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超
- 作品数:7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患者血浆中相关micro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浆微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深度测序的方法,筛选8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选出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的miRNA;用实时荧光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对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30例作为对照的正常健康体检女性血浆中相应mi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深度测序发现miR-7、miR-21、miR-155、miR-182、miR-184、miR-196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在乳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中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检测发现其中miR-21、miR-155、miR-184、miR-196a在乳腺癌患者血浆中升高(P<0.001,P<0.001,P=0.002及P=0.028);其ROC曲线下面积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23(95%CI:0.730~0.916),0.780(95%CI:0.681~0.879),0.708(95%CI:0.591~0.826)和0.645(95%CI:0.527~0.763);miR-21和miR-155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及P=0.024)。结论:miRNA在乳腺癌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有望成为乳腺癌新的血液肿瘤标志物。
- 黄关立薛向阳曾瑞超张筱骅郭贵龙
- 关键词:乳腺肿瘤微RNA肿瘤标志物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33例PTC患者,均接受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将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4.7%(61/72),阳性预测值为66.3%(61/92)。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关(r=0.911,P=0.004)。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枚和≥2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4.5%(12/22)和70.0%(49/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1);〈3枚和≥3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0.0%(19/38)和77.8%(4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4枚和≥4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5.1%(27/49)和79.1%(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5枚和≥5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7.6%(34/59)和81.8%(2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6枚和≥6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60.0%(39/65)和81.5%(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PT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颈侧区转移存在密切关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主要出现在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时。当PT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时,可作为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量化指标,考虑施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
- 蔡业丰陈恩东倪纯珏李权曾瑞超张筱骅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结淋巴转移颈淋巴结清扫术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1例行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141例PTMC患者中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有56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发现肿瘤多发病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9例患者(6.4%)出现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与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相关。结论对于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如出现肿瘤多发病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则需注意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可能。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发生少见,当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时,即使中央区淋巴结未见转移,仍需注意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可能。
- 曾瑞超黄慧雅李权黄关立张筱骅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 血浆miRNA-30a在乳腺癌诊断中可能的价值
- 目的探讨血浆miRNA-30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本院肿瘤外科收治的62例乳腺癌患者,并以同期6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
- 曾瑞超黄关立严星强张筱骅
- 关键词:乳腺癌血浆MICRORNAS肿瘤标记物
- 文献传递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特征与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7
- 2012年
-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特征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6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收集其甲状腺癌结节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及术后颈侧区淋巴结病理结果,分析得出其相关因素并予以不同评分.结果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微钙化、肿瘤边界不清晰、肿瘤位于上极及肿瘤与甲状腺被膜的接触部分>25%的肿瘤周长发生率均高于阴性患者(P<0.05).超声积分在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超声积分≥2.5分为分界值,其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89.7%.结论 超声积分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超声积分≥2.5时需注意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可能.
- 曾瑞超李权吕超张筱骅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转移
- 老年人糖尿病足介入治疗中引入血管区域概念的意义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代偿血管形成及引入血管区域(angiosome)策略在老年人糖尿病性膝下重度肢体缺血血管腔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度(FontaineIV期)糖尿病足患者194例,按照angiosome理论分成直接血供重建组(直接组)、间接血供重建伴侧支形成组(间接+侧支组)和间接血供重建无侧支形成组(间接+无侧支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1年随访,间接+无侧支组溃疡未愈合率(与直接组比较,P=0.000;与间接+侧支组比较,P=0.000)、再次介入治疗率(与直接组比较,P=0.025;与间接+侧支组比较,P=0.013)和术后1个月内严重下肢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直接组比较,p=0.014;与间接+侧支组比较,P=0.023)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间接+无侧支组保肢率明显低于直接组(P=0.011)和间接+侧支组(P=0.027)。在间接+无侧支组内,开通单支膝下血管比开通多支血管溃疡未愈合率更高(93.9%比71.0%,p=0.015)。结论Angiosome策略在糖尿病足的腔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代偿血管的形成对糖尿病足的短期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 郑祥韬曾瑞超杨法镜黄景勇潘乐门苏翔虞冠锋
- 关键词:糖尿病足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成形术
- 血浆MicroRNA-30a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 目的:miRNAs(microRNAs)是在动植物体内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的长度约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主要通过调节信号分子(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转录因子、促凋亡或抗凋亡基因等的表达方式在肿瘤发生...
- 曾瑞超
- 关键词:乳腺癌血浆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