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威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3篇术后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食管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贲门癌
  • 2篇细胞
  • 2篇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
  • 1篇单孔
  • 1篇单孔胸腔镜
  • 1篇单向式
  • 1篇低聚肽
  • 1篇多模式镇痛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手术
  • 1篇心脏手术后
  • 1篇胸部

机构

  • 10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杨威
  • 6篇罗继文
  • 6篇任杰
  • 4篇朱宏
  • 4篇刘文
  • 3篇李小丛
  • 3篇张林
  • 3篇杨艳刚
  • 2篇何树松
  • 2篇罗海燕
  • 1篇杨栋
  • 1篇李金学
  • 1篇谢柯祺
  • 1篇张永洪
  • 1篇李小从
  • 1篇程小兰
  • 1篇孙薇
  • 1篇张靖
  • 1篇胡雯
  • 1篇罗红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肿瘤代谢与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MSCT特征及与非小细胞癌鉴别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肉瘤样癌MSCT特征及与非小细胞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5例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PSC组),以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1例(非小细胞肺癌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对两组患者所得MSCT图像进行分析,以病理结果为基准了解MSCT对原发性肺肉瘤样癌与非小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并比较两者的MSCT特征。结果MSCT对原发性肺肉瘤样癌与非小细胞癌鉴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00%、97.53%,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高(P>0.05);肺肉瘤样癌常发生于右中、上肺叶,肿瘤直径>5cm,大多数患者无“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有“棘突”征、大片弱强化区存在,强化形式为薄壁环形强化;肺小细胞肺癌大多数患者存在“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无大片弱强化区存在(P<0.05)。结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CT征象具有特征性,肿瘤部位、边缘情况、强化形式等CT征象对其临床诊断及与非小细胞肺癌鉴别有重要参考价值。
任杰杨威宋君
关键词:MSCT非小细胞癌
海洋胶原低聚肽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血浆蛋白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在肠内营养中添加海洋胶原低聚肽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血浆蛋白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将12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小时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肠内营养液中添加了海洋胶原低聚肽6g,3次/d,以替代部分蛋白质供给;对照组患者肠内营养液中未添加海洋胶原低聚肽,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液均按照相同能量和蛋白质供给标准进行配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体重丢失程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 <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院时体重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两组患者体重丢失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肠内营养中使用海洋胶原低聚肽可以有效维持食管癌术后患者血浆蛋白水平,降低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杨栋杨栋胡雯李小丛杨艳刚杨威杨威
关键词:食管肿瘤肠内营养血浆蛋白并发症
肺楔形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术后复发风险模型的构建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究肺楔形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肺楔形切除术组(n=88)和肺叶切除术组(n=38)。比较2种手术术后1年转移率、复发率和病死率;根据肺楔形切除术组患者术后1年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15)和非复发组(n=73),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并评价其预测价值。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肺楔形切除术术后1年复发的影响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采用X-tile软件获得评分的截断值;校准曲线评价风险预测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预测的有效性。结果肺楔形切除术组患者术后1年的手术切缘转移率、病死率分别为0、6.82%,肺叶切除术组分别为13.16%、21.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吸烟史、脉管栓癌、淋巴结清扫个数≤15个、癌胚抗原>5 ng/m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2.5、可溶性CD105>4 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9 ng/mL、基质金属蛋白酶9>300μg/L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复发组,均是导致肺楔形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危险因素纳入风险评分模型,分别赋予22、38、25、33、20、27、36、30分的权重,根据截断值可将患者划分为中危患者(≤78分)、高危患者(>78分且≤162分)和极高危患者(>162分)。结论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治疗NSCLC的效果明显优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构建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评分模型有利于临床上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指导医护人员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杨威任杰罗继文
关键词:肺切除术复发
