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为

作品数:37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杀虫
  • 9篇杀虫剂
  • 9篇抗药
  • 9篇抗药性
  • 7篇血小板
  • 7篇血小板减少
  • 7篇血小板减少综...
  • 7篇种群
  • 7篇综合征
  • 6篇德国小蠊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发热
  • 6篇发热伴血小板...
  • 6篇发热伴血小板...
  • 5篇监测分析
  • 5篇常用杀虫剂
  • 4篇蝇类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 4篇抗性

机构

  • 37篇大连市疾病预...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普兰店市疾病...

作者

  • 37篇庞为
  • 23篇吴炜
  • 22篇宋丽华
  • 21篇周祎
  • 20篇齐上
  • 9篇邓凯
  • 8篇梁玉红
  • 6篇张衡谦
  • 6篇邢俊
  • 3篇陈凤义
  • 3篇张群
  • 3篇周一
  • 2篇刘丹红
  • 2篇崔昱
  • 2篇郑莉莉
  • 1篇姜忠海
  • 1篇徐丹
  • 1篇林红
  • 1篇李晓枫

传媒

  • 14篇中华卫生杀虫...
  • 8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预防医学文献...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第30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连市城区蟑螂孳生场所及类型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大连市蟑螂孳生场所及类型。方法粘捕法。结果大连市城区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占99.11%;不同场所中餐饮密度指数最高,其次为洗浴和农贸市场;不同生境中厨房的密度指数最高。结论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餐饮、洗浴和农贸市场是蟑螂孳生和危害的重点行业,应当加强对这些行业单位蟑螂的监测与防治。
吴炜庞为周一齐上
关键词:德国小蠊孳生场所密度监测
2011-2012年大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流行病学监测分析,全面掌握大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11-2012年以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情况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12年共报告59例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其中实验室检出PCR阳性22例,确诊率为37.3%。结论目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发病年龄为52-88岁,发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职业以农民为主,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
齐上庞为宋丽华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PCR监测分析
大连市2011年不同生态环境蝇类密度及种群结构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大连市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和居民区等不同生态环境蝇类种群构成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4-11月采用捕蝇笼法调查不同环境蝇种构成和种群密度、重要蝇种季节消长。结果大连市常见蝇种有4科8亚科12属15种,优势种依次为丝光绿蝇、厩腐蝇、巨尾阿丽蝇、家蝇、黑尾黑麻蝇,平均密度指数为19.04,蝇类活动高峰期为6~9月,不同生态环境密度指数最高的为居民区(39.96),其次是绿化带(32.08)、农贸市场(13.67),最低的为餐饮外环境(4.75)。结论大连地区蝇类种群密度较高,活动季节较长,种类较丰富。防治工作应以5~10月为重点,并充分考虑丝光绿蝇、厩腐蝇、黑尾黑麻蝇、大头金蝇、家蝇的生活习性。
周祎宋丽华庞为邓凯
关键词:蝇类种群密度生态环境
2019年大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大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为蚊虫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Ⅳ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双硫磷、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和溴氰菊酯对大连市白纹伊蚊幼虫的LC50分别为0.003 026、0.160 364、0.007 474、0.017 582和0.003 963 mg/L,为敏感品系的1.89、4.01、8.30、8.79和9.91倍。结论大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敏感,对敌敌畏、高校氯氰菊酯、氯菊酯和溴氰菊酯有低抗性。与2017年相比,除双硫磷外,其余4种杀虫剂的LC50值均有所上升。应定期开展蚊虫抗药性监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邢俊宋丽华吴炜梁玉红庞为周祎齐上
关键词:白纹伊蚊幼虫抗药性
大连市蚊类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掌握大连地区蚊虫种类及季节消长趋势。方法采用诱蚊灯法进行成蚊密度监测。结果 2006-2010年共捕蚊3 694只,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密度高峰在7-8月,牲畜棚的成蚊密度最高。结论大连地区5年来蚊种及其构成已发生变化,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做好农户及牲畜棚的灭蚊防蚊工作。
吴炜周祎庞为宋丽华齐上
关键词:蚊密度
2011-2013年大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与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收集的2011-2013年大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病例的发病、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大连市共发现本地确诊病例55例,其中死亡16例,大连市14个区(市、县)中有7个存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病例以丘陵地区的50岁以上人群为主(92.73%),职业以农民及家务待业者为主(90.91%)。7、8月为发病高峰(65.45%)。绝大部分本地病例出现发热症状,体温最低37.1℃、最高40℃,平均39℃,且发热为主要首发症状。大部分病例有乏力(61.82%)、腹泻(50.91%)、食欲减退(80.00%)、恶心(52.73%)等非特异性症状。结论大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及研究。
齐上梁玉红庞为李晓枫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
大连地区寄生虫病防治效果显著被引量:9
2006年
陈凤义袁秀妹郑莉莉崔昱庞为邓凯
关键词:寄生虫
大连市部分综合医院消化内镜消毒质量调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大连市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状况,以便改进其消毒质量。方法采用现场采样检测方法,对大连市23所医院的胃肠镜及相关用品进行消毒效果检测。结果 2007-2011年合计检测胃肠镜及相关用品334份,合格率为72.46%,其中胃肠镜内腔156份,合格率为73.08%,胃肠镜活检口70份,合格率为81.43%,并检出3株铜绿假单胞菌和8株大肠埃希氏菌;检测使用中的内镜消毒液戊二醛54份,有效含量合格率为85.19%,消毒剂染菌量检测全部达到标;注水瓶水54份,合格率为46.30%。结论大连市医院胃肠镜消毒合格率偏低,存在内镜引起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
张群徐丹庞为
关键词:消化内镜消毒质量
大连市2017—2018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大连市2017-2018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17-2018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8年大连市出血热平均发病率为0.65/10万,瓦房店、普兰店区发病数分别为39、17例;20~70岁组人群病例总数81例,占病例总数的91.01%。其中50~60岁组21例,占比23.60%;40~50岁组18例,占比20.22%;60~70岁组16例,占比17.98%。农民38例,占比42.70%;家务待业13例,占比14.61%。男、女比例为2.42∶1;1-6月分别发病10、10、17、12、8、8例,占总病例数的73.03%。结论大连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男性高于女性;50~60岁年龄组最高;农民最多,家务待业次之;春季高发。
齐上庞为吴炜梁玉红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大连市家蝇抗性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测定大连市家蝇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并与2001、2006年测试结果相比较,为阻止和延缓家蝇抗性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点滴法。结果 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毒死蜱、残杀威的LD50(μg/♀)依次为0.146 4、0.030 1、0.452 3、0.607 2、﹥97.27,抗性系数依次为52.29、50.17、39.682、0.17、335.41。结论大连市家蝇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了高度抗性。建议加强抗性监测、科学用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延缓抗性的发展。
吴炜宋丽华庞为周祎齐上
关键词:家蝇抗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