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军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高血压保健药枕
- 本发明属于医疗保健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高血压保健药枕。该种高血压保健药枕,包括枕体、内置于枕体中的药袋,药袋中装有药液,该药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细辛3~6份、桑叶21~42份、桑枝21~42份、丹皮21~42...
- 韩建伦马静张剑刘冬梅郭艳阳张栋刘小雄张永军
- 文献传递
- 托吡酯单药治疗各型癫痫282例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单药治疗各型癫痫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用药方法.方法:对282例癫痫患者予TPM单药治疗,儿童起始量为6.25~12.5 mg或0.5mg/kg·d,每周增量0.5mg/kg,成人起始量为25mg/d,每周增加量6.25~25 mg,直至增至最佳有效量或最大耐受量200mg/d.结果:TPM治疗各型癫痫总有效率为89.3%,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厌食、消瘦、记忆力减退等.结论:TPM单药能有效控制各型癫痫发作,成人和儿童疗效无明显差异.
- 康林娥胡彩霞张永军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乌司他丁在重症急性脑血管病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重症急性脑血管病(SACVD)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00例SACVD患者为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及炎症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28 d观察组患者存活率为72.00%(37/50),高于对照组(52.00%(26/50),P<0.05)。两组治疗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患者的D-D、TNF-α,PLT水平降低,aPTT、PT水平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SACVD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凝血功能,抑制其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存率。
- 郭新成张永军
- 关键词:乌司他丁凝血功能异常
- Synphilin-1 siRNA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观察synphilin-1 siRNA对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从而探讨synphilin-1siRNA在帕金森病治疗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s、iRNA组s、iRNA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立体定向将6-OHDA注入左侧黑质制作PD模型,siRNA组s、iRNA对照组立体定向将synphilin-1siRNA、阴性对照synphilin-1 siRNA分别注入到各组大鼠的左侧黑质,然后用与第一组相同的方法注入6-OHDA,假手术组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术后2周用阿朴吗啡(APO)(0.5 mg/kg)诱发旋转,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术后4周取大鼠的术侧中脑黑质利用免疫组化检测synphilin-1,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ir)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ynphilin-1-ir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加,而TH-ir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siRNA组synphilin-1-ir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而TH-ir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结论:Synphilin-1在6-OHDA诱导的PD大鼠黑质神经元损伤机制中起一定作用,synphilin-1 siRNA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张永军于永鹏
- 关键词:SYNPHILIN-1SIRNA6-OHDA帕金森病
- 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认知恢复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进行CT扫描测定血肿和水肿体积,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表(MMES)、巴氏指数评分(B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肿和水肿体积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减少,MMES和BI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脑血肿和水肿状况,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
- 张永军薛润梅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尼莫地平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NIHS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BI指数)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水平降低、BI指数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
- 张永军薛润梅
-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阿托伐他汀神经功能临床疗效
- 纳洛酮对帕金森病IL-12P40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探讨纳洛酮对帕金森病(PD)细胞因子IL-12P40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第一组(PD组)立体定向将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入右侧黑质制作PD模型,术后每周用阿朴吗啡诱发旋转30min至第4周旋转>6次/min者定为成功的PD模型,第二组(纳洛酮)利用立体定向将纳洛酮注入大鼠的右侧黑质,然后用与第一组相同的方法制作PD模型,第三组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取鼠的术侧中脑黑质利用免疫组化(IH)检测IL-12P40的表达。结果IH检测IL-12P4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显著增加(P<0.01);与PD组比较,纳洛酮组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纳洛酮对PD发病的重要干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影响IL-12P40的表达来实现。
- 张永军谢安木
- 关键词:纳洛酮IL-12P40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