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晓涛

作品数:27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细胞
  • 4篇动脉
  • 4篇栓塞
  • 4篇内皮
  • 4篇静脉
  • 4篇化疗
  • 3篇肿瘤
  • 3篇疗效
  • 3篇内皮细胞
  • 3篇肝癌
  • 3篇肝动脉
  • 2篇动脉灌注
  • 2篇多囊
  • 2篇多囊卵巢
  • 2篇多囊卵巢综合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栓
  • 2篇造影
  • 2篇支架植入

机构

  • 13篇暨南大学附属...
  • 11篇揭阳市人民医...
  • 2篇暨南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26篇洪晓涛
  • 8篇张红
  • 7篇王晓白
  • 6篇乔宏宇
  • 4篇张艳
  • 4篇林尤恩
  • 3篇邢佳鹏
  • 2篇李承志
  • 2篇罗海龙
  • 2篇李建军
  • 2篇王林
  • 1篇何红兵
  • 1篇朱乙芬
  • 1篇曹明溶
  • 1篇李景雷
  • 1篇陈鋆
  • 1篇王华曦
  • 1篇冷楠
  • 1篇罗哲鹏
  • 1篇宋逢春

传媒

  • 4篇中国介入影像...
  • 3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药物与人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健康教育与健...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07
  • 3篇2004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肠黏膜下层促进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内皮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IS)促进支架表面内皮化在预防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PTS)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14头猪经颈动脉球囊过度扩张双侧髂动脉后,随机选取一侧髂动脉植入裸支架(bare stent,BS),对侧髂动脉植入SIS覆膜支架(SCS)。于4、8、12周分别对4、5、5头猪进行造影复查,并处死,对支架段标本行病理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14头猪(28支髂动脉)共成功植入14枚BS及14枚SCS支架。复查造影示,8周时SCS组和BS组各有1支动脉闭塞,其余26枚支架均通畅,4、8、12周时SCS组再狭窄率与B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示4、8、12周时SCS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均明显低于BS组(P<0.05);电镜见SCS组新生内膜内皮细胞数均高于B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S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再生及支架表面内皮化的作用,可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进合成型平滑肌细胞向收缩型转变的作用。
李景雷王晓白乔宏宇张红张艳洪晓涛
关键词:再狭窄小肠黏膜下层内皮细胞
ERCC1表达与肝癌mFOLFOX6肝动脉灌注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与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mFOLFOX6)肝动脉灌注化疗效果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取其石蜡包埋标本,以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ERCC1的表达与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ERCC1阳性表达率高达63.33%(19/30)。结论尚未发现ERCC1表达与肝癌患者接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动脉灌注化疗的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未来仍需进行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吴晓聪倪仰鹏洪晓涛蔡延庆林尤恩
关键词:肝癌ERCC1
柿石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01年
李进义王华曦洪晓涛
关键词:肠梗阻急腹症生化检查
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的导管直接溶栓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进行系统性溶栓和导管直接溶栓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本院介入与血管外科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8年内采用导管直接溶栓与系统溶栓进行治疗的102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41例、女性61例,年龄21~81(46.5±9.1)岁。所有病例患股髂DVT平均(6.9±4.6)d。通过外周或导管直接输注尿激酶进行治疗。溶栓后残留静脉狭窄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和/或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77例行导管直接溶栓,69例成功地使栓塞静脉段重开通。31例(40.26%)行PTA治疗,14例(18.18%)残留狭窄以支架成形治疗。25例行系统溶栓,7例(25.93%)成功地使栓塞静脉段重开通。结论导管直接溶栓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中较系统溶栓较高的复通率。
张红张艳乔宏宇洪晓涛王林王晓白
关键词:血栓溶栓髂股静脉
吸烟与食管鳞状细胞癌p53基因突变关系的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 利用meta分析,研究吸烟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基因突变的关联性。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截至2022年1月5日发表的食管鳞状细胞癌p53基因突变与吸烟关系的有关论文,数据库来自Medline、Embase、CNKI、万方、维普。提取数据计算合并比值比以及95%置信区间。结果 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研究共计27项,共225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吸烟人群占68.59%,不吸烟人群占31.41%。I~2=52.4%,P=0.001,选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吸烟和p53基因突变的合并比值比为1.64,95%置信区间:1.17~2.30,P=0.004;其中轻度吸烟组与p53基因突变的合并比值比为1.12,95%置信区间:0.67~1.88,P=0.67;重度吸烟组与p53基因突变的合并比值比为2.28,95%置信区间:1.38~3.78,P=0.001。结论 吸烟与食管鳞状细胞癌p53基因突变存在正相关关系,尤其是重度吸烟者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p53突变的风险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吴晓聪洪晓涛郭琦玫郑霭萱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P53突变吸烟META分析
免贴妥对术后切口疗效50例观察
1996年
免贴妥对术后切口疗效50例观察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510632)冷楠,徐以浩,洪晓涛,陈我院外科1994年11月至1995年2月,应用免贴妥治疗术后切口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将同期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免贴妥组和对照组。免贴妥...
冷楠徐以浩洪晓涛陈鋆
关键词:术后切口酒精湿敷阑尾切除术修补术切口愈合切口长度
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肿瘤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加强医院肿瘤介入治疗感染的防治。方法参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采集病例,共收集2009年10月-2012年10月的肿瘤介入治疗患者502例,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资料统计与分析,纳入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住院时间、放化疗治疗、基础疾病数量、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和白细胞数。结果患者年龄、肿瘤部位、住院时间、放化疗治疗、基础疾病数,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白细胞数是肿瘤介入治疗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肿瘤部位(OR>8.65),住院周数(OR>7.23)、放化疗治疗(OR>6.96)、基础疾病数(OR>5.26)、使用抗菌药物时间(OR>5.12)是介入治疗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能有效降低肿瘤介入治疗发生感染的概率。
林尤恩罗海龙洪晓涛邢佳鹏
关键词:肿瘤介入治疗医院感染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配合中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被引量:2
2004年
1995年2月-2003年6月,我科采用B超定位下经皮肝穿刺,肝脓肿内置管抽吸脓液、引流,同时配合中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26例,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曹明溶洪晓涛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中药细菌性肝脓肿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并假性动脉瘤1例被引量:3
2012年
1病例资料 68岁男性患者。患者2011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腰痛,并进行性加重。3月下旬当地医院行腰椎正侧位片和腰椎CT平扫检查,提示腰3、腰4椎体骨质缺损,椎体周围囊性包块,诊断为"腰椎结核"。2011年4月患者入我院骨科行增强CT检查,提示:腹主动脉血管管壁广泛性增厚,主动脉壁多发"龛影"征象(图1、2),
李建军张红洪晓涛王晓白
关键词:主动脉血管假性动脉瘤穿透性溃疡增强CT检查腰椎结核进行性加重
抗血小板剂对内皮化人工血管动静脉瘘通畅率的影响
2000年
目的 :探索抗血小板剂对人工血管动静脉瘘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人工血管接种内皮细胞后 ,给动物犬股动静脉造成动静脉瘘 (AVF) ,术后用抗血小板剂 ,观察对AVF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使用抗血小板剂动物的动静脉瘘肉眼血栓形成率为 2 2 2 2 % ,对照组为 4 1 67% (P <0 0 5)。结论
容松罗羽宏洪晓涛宋逢春何红兵
关键词:内皮细胞人工血管动静脉瘘通畅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