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良英

作品数:31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篇沥青
  • 6篇路面
  • 6篇公路
  • 5篇铁路
  • 5篇风沙
  • 4篇橡胶沥青
  • 4篇改性沥青
  • 3篇道路工程
  • 3篇沙丘
  • 3篇沥青路
  • 3篇沥青路面
  • 3篇路工
  • 3篇风沙流
  • 3篇改性
  • 3篇高速公路
  • 2篇地形
  • 2篇点云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试验
  • 2篇乳化沥青

机构

  • 31篇兰州交通大学
  • 2篇民航机场集团...
  • 1篇中铁第一勘察...
  • 1篇中国铁路设计...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宁夏交通建设...

作者

  • 31篇李良英
  • 7篇韩峰
  • 5篇尹文华
  • 5篇李海莲
  • 4篇王旭
  • 3篇李波
  • 2篇王振强
  • 2篇段晓峰
  • 1篇张咏军
  • 1篇王强
  • 1篇马学宁
  • 1篇刘志博
  • 1篇李斌
  • 1篇王起才
  • 1篇李晓辉
  • 1篇杨小龙
  • 1篇王开文
  • 1篇马军
  • 1篇姚德新
  • 1篇刘永孝

传媒

  • 6篇中国建材科技
  • 4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铁道标准设计
  • 2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外公路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甘肃科技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矿山测量
  • 1篇铁道学报
  • 1篇城市道桥与防...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致富时代(下...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设计轮载研究
李斌姚德新马学宁刘永孝张咏军王旭李良英段晓峰王自励杨洋
国外各国轨道设计轮重的计算方法不尽相同,日本、德国等高速铁路一般取动载系数2.0-4.0不等。我国目前对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轨道设计荷载的建议值是综合各国设计轮载提出的,缺乏理论支撑,且未对200km/h以上各速度级别设...
关键词:
关键词:有砟轨道高速铁路
基于二维云模型的沙漠高速公路生态风险评价及优选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为研究以生态平衡为导向的沙漠高速公路方案风险评价,基于腾格里沙漠特殊的地理环境与道路施工特征,从动植物生存环境干扰、自然生态景观破坏、水土资源污染、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植物固沙及后期维护5个方面建立沙漠地区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值统计法优化传统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再以生态环境破坏情况与修复成本作为二维云模型的2组基础数字特征,建立生态风险和二维云模型间的联系;借助MATLAB输出二维风险云图,对比不同道路方案的一级指标和的综合生态风险云评价等级。按上述方法构造模型,对乌玛高速中卫穿沙段两条道路方案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西线道路方案有效保护了沙坡头景区和水源保护地的生态平衡和安全,综合生态风险等级介于良好和优秀之间,更贴近良好,南线道路方案对原有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较大,修复成本高,综合生态风险等级介于一般和良好之间,更贴近一般,因此更推荐西线方案作为道路修建的实施方案,这也与工程实际情况一致,从而验证了数学模型对沙漠地区生态风险评价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韩峰刘志博尹文华李良英李良英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沙漠高速公路生态风险二维云模型
乌玛高速沙漠段风沙环境特征及格状沙丘移动规律
2025年
[目的]沙丘移动与风沙环境特征和沙丘形态具有直接关系,探究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格状沙丘移动规律,能为沙区公路风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乌玛高速沙漠段格状沙丘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气象数据、Google Earth卫星影像,研究了2019-2021年乌玛高速沙漠段K167+300,K172+300,K177+300里程处风沙环境及格状沙丘的形态演变和移动规律。[结果](1)研究区年平均起沙风速介于6.07~6.84 m/s,春夏为主要输沙季节,主风向为西北风,次风向为东南风;年输沙势介于31.77~38.89 VU,方向变率指数(RDP/DP)介于0.73~0.78,属于低风能环境、中变率风况。(2)研究区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格状沙丘主梁向东偏移,副梁向南偏移,主副梁走向几乎保持垂直,沙丘形态整体上变化较小;格状沙丘的主副梁长度、主副梁间距、沙丘高度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主副梁长度增长率、主副梁偏移率呈减小趋势。(3)沙丘移动方向介于140.43°~152.64°,与年RDD变化基本一致,即向东南偏移;沙丘平均高度介于5.24~8.31 m,沙丘移动速率介于2.31~2.86 m/a,两者表现为负相关关系。(4)输沙势、年均温度与沙丘移动速率为正相关关系,相较而言,年均温度对沙丘移动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年均降水量、植被覆盖度与沙丘移动速率为负相关关系,其中年均降水量对移动速率的影响尤为重要。[结论]格状沙丘的移动与当地风况、降水量、温度、植被覆盖度及沙丘自身形态息息相关,其中输沙势及温度增加会加速沙丘前移,不利于对风沙的防治,而提高降水量及植被覆盖度,对防治沙丘移动引起的公路风沙灾害具有积极作用。
李良英王振强王旭辛国伟李琦吕乐乐
关键词:输沙势空间插值
减缓流动沙丘掩埋阻沙网的覆网结构
