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倩倩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纤维化
  • 2篇丁酯
  • 2篇阴道
  • 2篇生殖
  • 2篇生殖毒性
  • 2篇纤维化模型
  • 2篇小鼠
  • 2篇邻苯二甲酸二...
  • 2篇甲酸
  • 2篇二丁酯
  • 2篇肝纤维化
  • 2篇斑马
  • 2篇斑马鱼
  • 2篇苯二甲酸
  • 2篇CCL4
  • 2篇醋酸
  • 2篇UPA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药代

机构

  • 6篇上海市计划生...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动物有限公司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成倩倩
  • 7篇王玉柱
  • 7篇李卫华
  • 7篇丁训诚
  • 6篇田芳
  • 4篇温成丽
  • 3篇夏敏杰
  • 2篇徐浩
  • 2篇张燕
  • 2篇李润生
  • 1篇俸灵林

传媒

  • 3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华东地区第十...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亲代和子代斑马鱼生殖毒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亲代(F0)、子代(F1)斑马鱼的生殖毒性。方法将48对成年斑马鱼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625唱/LDBP低剂量组和1250rag/LDBP高剂量组。连续染毒DBP30d后,将各组F0代斑马鱼交配,记录产卵数、受精率以及72h孵化率。将F0和F1代斑马鱼在清水中饲养180d,进行F1代斑马鱼交配试验,且将F1代DBP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斑马鱼进行置换交配,记录产卵数、受精率及孵化率。进行F0代和F1代斑马鱼性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定卵黄蛋白原(VTG)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DBP低剂量组相比,DBP高剂量组F0代和F1代斑马鱼的生殖能力显著下降;置换交配实验显示DBP对雄性斑马鱼的生殖能力影响更为显著。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F0代雄鱼精巢中精子数量减少,间质细胞稍有增多,精母细胞增多。而F1代雄鱼精巢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出现生精小管畸形,精子数量明显减少,以及间质细胞增生。RT—PCR结果显示DBP各剂量组F0代和F1代雄性斑马鱼VTG基因无明显表达,提示DBP对斑马鱼无雌激素样效应。结论DBP高剂量组染毒可影响F0代和F1代斑马鱼的正常发育,使产卵量减少,受精率显著下降。F0代和F1代雄性斑马鱼生精小管畸形、精巢中精子数量减少与间质细胞增生同时存在。
徐浩王玉柱温成丽成倩倩田芳夏敏杰李润生李卫华丁训诚
关键词:斑马鱼生殖毒性FL
uPA-/-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a-SMA、MMP13表达分析与模型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采用uPA基因缺失(uPA-/-)小鼠构建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经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与金属基质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分析,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取成年雄性BL/6J野生型和uPA-/-基因缺失型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Con—WT,Con—uPA-/-)和模型组(Mod—WT,Mod—uPA-/-),每组20只。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10%CCl4,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橄榄油,每周2次,连续6周,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a—SMA和MMP1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分析a-SMA和MMP13的蛋白表达。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uPA乒小鼠的肝脏中a-SMA、MMP13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M小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SMA蛋白和MMP13蛋白在对照组小鼠肝脏中几乎不表达,在Mod—WT中有少量表达,在Mod-uPA-/-中表达明显增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od-uPA-/-的a-SMA和MMP13表达高于Mod-WT。结论a—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uPA-/-小鼠中均明显升高,uPA基因的缺失促进了肝星型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从而加速了细胞外基质蛋白在肝脏中的沉积;MMP13蛋白表达在肝纤维化模型小鼠中均有明显升高。uPA基因缺失(uPA-/-)小鼠是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的易感品系。
夏敏杰成倩倩王玉柱田芳温成丽王晓东李卫华丁训诚
关键词:肝纤维化MMP1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F0和F1代斑马鱼生殖毒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F0、F1代斑马鱼的生殖毒性。方法将48对成年斑马鱼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625μG/L DBP低剂量组和1250μG/LDBP高剂量组。连续染毒DBP 30天后,将各...
徐浩王玉柱温成丽成倩倩田芳夏敏杰李润生李卫华丁训诚田芳
关键词:斑马鱼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生殖毒性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尿激酶型纤溶原激活物基因缺失型(uPA^(-/-))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病理学研究
2012年
