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金鑫

作品数:18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儿童
  • 10篇肺炎
  • 4篇综合征
  • 4篇病毒
  • 3篇生物被膜
  • 3篇脓毒
  • 3篇脓毒症
  • 3篇气管
  • 3篇腺病
  • 3篇腺病毒
  • 3篇腺病毒肺炎
  • 3篇呼吸机
  • 3篇呼吸机相关
  • 3篇患儿
  • 3篇病毒肺炎
  • 2篇导管
  • 2篇休克
  • 2篇血清
  • 2篇严重脓毒症
  • 2篇药物

机构

  • 10篇首都儿科研究...
  • 7篇首都儿科研究...
  • 3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8篇梁金鑫
  • 14篇郭琳瑛
  • 11篇任晓旭
  • 10篇曲东
  • 9篇张琪
  • 4篇刘霜
  • 3篇王芳
  • 3篇程显芬
  • 3篇徐文健
  • 3篇崔小岱
  • 3篇祝益民
  • 3篇李伟
  • 3篇张瑾
  • 3篇孙春荣
  • 2篇李红日
  • 2篇曹玲
  • 2篇邓洁
  • 2篇钱渊
  • 2篇朱汝南
  • 2篇刘晓雁

传媒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2012北京...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科急诊呼吸困难的病因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呼吸困难是儿科急诊的常见急症之一,它在急诊抢救患儿中居首位.呼吸困难是指患儿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吸呼比等不同程度的异常.呼吸困难的病因多样,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是临床十分重要的症状和体征[1].由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发育均不完善,呼吸困难更常见,如果判断失误或治疗对策不正确,会危及患儿的生命[2].本文通过对儿科呼吸困难病因的分析,旨在提高急诊医师对小儿呼吸困难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从而尽可能挽救患儿的生命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梁金鑫任晓旭曲东郭琳瑛张琪李红日
关键词:儿科急诊病因多病理生理过程主观感觉急诊抢救
儿童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致感染性休克和呼吸窘迫综合征一例
2012年
报道分析一例儿童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致感染性休克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显示其诊断难点在于虽然影像学存在典型双肺粟粒影,但缺乏细菌学阳性指标;治疗的重点是积极抗结核治疗及呼吸机辅助改善通气的同时,加强对全身其他脏器功能的评估及保护。
梁金鑫张琪李颖曹静钟笛箫王天有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血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和意义
2002年
目的 观察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时血循环内皮细胞 (CEC)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将患儿分为观察组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 30例 )及对照组 (病毒性肠炎 30例 ) ,其中观察组又分为观察组Ⅰ (中毒型 8例 )和观察组Ⅱ (普通型 2 2例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在发病第 1天及第 5天时的血循环内皮细胞 (CEC)数。结果 观察组患儿第 1天CEC水平 (4.5 7± 0 .6 9)个 /mm3 高于该组第 5天 (1.0 6± 0 .15 )个 /mm3 及对照组第 1天 (1.2 2±0 .2 3)个 /mm3 、第 5天 (1.18± 0 .2 0 )个 /mm3 CEC水平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观察组Ⅰ第 1天CEC水平(5 .4 3± 0 .5 0 )个 /mm3 ,明显高于观察组Ⅱ第 1天的CEC水平 (4.2 5± 0 .4 4 ) ,P <0 .0 1;而二者第 5天CEC水平(0 .98± 0 .12vs 1.10± 1.15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EC可能对鉴别急性细菌性痢疾具有重要意义 ,并可能成为此类疾病早期诊断 ,选择积极治疗的重要指标。
梁金鑫张燕宏王晓青张凤仙夏长青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循环内皮细胞急性细菌性痢疾儿童
机械通气患儿气管导管内生物被膜形成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关系
研究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儿不同MV时间,气管导管内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形态、病原学特点、耐药情况及BF形成与VAP的关系.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
曲东任晓旭郭琳瑛徐文健韩晔华梁金鑫
儿童哮喘持续状态下的塑型性支气管炎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哮喘持续状态患儿中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4例哮喘持续状态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其发病病因、临床特点、病原学、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儿中行急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例,所有取出异物行病理检查,诊断为塑型性支气管炎,这4例患儿经气管插管、呼吸支持、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呼吸道管理及抗感染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确诊塑型性支气管炎需依靠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哮喘持续状态患儿要高度警觉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梁金鑫张琪胡凤华
