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宇涛
- 作品数:11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铁岭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PSD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2011年
-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许多研究都表明,PSD严重的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国内报道,PSD发病率为25%-80%,以轻度抑郁为主,
- 常宇涛张辉赵继伟
-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针对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于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控制和降低复发率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ICV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20mg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的TG、TC、LDL、HDL水平,及12个月后的复发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TG、TC、LD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钙在血脂控制、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方面有显著作用,值得广泛应用。
- 常宇涛
- 关键词:动脉硬化阿托伐他汀
-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 2015年
- 目的对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日期单双日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丁苯酞和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为(4.2±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9±4.4)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4%和92.6%,差异显著,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 常宇涛
- 关键词:依达拉奉丁苯酞脑梗死
- 血清脂蛋白(a)与青年缺血性卒中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a(Lp(a))是否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以120名19~46岁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预防保健科体检的90名同年龄段非脑血管病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血清Lp(a)值,对比两组患者Lp(a)值的差异,同时分析缺血性卒中与血压、血糖、吸烟、饮酒、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值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Lp(a)与对照组Lp(a)值无明显差异(M±QU-QL=91.3±153.5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青年缺血性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相关(OR=70.00,OR=19.85,OR=26.30,P〈0.05)。结论 Lp(a)可能不是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 常宇涛
- 关键词:青年缺血性卒中同型半胱氨酸
- 帕金森病相关性睡眠障碍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0年
-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过去人们主要关注其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功能障碍的表现,而非运动方面的症状却很少述及.目前认为,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睡眠障碍是PD最常见的导致其失去生活能力的非运动方面的三大并发症,且睡眠障碍则尤为明显[1-2].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发现PD患者常合并睡眠障碍,至少存在于60%的PD患者中[3],甚至有时可作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4].因此,识别临床前期症状对超早期PD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 娄凡李嘉姝罗晓光常宇涛曲颖任艳
- 关键词: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平衡障碍
-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探究
- 2011年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一次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发作,TIA并非是良性事件。
- 常宇涛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
- 激活大鼠黑质小胶质细胞对不同程度损伤神经元的影响
- 目的
神经系统变性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 常宇涛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神经元
- 文献传递
- 激活小胶质细胞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激活小胶质细胞(MG)对黑质损伤多巴胺(DA)能神经元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大鼠单侧黑质(SNpc)内注入LPS激活MG后,隔48h于原位注射高、低剂量鱼藤酮(RT)分别建立重度及轻度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和离子钙结合转接分子1(Ibα-1)阳性MG变化。结果 LPS处理后低剂量RT组(A2)酪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较只给同剂量RT(B2)组多(P<0.05),形态较(B2)组完整;予LPS处理后给高剂量鱼藤酮组(A3)较只给同剂量RT(B3)组DA神经元死亡增多(P<0.05),形态较(B3)组损伤重。结论 LPS激活MG对轻度损伤DA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 常宇涛罗晓光任艳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鱼藤酮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 鱼藤酮损伤大鼠黑质至行为学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被引量:3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鱼藤酮损伤大鼠黑质后行为学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黑质立体定位注射不同剂量鱼藤酮的方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结果给鱼藤酮21d后,2.5μg/μl组大鼠行为测试记分2-4分为主,占91.3%,TH免疫活性细胞百分数为0.22±0.06%;5.0μg/2μl组大鼠行为测试记分4-6分为主,占78.2%,黑质TH免疫活性细胞百分数为0.17±0.03%。结论鱼藤酮可诱导行为学改变和黑质细胞缺失,低剂量表现帕金森病早期的行为学和细胞学特征,较高剂量表现帕金森病晚期的行为学和细胞学特征。
- 常宇涛罗晓光任艳
- 关键词:鱼藤酮行为学酪氨酸羟化酶
- 硫辛酸对帕金森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硫辛酸(LA)对帕金森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存活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老年雄性SD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单侧黑质内注入鱼藤酮建立帕金森损伤模型,治疗组同时腹部注射LA;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ELISA法检测黑质TNF-α、IL-1β炎症介质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TH阳性细胞率和灰度值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高于损伤组,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组TNF-α和IL-1β含量减少(P<0.05),治疗组增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A对鱼藤酮损伤老年大鼠DA能神经元细胞具有神经保护功能。
- 常宇涛刘昊
- 关键词:硫辛酸炎症介质多巴胺能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