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应大明

作品数:158 被引量:48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7篇细胞
  • 38篇免疫
  • 38篇白血
  • 36篇白血病
  • 31篇儿童
  • 26篇淋巴
  • 24篇急性
  • 20篇蛋白
  • 19篇基因
  • 18篇球蛋白
  • 18篇淋巴细胞
  • 17篇小儿
  • 16篇贫血
  • 15篇再生障碍性贫...
  • 15篇障碍性贫血
  • 14篇免疫球蛋白
  • 13篇脐血
  • 12篇疗法
  • 12篇骨髓
  • 10篇肿瘤

机构

  • 88篇上海第二医科...
  • 63篇上海市儿科医...
  • 23篇上海第二医科...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上海血液学研...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2篇三重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铁道大学...
  • 1篇长春市结核病...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58篇应大明
  • 55篇王耀平
  • 48篇林梓
  • 28篇顾龙君
  • 18篇吴圣楣
  • 17篇朱亚忠
  • 16篇周昕
  • 15篇姚慧玉
  • 15篇陈同辛
  • 13篇汤静燕
  • 13篇梁辉
  • 12篇李庆生
  • 10篇谢晓恬
  • 10篇沈永年
  • 10篇顾梅榆
  • 9篇殷蕾
  • 9篇赵惠君
  • 9篇陈静
  • 8篇何振娟
  • 8篇周云芳

