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
- 作品数:88 被引量:44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中医对心血管事件链的认识及脉积病的重要地位被引量:5
- 2020年
- 脉积病是患者久病气阴亏虚,痰浊与瘀血搏结,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最终出现脉络狭窄的一类疾病。其初起无形,表现为动脉内皮功能损伤,迁延日久,则为癥积,是心血管事件链中的关键环节。按照中医对心血管事件链的认识,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是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疾病发病的共同原因,也是形成脉积病的前提。当下应认清脉积病的重要性,积极防治脉积病,为中医临床适应现代代谢疾病谱提供坚实的基础。
- 韩景辉杨海燕
- “心部于表”的理论认识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6
- 2005年
- 对《素问.刺禁论》中“心部于表”之论的涵义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中之“部”应为“总司、主持”之义,表应包含皮毛、肌肉、经络、筋脉等。同时,认为临证时表证应重视从心辨治,心系疾病亦应注重固表以防风寒邪气。
- 范磊张成博杨海燕
- 中医药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和层次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通过调查国内22所中医药院校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发现,中医药信息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建库层次缺乏深度,提出了更新内容、深化层次是中医药特色数据库构建的发展方向。
- 杨海燕张玉祥范磊
- 关键词:特色数据库中医院校资源组织中医药数据库
- 从营卫失调浅谈多寐的中医辨治被引量:5
- 2018年
- 多寐是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的病证,亦称"嗜睡""多卧""多睡"等[1]。多寐之病名首见于清·沈金鏊《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多寐,心脾病也。一由心神昏浊,不能自主;一由心火虚衰,不能生土而健运"。《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医籍中虽无多寐之病名,但有类似此病的记载。如《素问·诊要经终论篇》云:"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
- 杨海燕王灿
- 关键词:多寐营卫失调
- 软坚消积活血化痰复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活动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软坚消积、活血化痰复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活动的影响。方法:将已确诊的52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C反应蛋白增高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基础治疗组22例(对照组),糖尿病基础治疗+软坚消积、活血化痰复方治疗组(治疗组)30例,观察患者治疗8周前后症状的改变、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指标。结果:糖尿病基础治疗+软坚消积、活血化痰复方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症状,且能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使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稳定。结论:中医软坚消积、活血化痰治法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效。
- 韩景辉李真杨海燕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活血化痰
- 专案突破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专案突破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1日~2022年2月28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案突破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肌力水平、运动康复情况[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独立性[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指数(QLI)]。结果:干预后,两组肌力水平、FMA和FIM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NIHSS各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QLI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案突破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刘梨花徐慧黄双杨海燕黄琳静王培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康复生活质量
- 脉积病的理论渊源被引量:6
- 2022年
-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如脑中风、冠心病目前是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医学对其认识比较久远,但缺乏规范化的病名,对其导致的各种疾病的认识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论述;对其病机发展变化的认识有失偏颇,需要进一步诠释。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出发,提出脉积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动脉粥样硬化,并对文中涉及的脉积病的基本概念做了界定,指出脉积病是消渴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危险因素发展为中风、胸痹、脱疽、肾衰等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血管疾病的事件链中的关键环节;进而指出了脉积病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中医学对心血管事件链的认识,阐述了脉积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为随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然后通过对脉积病病名、特点、病位、病因病机及治则等理论渊源的系统阐述,论述了脉积病概念的合理性,最后提出了脉积病的消积治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医学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规范的建立给出了建议。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脉积形成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血管疾病事件链中的关键环节,脉积病的理论渊源散在分布于各个中医学古籍中,规范系统地了解脉积病理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诊疗起重要作用。
- 韩景辉符宇贾慧雨杨海燕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理论渊源
- 中医脑病科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 2018年
- 采取合理的培养模式,对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脑病专业型研究生至关重要。在培养中医脑病专业型研究生的过程中,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探索出了自主教学、集中授课、定期培训、严格考核的培养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
- 张燕平李燕梅路永坤杨海燕杨克勤李社芳
- 关键词:中医脑病中风
- 一种治疗癫痫非急性发作期的中药
-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癫痫非急性发作期的中药,可有效解决癫痫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用药问题;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人参18‑22g、枳壳11‑13g、柴胡11‑13g、白芍25‑35、川穹13‑17g、灵芝18‑2...
- 杨海燕王新志韩景辉杨克勤刘向哲
- 文献传递
- 王新志教授运用经方辨治脑卒中后肢体疼痛经验被引量:4
- 2017年
- 王新志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介绍王新志教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疼痛的经验,分析其病机为正虚邪实,辨证为阳虚寒凝、脾虚湿盛、气虚血瘀及肝肾阴虚。王师辨证灵活,善于运用经方。治疗上,灵活运用引经药及虫类药,善用心理疗法,改善疾病预后。
- 杨海燕汪道静
- 关键词:中医师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