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树菊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血吸虫
  • 8篇吸虫
  • 6篇日本血吸虫
  • 4篇疫苗
  • 3篇血吸虫病
  • 3篇佐剂
  • 3篇吸虫病
  • 3篇免疫
  • 3篇IL-18
  • 3篇虫病
  • 2篇肿瘤
  • 2篇免疫佐剂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PVAX1
  • 2篇DNA疫苗
  • 2篇虫卵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抗体
  • 1篇蛋白

机构

  • 13篇中南大学
  • 3篇长治医学院
  • 2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岳阳职业技术...

作者

  • 13篇张树菊
  • 8篇冯其梅
  • 8篇汪世平
  • 5篇周云飞
  • 3篇刘益萍
  • 3篇刘明社
  • 2篇程红兵
  • 2篇崔国艳
  • 2篇田智
  • 2篇尹铁球
  • 2篇李庆华
  • 2篇夏英定
  • 2篇李家大
  • 2篇李芬
  • 2篇魏红
  • 1篇任彩萍
  • 1篇刘雪琴
  • 1篇周云飞
  • 1篇何卓
  • 1篇许进

传媒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8
  • 2篇2015
  • 5篇2012
  • 3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钉螺人工感染、室内传代与模拟野外饲养的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人工方法将湖北钉螺制备成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确定钉螺感染的最佳条件,建立钉螺人工感染传代的室内株,为研究其感染活性、遗传变异和疫苗等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尼龙绢筛集卵法收集日本血吸虫成熟虫卵,常规法孵化毛蚴。将钉螺与毛蚴按不同比例进行感染,感染方式分为个体感染和集体感染。个体感染随机分6组(Ⅰ~Ⅵ组),每组200只钉螺,每只钉螺置单孔内分别感染,钉螺感染毛蚴比例分别为1:0,1:5,1:10,1:15,1:20,1:25;集体感染随机分6组(Ⅶ~Ⅻ组),每组200只钉螺,按组别集中感染,Ⅶ~Ⅻ组钉螺感染毛蚴比例分别同Ⅰ~Ⅵ组。然后对每组钉螺的感染数、死亡数及尾蚴逸出量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感染方法和比例。以第1代人工感染性钉螺逸出的尾蚴感染实验动物,获取成熟虫卵并孵化毛蚴,然后采用个体感染方式,以1:15的比例继续感染钉螺,获得第2代人工感染性钉螺。比较第1代与第2代人工感染性钉螺的感染数、死亡数及尾蚴逸出数。通过动物感染实验,比较人工第1代、第2代感染性钉螺与自然感染性钉螺日本血吸虫成虫发育率、每克粪卵数(fecaleggspergram,FEPG)及每克肝卵数(livereggspergram,LEPG)。结果:个体感染Ⅰ~Ⅵ组的钉螺感染数分别为0±0,22.7±4.2,31.7±4.5,53.0±5.3,39.3±5.9,32.7±4.7;钉螺死亡数分别为21.7±3.1,25.0±3.6,31.3±4.9,44.7±6.5,78.3±9.5,89.7±13.6;钉螺平均逸蚴量为0±0,308.0±96.6,428.1±146.2,527.0±171.1,571.4±148.9,602.9±356.3。集体感染Ⅶ~Ⅻ组,钉螺感染数分别为0±0,12.3±2.5,18.7±4.7,28.3±4.2,33.3±4.7,29.3±5.5;钉螺死亡数分别为22.7±3.8,23.7±4.5,28.3±5.5,47.0±9.5,75.7±8.5,86.3±12.2;钉螺平均逸蚴量为0±0,244.5±57.3,292.3±74.8,347.1±100.8,477.2±142.1,447.3±161.4。用人工制备的第1代感染性钉螺对血吸虫进行人工传代研究,成功获得了人工第2代感染性钉螺,感染率为24.65%,钉螺死亡�
夏英定汪世平刘雪琴高冬梅李庆华吴平陈秀春冯其梅周云飞张树菊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湖北钉螺毛蚴传代
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疫苗作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已成功的控制了很多传染病的流行。因此,许多研究者希望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血吸虫病疫苗,以期达到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近年来,鉴于单价疫苗有限的免疫效果,人们开始进行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本文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发现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涉及鸡尾酒式DNA混合疫苗、双价和多价DNA联合疫苗以及佐剂研究等方面,比较减虫率、减卵率等指标,联合免疫疫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价DNA疫苗的效果,而且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冯其梅张树菊汪世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佐剂
蛋白酶活化受体1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人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是蛋白酶活化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它活化方式特殊,生物学功能广泛.已经证实PAR-1在黑色素瘤、乳腺癌、胃癌、鼻咽癌、前列腺癌癌旁间质、肝癌、结肠癌等组织中表达上调,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患者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的标志物.
张立华蒋星军冯湘玲刘卫东张树菊任彩萍
关键词:上调预后
一种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的DNA疫苗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的DNA疫苗及其应用。利用自行研制的具有免疫靶向和抗血吸虫卵胚作用的单链抗体scFv,将其与细胞因子IL-18融合,利用特异性单链抗体的免疫靶向作用和抗...
汪世平田智周云飞何卓尹铁球张树菊冯其梅
文献传递
O-GlcNAc修饰调节生物节律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生物体的睡眠/觉醒、进食等行为以及各种生理、生化、代谢过程都遵循着大约24 h的周期性变化,称为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s)。昼夜节律与能量代谢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i,SCN)的中枢生物钟与外周组织细胞中的生物钟共同组成了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系统。以CLOCK/BMAL1异二聚体为核心的转录/翻译负反馈环保障了节律系统的正常运行。各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了昼夜节律的调控。综述了氧连β-N-乙酰葡糖胺修饰(O-Glc NAcylation)在调节昼夜节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O-Glc NAc修饰可以增强一些生物钟蛋白的稳定性及转录活性,也可以影响其他一些生物钟蛋白的磷酸化及细胞定位。抑制生物钟蛋白的O-Glc NAc修饰导致细胞节律衰弱和多种节律基因表达下调。研究表明,O-Glc NAc作为机体能量代谢的感受器参与了多条细胞代谢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O-Glc NAc修饰为能量代谢影响昼夜节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麻砚涛罗浑金靳倩张树菊李家大
