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亚忠

作品数:40 被引量:11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细胞
  • 13篇新生儿
  • 13篇免疫
  • 11篇淋巴
  • 9篇蛋白
  • 9篇脐带
  • 9篇脐带血
  • 9篇球蛋白
  • 9篇淋巴细胞
  • 9篇免疫球蛋白
  • 6篇新生儿脐带
  • 6篇增殖
  • 6篇细胞增殖
  • 6篇静脉免疫球蛋...
  • 6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新生儿脐带血
  • 4篇新生儿脐血
  • 4篇脐血
  • 4篇患儿

机构

  • 23篇上海第二医科...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上海市儿科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上海铁道大学...

作者

  • 40篇朱亚忠
  • 26篇陈同辛
  • 17篇应大明
  • 13篇王耀平
  • 8篇何振娟
  • 8篇周昕
  • 8篇郝轶群
  • 8篇吴圣楣
  • 7篇李庆生
  • 5篇林梓
  • 4篇王玺
  • 3篇曹睿明
  • 3篇陈同辛
  • 3篇王美红
  • 2篇汤静燕
  • 2篇沈蕾
  • 2篇沈蕾
  • 2篇杜晶
  • 2篇林梓
  • 2篇金莹莹

传媒

  • 8篇临床儿科杂志
  • 6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现代免疫学
  • 2篇中国免疫学会...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山西白血病
  • 1篇白血病
  • 1篇中华医学会小...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2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丙球血症的临床分析及病因探讨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通过对 2 5例低丙球血症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检查 ,探查其病因 ,提出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方法 ,以期挽救病儿生命并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方法 :利用IgG、IgA、IgM单抗 ,通过放射比浊法测定患儿血清IgG、A、M水平。利用CD3 FITC、CD4 E、CD8 FITC和CD19 PE ,通过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病人淋巴细胞亚群 ,临床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及IVIG替补治疗效果。结果 :1.全部患儿均有各系统反复感染史 ,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 ,其次为腹泻等。 2 .全部病例均有血清IgG水平的显著下降 ,特别是IgG1,2 ,3亚型的降低 ,10例B细胞降低 ,仅 1例T细胞降低。故根据上述病史及上述指标检测即可确诊本病。 3 经基因及其产物蛋白检测 ,明确诊断 :CVID 14例 ,高IgM血症 1例 ,THG 4例 ,XLA 6例。结论 :1 低丙球血症是反复感染的原因之一。 2 需要应用多种高技术的检测方法来明确其病因。 3 低丙球血症可应用长期静脉替补丙球进行治疗。
黄海沈蕾许怀祺朱亚忠周昕林梓王耀平应大明
关键词:B细胞亚群T细胞亚群病因
CD3抗体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信号传导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从TCR CD3复合物信号传导的角度 ,研究CD3抗体、PMA和ionomycin对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增殖及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以及与磷脂酶Cγ1(PLCγ1)表达的关系。方法 利用3H 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的DNA合成 ;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PLCγ1的表达。结果 应用CD3抗体或PMA +ionomycin协同处理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其DNA合成和胞内钙离子浓度均明显增高 ,并且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的DNA合成和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成人外周血水平。但是 ,与CD3抗体相比 ,PMA +ionomycin协同所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接近成人外周血水平。用CD3抗体处理前后的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PLCγ1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成人外周血水平。结论 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信号传导发育的不完善可能主要存在于细胞活化的早期阶段 ,并且这种不完善的原因可能与PLCγ1表达降低以及不能有效地被激活有关。
陈同辛何振娟吴圣楣应大明朱亚忠王耀平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信号传导
环胞霉素A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2001年
为研究环胞霉素A(CsA)的抗白血病潜能,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及细胞活力试验于体外观察CsA对各种不同来源白血病细胞株(包括T细胞性Jurkat、molt-4、CCRF-CEM、前B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Nalm-6及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耐药细胞株K562/AO2)的增殖及活力影响。结果显示临床耐受剂量CsA对所有细胞株包括多药耐药细胞株的活力和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CsA有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药。
沈蕾黄海汤静燕陈静王耀平朱亚忠
关键词:环胞霉素A白血病药物治疗细胞增殖
抗CD_(44)抗体对激活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2001年
目的 研究抗CD4 4抗体对正常人T淋巴细胞增殖及对T淋巴细胞介导的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 [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DNA合成 ;利用双染色 流式细胞仪法检测T淋巴细胞介导的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单独抗CD4 4抗体对IL 2激活的T淋巴细胞的DNA合成无明显影响 ,但协同抗CD2 抗体后明显增强了抗CD2 抗体对IL 2激活的T淋巴细胞DNA合成的抑制。单独抗CD4 4抗体即可抑制IL 2激活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协同抗CD2 抗体后对IL 2激活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抑制更加明显。结论 CD4 4的交联所导致的阴性信号传入而引起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可能是通过CD2 交联而诱导的。抗CD4 4抗体和抗CD2 抗体对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抑制可能与其部分地封闭了CD4 4分子和CD2 分子的表达以及与干扰了Fas
