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军

作品数:26 被引量:330H指数:10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十一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0篇颅脑
  • 9篇外科
  • 9篇外伤
  • 8篇外伤性
  • 8篇急性
  • 7篇重型
  • 7篇重型颅脑
  • 7篇颅脑损伤
  • 7篇脑损伤
  • 5篇手术
  • 5篇脑梗
  • 4篇血管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4篇内压
  • 4篇膨出
  • 4篇肿胀
  • 4篇外科手术
  • 4篇外伤性脑梗死
  • 4篇相关危险因素

机构

  • 20篇解放军第10...
  • 5篇江苏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一0...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作者

  • 26篇朱军
  • 25篇王玉海
  • 21篇蔡学见
  • 19篇杨理坤
  • 17篇陈磊
  • 10篇董吉荣
  • 9篇王剑超
  • 8篇蔡桑
  • 7篇何建青
  • 6篇高泽勇
  • 6篇张春雷
  • 5篇王春莉
  • 5篇刘斌
  • 4篇孙呈国
  • 3篇冯毅
  • 3篇时忠华
  • 3篇陈军辉
  • 2篇徐勤义
  • 2篇李敏
  • 2篇赵伟

传媒

  • 12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第八届全国创...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2014全国...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A在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外伤性脑梗死(PTCI)早期诊断及患者预后判定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PTC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常规头部CT及CTA动态检查。结果伤后CT诊断PTCI 10例,查出时间为伤后(49.5±9.2)h;CTA诊断PTCI 20例,检出时间为(27.7±5.3)h;两者检出时间差异显著(P<0.05)。按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CTA示动脉闭塞14例中,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CTA示颅内动脉穿支减少8例中,中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CTA示静脉闭塞8例中,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5。结论 CTA可用于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PTCI的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
陈磊王玉海何建青朱军张春雷陈军辉蒋冰洁
关键词: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预后判定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血管损害的诊断作用被引量:15
2011年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与原发脑损伤的程度直接相关,更与脑血流障碍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密不可分.以往有文献报道使用经颅多普勒观察颅脑损伤后脑血流的变化,但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究竟发生了那些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如何指导临床进行救治却少有报道[1-4].我科自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使用128层螺旋CT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头颅CT扫描的同时行CT血管造影(CTA)动态监测,对继发性脑血管损害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
王玉海陈磊蔡学见杨理坤朱军王剑超高泽勇孙呈国王春莉张建东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损害CT血管造影脑血管损害头颅CT扫描
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院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附183例报告)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院内死亡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7月解放军第101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3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缺氧、术前血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瞳孔、脑肿胀情况、术前颅内压(ICP)、脑膨出原因、术后GCS、术后瞳孔状况、术后ICP、凝血机制、血糖、并发症等因素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其中死亡组(即死亡病例)135例,存活组(包括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和植物生存病例)48例。术后GCS、血糖、脑膨出原因、术后瞳孔状况与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院内死亡密切相关(P〈0.05)。术后ICP、术后主要并发症在生存组与死亡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术后GCS、血糖、脑膨出原因、术后瞳孔状况、术后ICP、术后并发症可作为预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院内死亡的重要指标。
何建青时忠华王玉海张春雷陈磊陈军辉朱军
关键词:颅脑损伤神经外科手术脑膨出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 通过对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为院前急救及后期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54例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例组)与270例同期未发生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着力部位、误吸、低血压、高血压病史、原发脑干伤、合并多发伤、颅底骨折等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原发脑干伤、低血压、着力部位(枕部)、误吸、年龄等因素与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原发脑干伤、低血压、着力部位(枕部)、误吸是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高龄是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保护因素.
张春雷王玉海蔡学见蔡桑杨理坤朱军陈磊李敏
关键词:弥漫性脑肿胀发病机制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分型及治疗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将45例头颅CT诊断为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入院后即行颅内压(ICP)监测,依据ICP初始值确定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分型及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对开颅手术者术前及术后ICP值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结果45例中33例ICP初始值〉35mmHg,其中31例行开颅手术,1例因ICP过高放弃手术,1例经甘露醇脱水后ICP稳定在30mmHg以下而行保守治疗,死亡18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2例,中残2例,良好8例;初始ICP〉25—35mmHg者6例,其中3例行开颅手术,植物生存1例,中残1例,良好4例;初始ICP15~25mmHg者6例,均保守治疗,植物生存1例,良好5例。开颅前后ICP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据ICP初始值,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可以分为重度颅高压型(ICP〉35mmHg),中度颅高压型(ICP〉25—35mrnHg),轻度颅高压型(ICPl5—25mmHg);早期ICP监测对指导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张春雷王玉海蔡桑杨理坤朱军王剑超陈磊李敏陈卫良蔡学见
关键词: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临床分型颅内压外科手术
重型颅脑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防治策略被引量:38
2012年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伤后脑梗死的防治策略.方法 将232例重型颅脑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两组术中及术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外伤性脑梗死发生.同一时间段,两组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按GOS治疗结果评定,治疗组预后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死亡率低.结论 对于手术的重型颅脑伤患者,术中采用控制减压的手术方式,术后根据颅内压、脑灌注压动态监测结果及动态复查CTA的表现,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不仅可以降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还能明显改善其预后.
陈磊王玉海蔡学见蔡桑杨理坤朱军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梗死
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41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的认识,探讨大脑纵裂血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1例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41例患者中,直接手术13例,15例行颅内压监护,其中5例因颅内压进行性增高行开颅手术,余13例先行保守治疗,其中3例因意识下降及出现较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行开颅手术。结果出院时根据GO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恢复良好30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对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的患者,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颅内压变化、神经功能障碍及意识障碍等是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
朱军王玉海蔡学见何建青高泽勇
关键词:颅内压监护
高效井用潜水泵基础理论研究与系列产品开发
施卫东周岭王川张启华陆伟刚朱军许建强史志华余学军白玲黄学军陈建华谭林伟王洪亮刘伟
井用潜水泵(深井离心泵)是抽取地下水的主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农田排灌、地热利用、自来水供应、高层建筑给水、石油开采等领域。随着全球淡水资源日益匮乏,局部干旱逐年加剧,地下水水位逐渐降低,地热利用等新能源推广日益加大,广大用...
关键词:
关键词:潜水泵推力轴承地热利用
外伤性纵裂区血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2011年
目的 提高外伤性纵裂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外伤性纵裂区血肿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结果 按GOS治疗结果评定,术后随访1-9年,恢复良好16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21例均有明确出血来源,大脑前动脉远段分支破裂出血和纵裂区静脉破裂出血者以全纵裂血肿多见且手术效果较好,纵裂区脑组织挫伤出血者以局部纵裂血肿和挫伤水肿为主,部分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正确掌握外伤性纵裂区血肿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技巧,及时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外伤性纵裂血肿患者的预后.
王玉海蔡桑蔡学见董吉荣朱军杨理坤王春莉张建东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预后
外伤性纵裂血肿的外科治疗
王玉海蔡桑蔡学见董吉荣朱军杨理坤陈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