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梅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肝衰竭的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通过观察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对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预后的预测作用 ,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4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其进行MELD评分 ,并对治疗组进行人工肝后评分 ,观察 3个月后的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中 4例治疗前MELD评分大于 40分者 ,3个月死亡率为 10 0 %,17例治疗前评分 30~ 40分者 3个月死亡率为 5 3%,对照组中 6例MELD评分大于 40分者 ,3个月死亡率为 10 0 %,16例治疗前评分 30~ 40分者 3个月死亡率为87%,与治疗组相比P <0 .0 5。结论 MELD评分可以引入临床推广应用 ,人工肝治疗MELD评分在 30~ 40分的终末期肝病是安全有效的。
- 江元森王海霞李学俊谢俊强庄鹏张绍全邓友林国梅姚集鲁
-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肝衰竭人工肝预后
- 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脑病的研究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人工肝辅助装置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 (CHDF)联合血浆置换 (PE)治疗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治疗组 5 3例 ,中期 2 5例 ,晚期 2 8例 ;对照组 4 8例 ,中期 2 1例 ,晚期 2 7例。两组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在相同内科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日产 KM- 880 0血浆交换仪并联用 JUN- 5 0 0血液透析滤过仪进行人工肝治疗 ,观察治疗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 5 3例患者中 30例治愈或好转 ,另有 7例经治疗后维持到接受肝移植手术 ,总有效率为 6 9.8% ,肝性脑病经治疗后清醒率为 86 .2 % ;对照组 4 8例中11例治愈或好转 ,另有 1例接受肝移植手术 ,有效率 2 5 .0 %。结果显示 CHDF+ PE治疗有效改善了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在 85例次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 13例次 (15 .3% ) ,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能缓解。结论 :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 CHDF+ PE治疗对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
- 江元森李学俊谢俊强邓友林国梅
- 关键词:血浆置换
- 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肝衰竭的MELD预后分析
- 目的:通过观察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预后的预测作用,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43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其进行MELD评分,并对治疗组进...
- 江元森王海霞李学俊谢俊强庄鹏张绍全邓友林国梅姚集鲁
-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模型重型肝炎肝衰竭
- 文献传递
- 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肝衰竭的MELD预后分析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通过观察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 D)对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预后的预测作用 ,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4 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其进行 MELD评分 ,并对治疗组进行人工肝后评分 ,观察 3个月后的残废率。结果 :治疗组中 4例治疗前 MELD评分大于 4 0分者 ,3个月死亡率为 10 0 % ,17例治疗前评分30~ 4 0分者 3个月死亡率为 5 3% ;对照组中 6例 MELD评分大于 4 0分者 ,3个月死亡率为10 0 % ,16例治疗前评分 30~ 4 0分者 3个月死亡率为 87% ,与治疗组相比 P<0 .0 5。结论 :MELD评分可以引入临床推广应用 ,人工肝治疗 MEL D评分在 30~ 4
- 江元森王海霞李学俊谢俊强庄鹏张绍全邓友林国梅姚集鲁
- 关键词:人工肝肝病肝衰竭MELD血浆置换
- 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影响因素的多重回归分析及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比较血浆置换(PE)和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CHDF)治疗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血浆置换(PE)为A组59例,中期28例,晚期31例。血浆置换联合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PE+CHDF)为B组86例,中期39例,晚期47例。两组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两组病例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清除率、总胆红素反弹率及预后等,B组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电解质变化。结果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有影响意义的因素为治疗方法(P<0.05)、治疗前的诊断(病情轻重)(P<0.05),两者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0.116,0.043。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与预后之间进行等级相关分析,两者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324(P<0.05),治愈或好转患者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均值为(31.88±21.07)%,自动出院或转肝移植或死亡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均值为(45.17±22.65)%。在两组各诊断的构成比相当(即病情相当)的情况下,A,B组总胆红素清除率为(39.73±12.64)%,(38.05±9.89)%,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16);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分别(45.22±20.23)%,(31.03±19.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能有效改善肝性脑病、纠正低钾血症、降低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的血肌酐水平。B组有效率70.93%优于A组有效率50.84%。结论人工肝治疗后,对总胆红素反弹率有影响意义的因素为治疗方法、治疗前的诊断(病情轻中重),可以通过总胆红素反弹率初步推测患者的预后,PE+CHDF联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 麦峻婷江元森庄鹏谭淑燕林国梅李学俊邓友
- 关键词:人工肝疾病预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对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通过观察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终末期肝病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43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其进行MELD评分,并对治疗组进行人工肝后评分,观察3个月后的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中4例治疗前MELD评分大于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100%,17例治疗前评分30-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53%;对照组中6例MELD评分大于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100%,16例治疗前评分30~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87%,与治疗组相比P<0.05。结论MELD评分可以引入临床推广应用,人工肝治疗MELD评分在30-40分的终末期肝病是安全有效的。
- 王海霞江元森李学俊谢俊强庄鹏张绍全邓友林国梅姚集鲁
-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动物模型人工肝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