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文炳

作品数:25 被引量:32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包气带
  • 7篇凝结水
  • 6篇黄河源区
  • 4篇干旱
  • 3篇地温
  • 3篇地下水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环境
  • 3篇水环境
  • 3篇水环境变化
  • 3篇浅层
  • 2篇地质
  • 2篇冻土
  • 2篇洞窟
  • 2篇粘性土
  • 2篇渗流
  • 2篇渗流特征
  • 2篇湿地
  • 2篇水汽
  • 2篇水位

机构

  • 2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青海省地质调...
  • 2篇山西省文物局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国际地理信息...
  • 1篇东京农工大学
  • 1篇建设综合勘察...
  • 1篇北京市地质调...

作者

  • 25篇曹文炳
  • 18篇万力
  • 8篇胡伏生
  • 7篇周训
  • 5篇王旭升
  • 5篇曾亦键
  • 5篇陈劲松
  • 4篇梁四海
  • 4篇龚斌
  • 3篇李志明
  • 2篇黄继忠
  • 2篇张文洋
  • 2篇王大纯
  • 1篇许伟林
  • 1篇王雪莲
  • 1篇黄勇
  • 1篇金晓媚
  • 1篇王永贵
  • 1篇王友平
  • 1篇石维栋

传媒

  • 8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地学前缘
  • 2篇工程勘察
  • 2篇地质通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新疆环境保护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层包气带地温与含水量昼夜动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9
2006年
西北荒漠化地区,包气带中的水分除来自大气降水外,还来自凝结水。凝结水对维持荒漠地区的植被生态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凝结水的形成机制又反映在包气带地温与含水量的昼夜动态过程中。文中报告了室外沙坑浅层包气带地温与含水量观测的实验结果。土壤含水量变化采用原位测试的方法观测,避免了传统称重法产生的干扰和不确定性。实验中对深度0~30cm范围的土壤温度进行了高密度观测。结果表明,温度梯度对水汽的运移起到主控作用,温度梯度方向向下,土壤含水量增加,反之,含水量减少。通过热传导方程对土壤中的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傅立叶级数表示的温度波方程,用于预测不同深度土壤响应地表条件而产生的温度变化。实验中还对近地表微气象以及土壤负压等因素进行了观测。
曾亦键万力王旭升曹文炳
关键词:干旱区包气带凝结水温度梯度
黄河源区冻结层上水地质环境影响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中南部,海拔高度在4100m以上,属中纬度高山多年冻土带,该冻土带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冻结水环境。多年冻土通过季节融化带与大气系统、植被系统、地表水系统进行水、热交换,冻结层上水则是交换中的重要纽带。冻结层上水分布在冻土表层,是冻土区主要的潜水含水层之一,其空间分布直接控制着包气带含水量的变化和地表植被类型分带。2000~2001年,作者两次对黄河源区冻结层上水及其地质环境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水文地质结构、地表水位的变化以及过度放牧和开采沙金等人为作用均会对冻结层上水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这些作用不仅影响着冻土类型的转化,而且还会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使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
曹文炳万力周训胡伏生李志明梁四海
关键词:黄河源区地质环境青藏高原生态环境
黄河源区水环境变化及黄河出现冬季断流的原因被引量:17
2003年
自1954年有水文观测资料以来,黄河曾在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水文站发生过3次断流。本文在分析黄河源区水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鄂陵湖、扎陵湖的环湖融区调节能力低,当遇到连续干旱、冬季其调节水量不足以维系黄河径流时便会发生断流,这是断流的主因。湖水位降低、开采沙金、过度放牧等自然和人为因素也会对黄河发生断流产生影响。鄂陵湖口附近黄河上修建的水电站开始蓄水,提高了两湖及环湖融区的调节能力,今后黄河冬季出现断流的可能性将大为降低。
万力曹文炳周训胡伏生李志明许伟林
关键词:水环境黄河断流黄河源区青藏高原