关键词:昼夜节律O-GLCNACYLATION营养代谢
IL-18增强pVAX1/SjRPS4·CB抗日本血吸虫病免疫保护效果的观察
研究背景:   血吸虫病(Schistomiasis)是一种可以导致严重慢性损害的寄生虫病,流行于全球约1/3的国家和地区,严重危害疫区人畜健康,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经过多年防治,目前我国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等疫情指标...
张树菊
关键词:免疫佐剂白细胞介素-18免疫保护抗病效果
文献传递
IL-18联合SjRPS4oCB多价疫苗免疫对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pVAX1/IL-18联合pVAX1/SjRPS4oCB多价疫苗诱导免疫对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7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NS组、pVAX1空质粒组、pVAX1/IL-18组、pVAX1/SjRPS4oCB组和pVAX1/SjRPS4oCB+pVAX1/IL-18组,每组小鼠注射相应质粒100μg或等量生理盐水,每隔2周加强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3周,用血吸虫尾蚴以腹部贴片感染小鼠。感染后第8周剖杀小鼠,取肝组织做石蜡切片,HE染色及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脏虫卵肉芽肿大小及虫卵周围胶原沉积情况,计算肝组织减卵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VAX1/SjRPS4oCB+pVAX1/IL-18组小鼠肝脏病变程度较轻,表面虫卵结节较少,肝脏色泽、质地等接近正常肝脏,虫卵肉芽肿数量及肉芽肿面积均下降,虫卵肉芽肿周围胶原含量减少;肝减卵效果显著,减卵率为63.00%,与其它各组27.00%~52.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联合pVAX1/SjRPS4oCB疫苗具有抑制抑制肝脏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效果。
程红兵程红兵周云飞张树菊冯其梅崔国艳刘益萍崔国艳刘明社魏红
关键词:血吸虫病肉芽肿
pVAX1/IL-18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效果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pVAX1/IL-18对日本血吸虫pVAX1/SjRPS4·CB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NS组、pVAX1空质粒组、pVAX1/IL-18组、pVAX1/SjRPS4·CB组、pVAX1/SjRPS4·CB+pVAX1/IL-18组,每组12只。每组小鼠在左后腿股四头肌注射相对应质粒100μg或者等剂量生理盐水,隔2W加强1次,共注射3次。末次免疫后3周腹部贴片感染小鼠。感染后8周剖杀小鼠,用ELISA法检测小鼠特异性抗体IgG,计算减虫率、肝组织减卵率、肠减卵率、每雌减卵率。结果 pVAX1/SjRPS4·CB、pVAX1/IL-18联合免疫小鼠后,IgG滴度为1∶12 800,高于单独免疫组;减虫率、肝组织减卵率、肠减卵率、每雌减卵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VAX1/IL-18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程红兵程红兵周云飞张树菊冯其梅崔国艳刘益萍崔国艳刘明社魏红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疫苗
IL-18作为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2011年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能够刺激T细胞及NK细胞产生IFN-γ、IL-12等多种细胞因子,为增强Th1型细胞介导细胞免疫的细胞因子。该文对近年来IL-18作为免疫佐剂增强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张树菊冯其梅汪世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免疫佐剂疫苗
1996-2011年湖南省汨罗市血吸虫病疫情纵向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洞庭湖区湖沼型疫区采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方法收集、整理汨罗市1996-2011年血吸虫病有关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前后螺情与病情的变化。结果洞庭湖区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实施人畜同步化疗为主的措施,垸外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变化不明显,维持在0.29~0.63只/0.1m2和0.003 4~0.037 9只/0.1m2,人群患病率维持在2.13%~3.68%,耕牛感染率维持在1.10%~4.36%之间;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垸外活螺平均密度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下降趋势,从0.52只/0.1m2下降至0.18只/0.1m2,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从0.003 8只/0.1m2下降至0.000 7只/0.1m2,钉螺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从第一阶段的0.72%以上下降到0.38%以下,人群患病率从2.86%下降至1.25%,耕牛感染率从2006年的2.87%上升到2008年的5.92%,又下降到2010年的1.70%。急性血吸虫病感染以散发为主,1996-2009年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49例,血吸虫病例以7~14岁组为多,男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学生多见,因游泳戏水感染最多,多为垸外感染,秋季和夏季为高发期,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的2010-2011年未发生急感病例。结论血吸虫病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洞庭湖区湖沼型疫区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加强在易感地带查灭阳性钉螺,减少垸外人畜活动,重视宣教,严防儿童在夏、秋季节发生血吸虫病的急性感染,适宜开展人畜同步化疗,依然是湖区血吸虫病防治的关键。
刘益萍汪世平李庆华杨五霞彭辉阳周火炬刘明社张树菊周云飞冯其梅许进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疫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