开胸术后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开胸术后持续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开胸手术的120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40~77(58.10±7.00)岁。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表产生随机序列分成三组,各组在基础镇痛(阿片类联合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方案上,根据联合镇痛方案不同,分为持续肋间神经阻滞组(A组,n=40)、单纯肋间神经阻滞组(B组,n=40)及持续硬膜外镇痛组(C组,n=40),比较各组术后疼痛程度及追加镇痛药物的差异。结果术后第0 d,三组方案联合基础镇痛均能有效控制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A组(2.02±0.39)分,B组(2.13±0.75)分,C组(2.03±0.69)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0~2 d与术后第3~4 d(停止基础镇痛),A组与C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0.28)分vs.(1.93±0.53)分,(3.20±0.53)分vs.(3.46±0.47)分,P>0.05]。术后第0~2 d与术后第3~4 d相比,各组内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2.08±0.28)分vs.(3.20±0.53)分,B组(2.42±0.73)分vs.(5.45±0.99)分,C组(1.93±0.53)分vs.(3.46±0.47)分,P<0.05]。追加镇痛药物剂量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00±64.08)mg vs.(225.38±78.85)mg,P>0.05],B组高于A组和C组[(343.33±119.56)mg vs.(220.00±64.08)mg,(343.33±119.56)mg vs.(225.38±78.85)mg,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是开胸术后早期控制疼痛的理想方案。持续肋间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刘铮朱宏任杰刘文杨艳刚张林杨威张永洪罗继文
关键词:开胸手术多模式镇痛
应用吻合器重建食管的经验与技巧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规避吻合器在胃食管重建中应用缺陷。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6月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重建术、主动脉弓下、弓上、左胸顶吻合共319例,击发吻合器后,机械吻合口不需包套及加固缝合,而一次性完成吻合。结果术中吻合缺陷11例(3.44%),术后并发症6种(1.88%),术后1~6个月吻合口狭窄13例(4.1%)。结论一次性弯型吻合器行弓下、弓上及胸顶均可应用。术中重视吻合钉槽头大小型号、固定方法、吻合器中心杆连接技巧,重视规范操作方法,行胃食管重建可显著避免手术缺陷和降低术后并发症。
何树松任杰罗海燕杨威罗继文刘文
关键词:食管贲门癌吻合器手术
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7例体会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的27例单项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病例特点、手术方法、手术技巧、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总结。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61.7min,平均肺叶切除时间50.2min,平均淋巴结清扫时间35.1min,淋巴结清扫平均11.3个(8—15个),术中平均出血量73.3mL,术后胸引管平均带管时间3.8d,平均胸引总量66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d。术后乳糜胸3例,肺部感染并肺不张1例,均好转。结论: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作为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一种优秀术式,不仅具备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安全可行、病人易于接受等特点,而且降低了手术难度,易于掌握,便于推广应用。
罗继文朱宏罗红李小从任杰刘文杨威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单向式
单孔胸腔镜肺外科手术的早期经验
单孔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ATS)是在传统的多孔胸腔镜技术基础之上,运用单孔操作方式来显露及施行各种术式.我们从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共计完成单孔VATS肺手术34例,现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罗继文朱宏仁杰刘文杨艳刚杨威张林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及缺血再灌注相关病理环节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及缺血再灌注相关病理环节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乌司他丁+磷酸肌酸钠干预的实验组、接受磷酸肌酸钠干预的对照组。手术前及手术后24小时,测定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凋亡分子、炎症分子、氧化应激分子的含量及外周血中炎症分子、氧化应激分子的表达强度。结果:两组手术后血清中cTnI、CK-MB、H-FABP、sFasL、sTWEAK、Caspase-3、Caspase-8、IL-1β、TNF-α、ICAM1、MDA、NO的含量及外周血中TLR4、NLRP3、NOX2、iNOS的表达强度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患者手术后血清中cTnI、CK-MB、H-FABP、sFasL、sTWEAK、Caspase-3、Caspase-8、IL-1β、TNF-α、ICAM1、MDA、NO的含量及外周血中TLR4、NLRP3、NOX2、iNOS的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及缺血再灌注相关的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均具有改善作用。
谢柯祺夏氢罗继文杨威
关键词:体外循环乌司他丁氧化应激反应
三腔喂养管肠道营养治疗老年贲门癌的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三腔喂养管早期肠道营养在治疗老年贲门癌(>60岁)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132例年龄60岁以上的贲门癌手术患者,分为普通胃管手术组(A组)64例,三腔喂养管手术组(B组)68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吻合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手术,无探查手术、无吻合口瘘、无围手术期死亡。2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腔喂养管空肠营养加管状胃在老年贲门癌手术中可以降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可缩短住院时间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利于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李小丛朱宏李金学孙薇杨威
关键词:三腔喂养管早期肠道营养贲门癌
胸部小切口手术的临床应用结果
2013年
目的总结胸部小切口手术(TMAO)常规用于开胸路径的可行性。方法我院胸心外科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应用皮肤切口长度5-18cm的垂直、斜形、弧形3种小切口,成功完成普胸、心脏系列手术1377例。胸引管从手术切口引出,部分普胸手术关胸时鼓肺排气选择性不安置胸引管。结果胸壁切口小、肌肉切断少、普胸手术不切断切除肋骨、简化了开胸关胸过程。胸内术野清晰直视与触摸感好,探查大小病灶及修复重建组织器官操控性好。术中意外情况紧急处理方便安全快捷易规避风险。术中失血量少不需输血,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愈合后胸壁仅有一个小的手术瘢痕、美容效果佳等诸多优点。尤其适合于胸腔镜(VATS)中转开胸及开胸探查手术。结论 TMAO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完成胸部各类大中小型手术,把手术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成本低获益高的微创手术,是继传统标准切口开胸路径与VATS手术之后最实用、最安全、患者最易接受,最易推广的现代微创手术路径。
何树松任杰李小丛武少辉杨威张靖罗海燕程小兰
关键词:小切口微创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