目的采用uPA基因缺失(uPA-/-)小鼠构建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并进行病理学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BL/6J野生型和uPA-/-基因缺失型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WT,uPA-/-)和模型组(WT,uPA-/-),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10%CCl40.15 ml,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橄榄油0.15 ml,每周2次,连续6周。称取动物体重和肝脏等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取肝脏做大体病理观察;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野生模型组小鼠相比,uPA-/-模型组小鼠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更加严重。表现为肝脏重量和肝脏系数的显著增加(P>0.05);大体观察肝脏肿大、色灰暗发白、出现颗粒状结节;HE染色、Masson染色和电镜超微结构检查均提示uPA-/-模型组小鼠肝细胞破坏严重,胶原纤维沉积更广泛,并形成了假小叶。结论 uPA-/-模型组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比WT模型组明显严重,uPA-/-小鼠是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的易感品系。
成倩倩王玉柱夏敏杰田芳王晓东李卫华丁训诚
关键词:CCL4组织病理学
热敏型酸缓冲避孕凝胶剂的稳定性研究
2010年
目的:考察热敏型酸缓冲避孕凝胶(Ace-Acidgel)的稳定性。方法:酸碱滴定法测量热敏型酸缓冲避孕凝胶中冰醋酸的含量,分别于光照、低温、冻融和长期(12个月)留样条件下放置,于规定时间内,观察本品外观性状、pH、含量、黏度、胶凝温度及相变时间限度的变化。结果:本品外观性状、pH、含量、黏度、胶凝温度及相变时间限度在光照、低温、冻融和长期留样条件下基本无变化。结论:热敏型酸缓冲避孕凝胶稳定性较好,可在常温阴凉处保存。
田芳李卫华张燕成倩倩王玉柱丁训诚
关键词:冰醋酸稳定性
乙酸阴道热敏凝胶剂在家兔阴道内的药动学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乙酸阴道热敏凝胶剂经阴道给药后药物在家兔阴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探索适合阴道用药的新剂型。方法 3 ml含乙酸36.23 mg的乙酸阴道热敏凝胶剂推入家兔阴道内,给药后0.25,0.5,1,1.5,2,4,8,12,16,20和24 h,对家兔阴道进行灌洗并测定灌洗液中乙酸的含量、用微电极插入阴道测定阴道pH值、取阴道组织匀浆后测定组织中乙酸含量。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机拟合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乙酸阴道热敏凝胶剂置入家兔阴道后,阴道pH值由给药前中性(pH 6.67)转变为酸性(pH 3.56),阴道pH 3.5~4.0可保持约6 h;pH 3.5~4.5可保持约12 h;pH 3.5~5.0可保持19 h;给药后24 h,pH值为5.32±0.24,乙酸含量为(0.38±0.15)g.L-1,为给药量的11%。阴道组织中乙酸浓度峰值为600μg.g-1,达峰时间为2 h,平均保留时间为7.73 h,药物动力学参数符合二室模型。结论乙酸阴道热敏凝胶剂符合阴道用药的要求。
田芳成倩倩俸灵林王玉柱李卫华丁训诚
关键词:醋酸阴道药代动力学
尼非韦罗阴道温敏原位凝胶的流变学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应用动态流变实验测定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的流变性质,以预测其在体胶凝(相变)行为。方法:通过处方筛选,确定以泊洛沙姆407和188作为基质,制备尼非韦罗阴道温敏原位凝胶(NFVR-TISG)。通过差示扫描热量法(DSC)测定NFVR-TISG胶凝温度。采用动态流变学实验测定NFVR-TISG在不同温度下相变过程中的流变参数,及NFVR-TISG经模拟阴道夜稀释(5∶1)后的流变参数。结果:NFVR-TISG在室温条件下为黏弹性较低的牛顿流体,温度升至29℃时形成凝胶状态;相变行为表现为黏弹性呈指数增长,相角降低;流变学结果显示的胶凝温度与DSC结果(30.4℃)基本一致;模拟阴道液稀释后NFVR-TISG约在35℃发生相转变。结论:体外流变学特点显示NFVR-TISG符合临床阴道局部用药物要求。用于体外评价的动态流变学实验可反映温敏凝胶的黏弹性流体力学特点。
田芳王玉柱杨凯温成丽成倩倩李卫华丁训诚
关键词:流变学相转变
uPA基因缺失型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别采用C57BL/6J野生型(wT)和uPA基因缺失(uPA-/-)小鼠构建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C57BL/6J野生型和uPA-/-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WT,uPA-/-)和模型组(WT,uPA-/-),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10%CCl40.15ml,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橄榄油0.15ml,每周2次,连续4周和6周。测定动物血清中ALT、AST、ALB及A/G等生化指标;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含量;用HE染色及Masson三色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造模4周和6周时,无论是wT模型组小鼠还是uPA-/-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均较对照组小鼠显著升高,ALB含量降低(P〈0.01);造模4周时,仅见uPA-/-小鼠的A/G含量降低(P〈0.01)。造模4周和6周时,uPA-/-模型组小鼠血清PCⅢ水平和肝脏组织Hy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造模6周时,wT模型组小鼠才出现血清PCⅢ水平和肝脏组织Hyp含量升高(P〈0.01),且升高值明显低于uPA-/-模型组小鼠。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uPA-/-模型组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比wT模型组明显严重。结论与WT小鼠相比,采用uPA-/-小鼠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造模周期明显缩短,肝纤维化程度更严重。
王晓东张燕王玉柱金佳璟成倩倩李卫华丁训诚
关键词:CCL4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