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蕾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理理论
  • 2篇道德
  • 2篇道德判断
  • 2篇信念
  • 2篇因果关系
  • 2篇语言
  • 2篇愿望
  • 2篇社会
  • 2篇社会交往
  • 2篇社会交往技能
  • 2篇交往
  • 2篇交往技能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态
  • 1篇语言能力
  • 1篇失言理解
  • 1篇统合
  • 1篇小学儿童
  • 1篇孤独症
  • 1篇儿童

机构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段蕾
  • 4篇莫书亮
  • 2篇金琼
  • 2篇孙葵
  • 1篇周宗奎

传媒

  • 1篇心理学报
  • 1篇心理科学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道德判断中心理状态和事件因果关系的作用:兼对道德判断双加工过程理论的检验被引量:11
2012年
考察青少年儿童和成人在道德判断中利用心理状态和事件因果关系信息的差异,并验证道德判断双加工过程理论。以道德判断中"行为坏的"程度和"应担负的道德责任程度"作为判断问题类型,共有10~11岁和13~15岁的青少年儿童及大学生各120名,完成道德判断测试任务。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道德判断问题类型下,事件中他人愿望和信念、因果关系信息的作用模式是不同的,支持道德判断双加工过程理论。10~11岁儿童和13~15岁青少年在判断行为坏的程度时,利用心理状态信息和因果关系信息与成人类似。在判断应担负的道德责任程度时,10~11岁儿童更注重行为结果,并且不能综合应用心理状态信息和事件的因果关系信息。13~15岁青少年的道德判断中心理状态信息和事件因果关系信息的作用与成人的情况类似,但在进行应担负的道德责任程度判断时,还不能融合信念与因果关系信息进行道德判断。研究结果为道德判断双加工过程理论提供了支持,而且表明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利用心理状态和因果关系信息进行道德判断存在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段蕾莫书亮范翠英刘华山
关键词:愿望信念因果关系
孤独症的认知障碍研究及其评述被引量:16
2010年
执行功能紊乱理论(Theory of Executive Dysfunction)、弱的中央统合理论(Weak Central Coherence theory)和心理理论假说(The Theory of Mind Hypothesis)是解释孤独症认知障碍的三种重要理论。本文着重通过回顾以往的实验研究来探讨三种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前进的方向,以及三大理论之间的关系。三者可能从不同侧面诠释了孤独症认知障碍的机制,如何综合起来更好地揭示孤独症的认知障碍和病理机制,尚需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同时更多地考虑不同认知因素的交互影响以及研究的生态学效度,可能是进一步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
段蕾莫书亮
关键词:孤独症心理理论
道德判断双过程理论的检验:成人与儿童的比较
本研究分别选取120名10-11岁的小学生、120名13-15岁的初中学生、18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愿望、信念、因果关系三种条件组合下的不同故事场景,对被试进行了道德判断的测量(如判断"故事结果的有害&q...
段蕾莫书亮
关键词:愿望信念因果关系道德判断
小学儿童的友谊质量:社会交往技能、心理理论和语言的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共92名小学生接受了友谊质量、社会交往技能、心理理论和语言能力测量。结果发现社会交往技能与友谊质量中的陪伴与娱乐,帮助与指导和亲密交流维度存在显著相关。控制年龄因素后,回归分析发现社会交往技能可以显著预测儿童在友谊质量的上述三个维度上的得分。语言与友谊质量的帮助与指导维度相关显著。心理理论得分不能解释友谊质量得分的方差变异。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交互影响友谊质量。
莫书亮段蕾金琼孙葵周宗奎
关键词:社会交往技能语言能力心理理论失言理解
小学生的友谊质量:社会交往技能、心理理论和语言的作用
友谊质量是指个体所知觉到的与朋友之间友谊关系的质量特征,是衡量友谊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试图检验学龄中后期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心理理论和语言对友谊质量的影响。共92名小学3-5年级学生接受了友谊质量测量,社会交往技能、心...
莫书亮段蕾金琼孙葵
关键词:社会交往技能心理理论语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