陈同辛何振娟朱亚忠周昕王耀平应大明
关键词:CD44T淋巴细胞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上海地区10万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群体筛查被引量:1
1996年
上海地区10万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群体筛查汤静燕王耀平朱亚忠方建华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常见的实体瘤之一,由于它早期分泌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并从尿中排出,因此可以通过筛查尿中的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来发现早期肿瘤,以改变患儿的预后。为此,自1992年5月...
汤静燕王耀平朱亚忠方建华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儿童
CD44分子在血细胞的表达及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为了进一步探讨粘附分子CD44在血细胞的分布特点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利用荧光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各种血细胞的CD44分子的表达 ,利用3H_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的DNA合成。结果显示 :除血小板CD44分子的表达为阴性、胸腺细胞为弱阳性外 ,其他所有血细胞CD44分子的表达(包括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干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均为阳性。单独抗CD3抗体可明显增强T细胞的DNA合成 ;但协同抗CD44抗体后 ,T细胞的DNA合成被明显抑制。单独抗CD44抗体对IL -2激活的T细胞DNA合成无明显影响 ;但协同抗CD2抗体后 ,可明显增强抗CD2抗体对IL -2激活的T细胞DNA合成的抑制。
陈同辛朱亚忠郝轶群曹清应大明
关键词:CD44分子血细胞T淋巴细胞增殖
新生儿免疫临床实验研究
李庆生陈同辛何振娟朱晓东朱建幸吴圣楣应大明朱亚忠李玉峰章晓
一、科学技术领域:临床儿科学二、研究内容:该项目从T细胞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入手,对新生儿免疫进行了研究。1.研究了新生儿T细胞对B细胞免疫球蛋白释放及同种型转换的调节作用。2.研究了共刺激诱导的新生儿淋巴细胞信号传导。...
关键词:
关键词:新生儿免疫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球蛋白
川崎病患儿白细胞介素-15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5(IL-15)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6年1月本院住院的30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15水平,同期检测30例下呼吸道感染发热期和20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q=25.64P<0.01);恢复期KD患儿血清IL-15水平下降,但仍较健康对照组增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q=4.00P<0.01);KD患儿血清IL-15水平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4.87P<0.01)。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15水平均明显高于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有显著性差异(急性期t=6.28P<0.01;恢复期t=4.34P<0.01);急性期随KD患儿IL-15水平升高,ESR也相应升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371P=0.044),但与外周血WBC计数、CRP和血清清蛋白(ALB)变化无明显相关性;与IgG存在正相关性(r=0.372P=0.043)。结论IL-15参与KD的病理生理过程,IL-15可能促使免疫细胞大量激活,进而介导组织免疫病理损伤。IL-15水平变化反映KD的病情状况,可能为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线索。
陈嫕陈同辛朱亚忠王荣发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5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儿童
三氧化二砷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0
1998年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有无潜在的治疗价值及伍用细胞因子有无增强疗效的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于体外观察As2O3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J-N-SH增殖的影响;并观察As2O3伍用重组人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4、6、10后的情况。结果0.5~4μmol/L的三氧化二砷明显抑制SJ-N-SH细胞的增殖,As2O3伍用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可明显增强As2O3对SJ-N-SH细胞增殖的抑制,而其他几种细胞因子无明显作用。结论As2O3为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有效药物,联合应用合适的细胞因子可增强As2O3的疗效。
伍钢应大明王耀平林梓沈蕾朱亚忠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药物疗法砷剂儿童
诱导分化剂诱导NB4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的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NB4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适宜方法。方法在NB4细胞中,分别加入ATRA、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ATRA+rhGM-CSF+rhIL-4培养诱导10d。在培养第11天,取适量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所有实验均重复3次)。结果经ATRA+rhGM-CSF+rhIL-4培养10d,NB4-DC表面,HLA-ABC、CD1a、CD86表达明显增高,而CD33表达明显下降,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光镜下观察细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学特征;NB4细胞经单独ATRA诱导后向正常髓系细胞分化和成熟。结论通过ATRA、rhGM-CSF及rhIL-4的培养体系可诱导NB4-DC。[临床儿科杂志,2007,25(6):488-491]
曹清陈同辛蒋黎明朱亚忠宋得莲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分化全反式维A酸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