mL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PQ患者死亡率均低于未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中毒患者(P〈0.01)。②服毒剂量为5-50mL时,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的死亡率(P〈0.05)。当服毒剂量为50-100mL时,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组的死亡率(P〈0.01)。当服毒剂量〉100mL时,两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Q中毒救治疗效与服毒剂量密切相关。
- 黄杨孙纪元尹文王玉同赵威瞿丽娟崔锐红孙应辉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
- 22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病死率相关数据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21例急性百草枯口服中毒患者的年龄、性别、服毒剂量、就诊时间、入院72h内受累器官与病死率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女性患者人数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青年。2将服毒剂量分组比较,各组患者入院72h内监测到首发受损器官中肾脏损害的比例最高(P<0.01)。随服毒剂量增大,72h内损害脏器数量与病死率不断递增,当服毒剂量>100ml时,72h内损害器官数量超过3个的该组患者已高达36.0%,病死率达到88.0%,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3小剂量服毒患者(<5ml)均预后良好,与就诊时间无明显相关性。服毒剂量>50ml,就诊时间超过24h的患者病死率为100%。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居多。服毒剂量、就诊时间、早期损伤器官数量与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
- 黄杨孙纪元尹文熊建张玲琴鲁传豪瞿丽娟崔锐红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病死率
- 血清降钙素原对感染所致急腹症诊治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感染所致急腹症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感染性疾病所致急腹症患者142例(感染组)和非感染性疾病所致急腹症患者82例(非感染组),在使用抗生素前检测血清PCT含量。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血清PC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感染组按病情分为轻、重度,比较非感染、轻度感染、重度感染3组患者,轻、重度感染组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43,P=0.013)。结论:PCT有助于鉴别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所致急腹症,并且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 熊建鲁传豪张玲琴刘健崔锐红瞿丽娟黄杨
- 关键词:降钙素原急腹症
- 等比例成分输血治疗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疗效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DCR)方案配合等比例成分输血治疗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ATC)疗效。方法:选取2014-03-2015-03我院急诊创伤抢救室收治的ATC患者48例,治疗均采用DCR方案,治疗过程中患者输注浓缩红细胞(CRBC)和新鲜冰冻血浆(FFP)剂量不同,把其中CRBC和FFP按照1∶1及2∶1输注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2组,A组按照1∶1比例输注,B组按照2∶1输注。回顾分析患者入院后第1、2、3天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压、中心静脉压(CVP)水平。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天的H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与第2、3天H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天,2组患者的PT、INR、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之间在第1天与第2、3天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2、3天A组PT、INR、FIB、血压、CVP优于对照组(P<0.05)。在救治多发伤并发ATC患者时,等比例成分输血可维持相同Hb及血凝目标值而节约红细胞(RBC)的输注,从经济学角度A组较B组人均治疗费少。结论:DCR方案配合等比例成分输血对多发伤并发ATC具有较好疗效。
- 崔锐红李俊杰陈实尹文
- 关键词:多发伤创伤性凝血病疗效
- 中毒剂量及血液净化方式与急性百草枯中毒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根据服毒剂量分为A组(<5 ml)、B组(5~20 ml)、C组(20~50 ml)和D组(>50 ml).每组根据血液净化方式再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比较各组患者病死率及其治疗第1天和第7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清肌酐(Cr)、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的变化.结果 D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B组和C组中,强化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在治疗第7天,与同组的常规组相比,B组和C组中的强化组PaO2明显提高、Cr和AST指标降低(P<0.01),在A组和D组中两种治疗方法各项指标的改善差异并不显著.结论 中毒剂量与血液净化方式的选择和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关系密切.
- 黄杨尹文瞿丽娟崔锐红余厚友王玉同郝璐
- 关键词:中毒百草枯血液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