传媒

  • 2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7篇中华血液学杂...
  • 14篇中华儿科杂志
  • 9篇上海免疫学杂...
  • 7篇中国免疫学杂...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7篇山西白血病
  • 6篇中国小儿血液
  • 5篇白血病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癌症
  • 4篇中国实用儿科...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上海医学
  • 2篇国外医学(免...
  • 2篇国外医学(儿...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2篇2000全国...
  • 2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11篇2001
  • 8篇2000
  • 8篇1999
  • 17篇1998
  • 9篇1997
  • 5篇1996
  • 5篇1995
  • 20篇1994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母细胞瘤中N-myc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1年
目的 建立适用于临床的N myc检测方法 ,提供预后信息。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检测N myc基因扩增 ,应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N myc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结果 N mycmRNA水平和N myc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没有严格的平行关系。结论 FISH和免疫组化技术共同运用于N myc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的检测 ,不仅能为NB预后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分子生物学信息 ,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探讨N myc基因调节机制和N myc在NB临床行为中的作用。
许勤汤静燕张忠德张文竹吴湘如潘慈林梓应大明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FISH免疫组化预后基因表达
长期培养起始细胞在不同的基质细胞层上的培养被引量:5
1995年
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TC-IC)是一群迄今为止经体外培养所获得的最幼稚的造血祖细胞。作者用正常人类骨髓基质细胞以及5株人或鼠的骨髓外纤维细胞作基底层,移种上CD/SBA ̄-细胞,进行持续8周的长期培养,获得了人类正常骨髓中的长期培养起始细胞;同时筛选出MRC-5细胞株作为支持血细胞生成、分化的理想细胞株。
梁辉应大明
关键词:LTC-IC细胞株骨髓基质细胞
婴幼儿下呼吸道SIgA变化规律及其与唾液SIgA相关性的探讨被引量:4
1992年
对74例正常婴幼儿和70例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同时测定下呼吸道分泌物(LRS)及唾液中SIgA的含量。两组检测对象在性别和年龄分组上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1LRS和唾液的SIgA含量都与年龄呈正性相关,各年龄组之间SIgA含量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②感染婴幼儿组及其各年龄组的SIg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婴幼儿组及其各年龄组(P<0.01);③LRS的SIgA含量与唾液SIgA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P<0.01)。作者认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后局部SIgA增高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有助于控制感染;SIgA的变化规律可作为鉴别免疫缺陷的指标;应用测定唾液中SIgA间接反映LRS中SIgA水平的方法将推进临床免疫研究开展。
袁曾荣应大明吴圣榻
关键词:下呼吸道免疫球蛋白唾液分泌型
免疫抑制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系列研究
本文全面总结近十余年来采用各种免疫抑制(IS)疗法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尤其是重型再障(SAA)的显著临床疗效。统计分析对比各种 IS 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包括 IS 治疗与以往以雄性激素为主的传统治疗;各种免...
谢晓恬石苇刘兴元梅竹邵越霞王耀平应大明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
文献传递
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GM-CSF对U937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2003年
目的 探索甲氨蝶呤 (MTX)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药效。方法 以U937细胞株为实验模型 ,以细胞形态学、NBT还原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1 4 阳性细胞为评价U937细胞分化的指标 ,以TRAP ELISA试剂盒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经 2 0nmol LMTX作用 2 4 ,48,72h后 ,U937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核 浆比例逐渐缩小 ;NBT还原实验逐渐呈现阳性 ;培养 72h后 ,CD1 4 阳性细胞从 3 %上升到2 0 % ,提示出现部分分化。单用 1 0 0U mlGM CSF并未对U937细胞产生诱导分化作用 ,但当此剂量的GM CSF与 2 0nmol LMTX同时作用于U937细胞 72h后 ,63 %的细胞出现分化。MTX联合GM CSF作用2 4 ,48,72h后随着细胞被诱导分化 ,端粒酶活性逐渐从 2 .1 1 (未用药前 )分别下降到 1 .48,0 .77和 0 .2 4。结论 小剂量MTX联合GM
陈静顾龙君应大明
关键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甲氨蝶呤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1998年
应大明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理学儿童
强化疗、放疗加手术综合治疗12例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的体会
1990年
本文报道我们自1985年7月至今,共收治12例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其中Ⅲ期4例,Ⅳ期8例。年龄14个月~8岁,中位年龄5岁。采用以顺铂十V_(p1(?))为基础的强烈联合化疗、手木、放疗等综合措施后,除1例在术前因化疗并发症死亡外,存活11例,经多次骨髓检查、腹部B型超声波或CT、尿VMA检查,均恢复正常,且生存质量良好,最长随访期已达3年以上,持续完全缓解期在4~40个月间,中位随访期为6个月,已达国际报道的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治疗水平。本文并对以顺铂十V_(p1(?))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的毒性及处理方法,作了简要讨论。
王耀平应大明沈玉成孙红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化疗放疗儿童
环胞菌素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探讨环胞菌素 A(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的方法 ,疗效和疗效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 CSA对 34例儿童再障行免疫抑制治疗 (IS) ;部分重型再障(SAA)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或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HDIG) ,均以雄性激素作为辅助治疗。结果 :基本治愈 4例 ,缓解 1 1例 ,明显进步 8例 ,总有效率为 6 7.6 5 % ;其中 2 9例 SAA总有效率为 6 5 .5 2 % ,1 8例慢性重型再障 (SAA- )有效率为5 5 .5 6 % ;1 1例急性再障 (SAA- )总有效率达 81 .82 % ,单项资料对比分析结果显示SAA的年龄 ,性别和治疗前外周血象等因素与 CSA有效率无关 ;但病程较短者 (<1 2个月 )有效率较高 ;CSA与 ATG等行联合 IS则有效率可明显提高。结论 :CSA为治疗儿童再障的有效方法之一 ,SAA拟选用联合 IS,雄性激素为
谢晓恬石苇刘兴元梅竹杨剑倩王耀平应大明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环胞菌素A药物疗法
反相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脐血B细胞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的数量
1998年
以羊抗人IgG-F(ab′)2抗体作固相免疫吸附剂,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借助于HRP-亲和素建立了检测分泌免疫球蛋白分子的B细胞数目的反相酶联免疫斑点法(reverseenzyme-linkedimmunospotasay,RELISPOT),以期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及B细胞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数量(IgSCs)。结果发现10份正常足月儿脐血样品中,每1×106单个核细胞的IgASCs、IgGSCs及IgMSCs的范围分别为0~16,3~19,3~72。而在适当的辅助诱导下会导致脐血B细胞IgSCs的增加。
李庆生吴圣楣应大明林梓
关键词:新生儿脐血B细胞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新生儿单个核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光学显微镜及3H-TdR掺入法观察IVIG对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形态学的影响及对CBMC增殖的调节。结果IVIG使CBMC的母细胞化减少,细胞代谢的速度减慢。IVIG使CBMC的3H-TdR掺入率下降更加明显地反映了IVIG对CBMC增殖的抑制。IL-2或IL-2联合IL-4可以拮抗IVIG对CBMC增殖的抑制。结论IVIG并非直接抑制CBMC的活化或干预由IL-2与IL-2R相互作用所介导的增殖反应。
李庆生吴圣楣应大明林梓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类静脉内胎血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