水位变化条件下粘性土渗流特征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开采孔隙承压含水系统,引起含水层水头下降。通常认为相邻含水层一经出现水头差,便会有通过粘性土层的越流渗透。但在粘性土两侧含水层出现水头差初期,粘性土内部水头降低缓慢,并伴随有释水压密过程。笔者采用多用途饱水粘性土固结和渗透试验装置,对不同岩性的粘性土原状样进行了释水、吸水与越流发展过程之间关系的试验。试验表明,含水层水位升、降变化,首先引起相邻粘性土吸水回弹或释水压密,而后出现粘性土吸水或与释水越流并存阶段,越流的出现,明显滞后于含水层水头变化,当吸水或释水过程结束后,越流渗透达到稳定。越流滞后时间与土的固结程度有关,笔者采用一维固结理论提出了计算越流滞后时间的方法。
曹文炳万力龚斌曾亦键王大纯
关键词:越流滞后时间吸水
包气带中污染物的天然降解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通过包气带造纸污水中的降解试验,分析了污染物在包气带内经吸附、过滤、离子交换以及生物化学作用等净化机制,指出 生物氧化作用和生物还原作用是包气带中两种主要的生物化学作用。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时,会在表层形成生物氧化带,在下 部形成生物还原带。只有当生物还原带形成后,生化层才发育成熟,包气带对有机物能进行有效地降解和清除,具有良好的天然 降解功能。并指出包气带的岩性、结构和包气带的厚度是影响包气带的降解能力重要因素。
王雪莲席彩杰杨琦曹文炳龚斌
关键词:包气带
生态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地质学被引量:20
2005年
在分析生态水文学学科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生态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讨论。生态水文地质学是生态学与水文地质学交叉渗透后形成的学科,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当前中国生态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生态状况的定量描述、水文地质条件与生态状况的关系、多重界面水分转换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含水层中地下水各种物理化学过程的生态效应和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其生态响应等问题。生态水文地质学必将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万力曹文炳胡伏生梁四海金晓媚
关键词:生态学水文地质学可持续发展地下水
寒区汇流数学模型在描述环境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黄河源区干旱化趋势加剧,出现大量中、小型湖、塘干涸,草场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沼泽湿地失水严重,饱冰冻土向少冰冻土退化趋势明显,一些外流湖变为内陆湖等生态环境退化现象。本文采用寒区汇流数学模型对黄河源区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补给系数(A1)、(A2)、(A3)和地下径流储蓄系数k2、k3的变化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有关,可用于定量描述黄河源区水环境恶化状况。
曹文炳胡伏生万力周训陈劲松余杰
关键词: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干旱化黄河源区荒漠化湿地
水位变化条件下粘性土渗流特征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开采孔隙承压含水系统,引起含水层水头下降。通常认为相邻含水层一经出现水头差,便会有通过粘性土层的越流渗透。但在粘性土两侧含水层出现水头差初期,粘性土内部水头降低缓慢,并伴随有释水压密过程。本文采用多用途饱水粘性土固结和渗透试验装置,对不同岩性的粘性土原状样进行了释水、吸水与越流发展过程之间关系的试验。试验表明,含水层水位升、降变化,首先引起相邻粘性土吸水回弹或释水压密,而后出现粘性土吸水或与释水越流并存阶段,越流的出现,明显滞后于含水层水头变化,当吸水或释水过程结束后,越流渗透达到稳定。越流滞后时间与土的固结程度有关,笔者采用一维固结理论提出了计算越流滞后时间的方法。
曹文炳万力龚斌王大纯
包气带中造纸废水COD天然生物降解作用被引量:8
2000年
通过野外试验和土柱实验,研究了造纸废水渠底部包气带中,天然形成的生化层分布特征及其对COD降解能力和机制.结果表明,包气带中生化层由生物氧化带和生物还原带组成,生化层的发育厚度受包气带厚度控制,当包气带厚度大于10m 时,生化层发育良好,对COD的降解率达到97% 以上.
曹文炳段保需张诚
关键词:造纸COD生物降解包气带
云冈石窟水分来源探查工程及若干成果被引量:8
2012年
水在云冈石窟文物风化损害中起关键作用。为查清水分来源,近10年来采取综合的探查工程手段在云冈石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确定了石窟山体的砂泥岩互层结构特征、岩体裂隙发育特征、山顶第四系覆盖层特征和地下水的分布特点,并在窟内凝结水的形成和山体水汽环境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探查成果可以为石窟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黄继忠万力彭涛曹文炳王旭升
关键词:砂岩风化凝结水地下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