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彤

作品数:260 被引量:1,012H指数:16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政治法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8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5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3篇心肌
  • 62篇心脏
  • 37篇动脉
  • 36篇氧合
  • 35篇外膜
  • 31篇肺氧合
  • 30篇心肌梗死
  • 30篇体外膜肺氧合
  • 30篇外循环
  • 30篇膜肺
  • 30篇梗死
  • 29篇体外循环
  • 28篇手术
  • 22篇冠状
  • 22篇冠状动脉
  • 20篇灌注
  • 19篇细胞
  • 19篇急性心肌梗死
  • 17篇心脏移植
  • 16篇介入

机构

  • 186篇天津市第三中...
  • 70篇第四军医大学...
  • 46篇天津医科大学
  • 18篇天津市人工细...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南开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卫生部
  • 1篇天津财经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天津市肝胆疾...
  • 1篇解放军第21...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天津市安定医...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作者

  • 260篇李彤
  • 78篇段大为
  • 63篇胡晓旻
  • 45篇吴鹏
  • 42篇刘迎午
  • 40篇稂与恒
  • 39篇张强
  • 38篇蔡振杰
  • 33篇高文卿
  • 30篇赵成秀
  • 23篇刘维永
  • 20篇宁萌
  • 17篇杨景学
  • 17篇张文芳
  • 16篇于美丽
  • 16篇王禹
  • 15篇刘博江
  • 15篇李鑫
  • 14篇崔晓琼
  • 14篇高洁