本发明涉及公路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缓流动沙丘掩埋阻沙网的覆网结构,所述的覆网采用孔隙度55%,孔径1.5mm×1.5mm,丝径0.5mm的抗老化尼龙编制网,布置在两道阻沙网中间,并延伸至阻沙网前沙丘迎风侧坡脚,边缘用...
李良英陶智忠王旭吕乐乐马军刘鹏环陈玉立刘志博倪国庆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016年
CA砂浆作为全面支承轨道板的垫层结构,对板式轨道结构的经济性、耐久性与安全性有直接的影响。该试验自行复配了制备乳化沥青的乳化剂,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乳化沥青的最佳配方,经验证此配方各项技术指标能满足《客运专线铁路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相关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存贮稳定性和水泥适应性;用该乳化沥青在室内拌制CA砂浆,其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CA砂浆强度的因素。
李良英袁锋
关键词:无砟轨道CA砂浆乳化沥青
基于GIS的高速铁路空间结构物布置方法研究
2017年
铁路空间结构物的设置考虑因素众多,在节约资金的前提下,同时确定合理的桥梁、路基、隧道方案是一种尝试;利用GIS系统中DEM数据管理及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出特定平面线路位置条件下的地面线高程数据,在满足高速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按照工程量及工程造价最小的目标函数条件,通过编程求解出拟定坡度条件下最优的路基、桥梁、隧道长度布置方案,计算结果满足结构物布置的经济性要求。
李良英韩峰
关键词:GIS铁路结构物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沥青路面裂缝灌缝胶性能评价被引量:5
2019年
针对现有规范中缺少对沥青路面灌缝胶性能评价的方法,难以通过实测数据直接进行不同灌缝胶优选的问题。参考ASTM D5329灌缝胶试验方法,选择锥入度、软化点、流动值和弹性恢复4个方法测试了国内常用的8种沥青路面灌缝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8种灌缝胶性能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流动值、锥入度、弹性恢复和软化点4个指标对灌缝胶综合性能评价的重要性依次降低。总体来看,严寒型灌缝胶性能最好,其次是低温型灌缝胶,常温型灌缝胶性能最差,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与灌缝胶实际性能具有较好的相符性。
马伟中李良英张兴军宿秀丽汪首元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灌缝胶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
基于正交试验制备复合型道面融雪剂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解决道路冬季积雪结冰造成的交通运输安全问题,以氯化钙、氯化镁、醋酸钾及醋酸钙为基础材料制作新型融雪剂。选用三水平四因素的正交试验表进行优化方案筛选,在-10℃的条件下进行9组试验,将融雪剂均匀撒布于冰块,反应1小时,测定各个组合的融冰量。通过单指标直观分析得到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复合型道面融雪剂的最佳组合比为氯化钙:醋酸钾:醋酸钙:氯化镁=1:3:2:3,即A1B3C2D3,相比与传统融雪剂,复合型融雪剂的融雪化冰效果较佳。
赵学锋李海莲李良英
关键词:沥青路面融雪剂正交试验环保
沙漠公路风沙流响应规律的平曲线半径研究被引量:5
2024年
以穿越腾格里沙漠腹地的乌玛高速公路沙漠段为背景,基于Fluent欧拉双流体模型,对风沙环境下不同曲面迎风形式、不同半径的沙漠公路曲线路堤进行数值模拟,系统分析了曲面迎风形式和曲线半径对风沙流场结构的影响规律,并据此得到了沙漠公路路堤平曲线半径的建议取值范围,最后结合试验段公路路堤两侧的积沙情况,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曲面迎风形式及曲线半径对y截面路堤流场分布影响不大;在路堤迎风侧,凸面迎风平曲线路堤对风沙流具有侧向输导作用,且侧向疏导作用强弱与平曲线半径大小构成反比关系,凸面迎风平曲线半径3000 m及以上时,输导作用不明显;凹面迎风平曲线路堤对风沙流有汇集作用,且汇集作用强弱与平曲线半径大小也构成反比关系,凹面迎风平曲线半径5000 m及以上时,汇集作用不明显;在路堤背风侧,平曲线半径越大,风速恢复区范围越小,当平曲线半径达到3000 m及以上时,风速恢复区长度不变;因此,沙漠地区平面线形应首选直线,在考虑绕避障碍物时,凸面迎风平曲线半径建议不小于3000 m,凹面迎风平曲线半径建议不小于5000 m。研究结果可为沙漠公路平面线型选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李良英陶智忠尹文华刘志博倪国庆
关键词:平曲线路堤选线
乌玛高速公路穿沙试验段风况特征及流场分布规律被引量:2
2024年
为探究乌玛高速公路穿沙段风沙活动规律,明晰道路周围风力环境与积沙形成机理,从而为道路提供科学防沙依据,在腾格里沙漠腹地乌玛高速正线附近修建一条长0.5 km的无防护同向试验段公路,通过现场试验量测并辅以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在分析风动力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对路基周围风沙流场结构及积沙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道路区段内风向受季节影响较大,年均起沙风速约为6.26 m/s,主导风向WSW方向,占比11.03%,观测期间风速5 m/s以上起沙日数270 d,占全年日数73%,其中风速大于10.8 m/s的强风天气为47 d,占全年日数13.1%。(2)试验区全年沙物质主要由西向东方向输移,春季和夏季输沙环境最强烈,所测风沙流主方向与道路走向呈52°夹角,道路沿线沙害主要发生在西侧。(3)路基周围风速流场内水平速度呈“M”状变化,最大风速集中在沙丘顶部,当沙丘处于道路迎风侧时,风沙流最易在路基与沙丘交界处形成积沙,且沙丘会沿主风向移动掩埋路基;当沙丘处于道路背风侧时,路基背风侧积沙较明显,受多风向影响,路基表面也存在少量积沙,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强劲的风力环境和丰富的沙源是乌玛高速沙害形成的天然条件,防沙工程应着重对沿线西侧设置,增大地表粗糙度控制沙丘流动,进而降低风沙活动对公路危害。
刘志博韩峰李良英尹文华倪国庆
关键词:道路工程公路沙害流体模拟风沙活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