关键词:哮喘持续状态塑型性支气管炎纤维支气管镜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儿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5年4月本院急诊室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及观察组(接受USCOM监测)(30例)。两组患儿均按照感染性休克指南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调整补液量及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结果两组间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液体复苏过程中并发症(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开始后1 h,观察组患儿的输液量、血气分析(PH、BE)及血乳酸与常规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开始6 h后,2组患儿的尿量、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PH)及血乳酸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在休克治疗开始前及开始后第1及第6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COM对感染性休克早期的病情判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准确地指导液体复苏、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
梁金鑫张琪任晓旭郭琳瑛曲东刘霜张瑾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儿童
肺部感染相关脓毒症儿童维生素D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为评价肺炎相关脓毒症儿童血清25(OH)D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肺部感染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本院住院的肺源性脓毒症212例患儿纳入研究,根据是否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分为机械通气组(10...
李伟郭靖梁金鑫郭琳瑛孙春荣程显芬崔小岱张琪
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儿重症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儿童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 PICU)诊断非HIV感染重症PCP患儿的临床特点、感染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结果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PICU诊断非HIV重症PCP共1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2例,结缔组织病3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2例,重症肺炎3例。10例患儿均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和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10例PCP在诊断时均存在呼吸衰竭,小儿危重评分中位数79分,入PICU时动脉血氧分压(鼻管氧)中位数为58 mmHg(1 mmHg=0.133 kPa),氧合指数中位数为103 mmHg,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中位数为43.8 mmHg,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169×106/L。8例入PICU时为混合感染。10例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7例有其他脏器功能不全。10例均进行机械通气,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中位数11 d,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中位数6 d。5例出现气胸或皮下、纵隔气肿。10例患儿诊断后均接受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治疗,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7例联合卡泊芬净治疗。6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院内感染。 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15.5 d。存活6例,死亡4例(40%)。结论对于非HI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儿,PCP可能是致命性疾病,易并发ARDS,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早期进行病原学检查,积极予呼吸支持治疗,应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可改善预后。
刘霜任晓旭郭琳瑛梁金鑫祝益民
关键词:肺孢子菌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对气管导管内生物被膜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患儿气管导管内生物被膜形态、病原学特点及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气管导管生物被膜内病原学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48 h的患儿117例,按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法,按预计收集120例患儿生成随机数字,按单双数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机械通气12 h内按不同年龄段经气管导管雾化吸入不同剂量NAC,每8小时给药1次,直至停止机械通气。对照组不予NAC雾化干预。通过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扫描电镜下生物被膜结构、生物被膜培养阳性率、VAP发生率、下气道分泌物与生物被膜内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 结果(1)电镜下,机械通气早期气管导管内壁即形成生物被膜,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生物被膜结构日趋复杂,相同机械通气下,研究组生物被膜厚度小于对照组;(2)研究组生物被膜培养阳性率及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65%(37/57)比80%(48/60),P〈0.05;11%(6/57)比32%(19/60),P〈0.01];(3)生物被膜内寄殖大量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下气道分泌物与生物被膜培养病原菌趋于一致。 结论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气管导管内生物被膜结构日趋复杂,VAP发生率逐渐增高;雾化吸入NAC可以抑制生物被膜形成,减少VAP发生。
曲东任晓旭郭琳瑛梁金鑫徐文健韩晔华祝益民
关键词:生物被膜呼吸机相关肺炎气管导管N-乙酰半胱氨酸病原菌
儿童腺病毒肺炎52例临床分析
梁金鑫王芳曲东任晓旭郭琳瑛曹玲邓洁钱渊朱汝南赵林清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