传媒

  • 1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4篇中国胸心血管...
  • 12篇心脏杂志
  • 9篇天津医药
  • 8篇中华心血管病...
  • 7篇心肺血管病杂...
  • 7篇中华胸心血管...
  • 7篇生物医学工程...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危重病急...
  • 5篇中国急救医学
  • 5篇临床心血管病...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中国体外循环...
  • 5篇中国医学创新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国生物医学...
  • 4篇武警医学院学...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9篇2023
  • 1篇2022
  • 13篇2021
  • 15篇2020
  • 5篇2019
  • 13篇2018
  • 8篇2017
  • 13篇2016
  • 10篇2015
  • 14篇2014
  • 15篇2013
  • 10篇2012
  • 12篇2011
  • 19篇2010
  • 25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13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2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将 5 0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按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分为三组 ,并于术后定时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PT)及相应的 INR、D-二聚体 (D-dimer)浓度、抗凝血酶 活度 (AT- :C) ,并监测其术后出血及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机械瓣膜置换术 (HVR)后 ,INR控制于 1.3~ 2 .0范围内即可保持 D-dimer浓度、AT- :C,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 .0 1)。采取高的 INR值虽可以降低 D-dimer浓度、提高 AT- :C,但差异不显著 (P>0 .0 1) ,而出血发生概率明显增加 (P<0 .0 1)。三组术后并未出现血栓形成 ,说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 ,术后采取 INR控制于 1.3~ 2 .0的低强度抗凝是安全的。
许强李彤胡晓霞蔡振杰
关键词:机械瓣膜置换低强度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缺血前后CP,ATP,ADP及AMP的变化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测量未成熟心肌缺血前后能量物质 CP,ATP,ADP及 AMP的变化 .方法 小于 2岁先天性心脏病( CHD)患儿 18例 ,分别于心肌缺血前后取右心耳心肌组织HPL C测定心肌能量物质 CP,ATP,ADP及 AMP.结果 体外循环前 ,后右心房心肌中能量物质比较发现 ,ATP,ADP在缺血后分别下降到缺血前的 32 %和 6 4% ,而 CP,AMP值却保持较高水平 ;按年龄 1岁 ,分成 2组 ( 组 >1岁 ; 组 <1岁 ) .比较两组术后高能磷酸化合物水平 ,发现 组 AMP水平大于 组 ( P<0 .0 5 ) ,但两组间 ADP,CP,非扩散核苷酸 ( TNN)水平差异不显著 ; 组 ATP比 组 ATP恢复率低 ( P<0 .0 5 ) ,而 AMP恢复率大于 组 ,但两组间 ADP,CP,TNN恢复率差异不显著 .结论 较低 5′- NT活性可能有利于未成熟心肌中 TNN的保存 ,但未成熟心肌目前条件下能量物质丢失较为严重 ,尤其 ATP的水平较低 .磷酸肌酸在开放后恢复迅速 ,可能在复灌初腺嘌呤核苷酸水平低下下发挥了过渡作用 ,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未成熟心肌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缺血后高能磷酸能量物质代谢可能有差异 . 组优于
徐学增李彤杨景学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心脏外科手术CPATP
心脏直视手术后多脏器衰竭患者的细胞因子变化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检测心脏直视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 ( MO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 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白细胞介素 6 ( IL- 6 )、白细胞介素 8( IL- 8)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选择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多器官衰竭患者 13例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患者血清 TNF- α,IL- 1β,IL- 6 ,IL- 8的含量 .结果 多器官衰竭发生存活组和死亡组 3 d后 TNF-α( 0 .6 1± 0 .0 8) ,( 0 .81± 0 .0 9) vs ( 0 .2 0± 0 .0 5 )μg.L- 1 ( P<0 .0 5 ,0 .0 1) ;IL- 1β( 0 .5 2± 0 .0 9) ,( 0 .6 9± 0 .0 4) vs( 0 .16±0 .0 3) μg.L- 1 ( P<0 .0 1,0 .0 1) ;IL- 6 ( 0 .41± 0 .0 8) ,( 0 .5 6± 0 .0 7) vs( 0 .17± 0 .0 3) μg.L- 1 ( P<0 .0 5 ,0 .0 5 ) ;IL- 8( 3.70± 0 .80 ) ,( 4.92± 0 .78) vs( 1.6± 0 .40 )μg.L- 1 ( P<0 .0 5 ,0 .0 5 )的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 IL - 6 ,IL - 8升高时限滞后于 TNF-α,IL - 1β.结论 细胞因子过多释放是心脏直视手术后多器官衰竭的重要因素 . TNF-α,IL -
李彤刘维永祝恒山
关键词:多器官衰竭心脏直视手术细胞因子
体外循环后的严重支气管痉挛
2009年
【目的】通过2例少见的体外循环后严重支气管痉挛的患者探讨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和机理。【方法】接受冠状动脉架桥手术的两例患者,当手术结束恢复机械通气体外循环准备减流量时,发生了严重的支气管痉挛。患者过去史中都没有哮喘体质。【结果】体外循环结束前进行积极的多种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患者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术后无症状。【结论】体外循环后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十分少见。在排除其它类型通气衰竭才能予以诊断。需要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进行治疗。
单飞李彤段大为胡晓吴鹏赵成秀
关键词:支气管痉挛体外循环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紧急PCI后血流的影响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是至关重要的,紧急介入治疗开通IRA的成功率在90%以上,但术中无再流现象往往会造成心肌得不到有效地灌注,而术中无再流的发生与介入干预时间的早晚相关,延误时间过长必然...
刘迎午李彤黄体钢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PCI术
文献传递
SD鼠未成熟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期c-fos,c-myc mRNA的表达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 研究未成熟心肌细胞缺氧 /复氧期间 c- fos,c-myc的表达 .方法 建立 SD大鼠未成熟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及缺氧 /复氧模型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观察 c- fos,c- myc在心肌细胞核内的表达 .结果 未成熟心肌细胞在缺氧前 c-fos,c- myc m RNA无表达 ,对照 ( )组和 ( )组 c- fos,c- mycm RNA在缺氧 12 0 min开始表达 ,复氧 6 0 min表达程度进一步升高 .牛磺酸保护组 ( 组 )在缺氧 12 0 min时 c- fos,c- mycm RNA为阴性表达 ,在复氧 6 0 min时仅有弱阳性表达 .结论  c- fos,c- myc m RNA表达程度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以及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c- fos,c- myc基因表达可能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康进朝刘维永蔡振杰李彤
关键词:缺氧复氧损伤C-FOSC-MYC
氧化海藻酸钠应用于体外循环管路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目前体外循环肝素涂层管路应用较广,但是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的:将多醛基海藻酸钠涂层到医用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路,筛选出最佳涂层条件和所制备管路的稳定性及抗凝性能。方法:利用高碘酸钠氧化海藻酸钠,制备高碘酸钠和海藻酸钠摩尔比分别为1∶8、1∶10和1∶12的多醛基氧化海藻酸钠,采用化学结合的方法将不同氧化度海藻酸钠固定到医用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路表面,筛选出最佳氧化度。以硫酸浓度、聚乙烯亚胺浓度、氧化海藻酸钠浓度、氧化海藻酸钠pH值和温度为因素,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佳涂层条件,评价所制备管路氧化海藻酸钠固定的稳定性及抗凝血性能,并与空白对照组和肝素涂层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结论:氧化海藻酸钠最佳氧化度为高碘酸钠和海藻酸钠摩尔比为1∶10。筛选出的最佳涂层条件为50%浓硫酸、0.05%聚乙烯亚胺、反应溶液pH值为3.5、反应温度为40℃和氧化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g/L。氧化海藻酸钠涂层管路组脱落率与肝素涂层组有相似的结果,抗凝血性能稍劣于肝素涂层组(P<0.05),但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表明氧化海藻酸钠涂层体外循环管路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和较好的稳定性。
李金友李彤于美丽高文卿胡晓旻陆海滨于广栋
关键词:生物材料体外循环海藻酸钠抗凝血性能血液相容性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重组人脑利尿钠肽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观察维持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重组人脑利尿钠肽治疗高血压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伴射血分数降低(HFrEF)或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急性加重患者184例,根据临床用药的不同,对照组对高血压伴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期的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n=92);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之上另给予重组人脑利尿钠肽治疗(n=92);两组均治疗2个月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功能、临床指标、血清指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随访期间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FR)水平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6 min步行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步行距离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脑利尿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8比11.96%,χ^(2)=0.22,P=0.64);随访期间,观察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22.83%比43.48%,χ^(2)=8.85,P<0.01)。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重组人脑利尿钠肽可降低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hsCRP和脑利尿钠肽水平,改善心功能,安全性好。
彭文近李彤刘迎午王禹皮淑芳刘艳红王辉王丹
关键词:高血压心力衰竭安全性
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在房间隔缺损封堵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描记术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术前诊断筛选、术中监测指导、术后随访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11例中央型ASD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4~65岁,平均年龄29岁。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经胸观察、测量ASD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并观察周缘软硬情况,选择封堵器型号。术中监测封堵过程、观察封堵器的牢固性,彩色多普勒观察有无残余分流,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术前检查ASD大小5~34mm,术中选用的封堵器大小8~38mm,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经3个月以上的随访,封堵器固定牢固,无脱落,无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描记术在ASD封堵术术前诊断筛选、术中监测指导、术后随访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房书芹李彤陈庆来祁兵胡晓旻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超声心动描记术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在跨专业急救团队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PFS)在跨专业(医护)急救团队情景模拟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实训中心20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培训过程中采用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观察组急救团队演练满意率及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反馈闭环管理理论在跨专业急救团队情景模拟培训中效果显著,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团队抢救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学员满意度。
李雁平金凤娟高洁李彤田丽吴霄迪陈宏
关键词:医护关系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