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慧素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大学生
  • 3篇心理健康
  • 3篇共情
  • 2篇独立学院大学...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健康教育
  • 2篇教育
  • 2篇宽恕
  • 1篇大学生心理
  • 1篇大学生心理健...
  • 1篇大学生心理健...
  • 1篇大学生心理健...
  • 1篇独生
  • 1篇独生子
  • 1篇独生子女
  • 1篇心理健康教育...
  • 1篇心理健康教育...
  • 1篇行为归因
  • 1篇学生心理
  • 1篇学生心理健康

机构

  • 7篇广西师范学院

作者

  • 7篇熊慧素
  • 3篇梁红霞
  • 1篇黎玉兰

传媒

  • 4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太原城市职业...
  • 1篇学园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学生宽恕心理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宽恕心理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来测查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宽恕水平与心理症状总分及心理症状各因子间呈负相关,这说明宽恕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良好,宽恕水平越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梁红霞熊慧素
关键词:宽恕心理健康大学生
宽恕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被引量:1
2013年
愤怒情绪是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教授的愤怒情绪应对方式往往只有短暂的效应,而宽恕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愤怒情绪,因此,有必要将宽恕教育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本文阐述了宽恕的含义及宽恕教育的基本历程,以期为高校宽恕教育提供参照。
熊慧素梁红霞黎玉兰
关键词:宽恕心理健康愤怒高校
服刑人员与普通群体攻击行为归因方式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与普通群体归因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从而为预防犯罪和降低服刑人员攻击行为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个体归因方式自陈式问卷和攻击性问卷(AQ),对广西某监狱66名服刑人员和68名普通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服刑人员相比普通群体倾向于对正性和负性事件均做外在的、不持久的、影响局部的归因(t=-8.83,-8.73,-11.94,-6.69,-2.36,-8.63;P<0.05),服刑人员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得分均高于普通群体(t=21.25,6.38,13.92,12.14;P<0.01)。在控制了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家庭居住地影响的基础上,被试类型仍对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具有独立预测作用(△R^2=0.89,0.51,0.78,0.74;P<0.01)。正性事件普遍性归因、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负性事件普遍性归因可有效预测身体攻击54%的变异(F=52.71,P<0.01),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和负性事件普遍性归因可有效预测言语攻击16%的变异(F=13.44,P<0.01),正性事件普遍性归因、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和负性事件内外归因可有效预测愤怒41%的变异(F=32.04,P<0.01),正性事件普遍性归因、负性事件普遍性归因、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可有效预测敌意45%的变异(F=36.76,P<0.01)。结论:与普通群体相比,服刑人员存在归因偏差且攻击性更强。
熊慧素潘新圆陈勇成
关键词:归因方式服刑人员
教学实践前后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本研究采用"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分别在教学实践前后对28名大四师范生进行调查,检验教学实践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教学实践后,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得分均显著高于教学实践前得分;在教学实践后,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高分者的比例均大大提升;教学实践周课时数大于等于11节的师范生实践后的职业价值观得分高于教学实践周课时数低于11节的师范生;教学实践后,少数民族师范生的角色价值观得分显著高于汉族师范生。得出以下结论:教学实践是提高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有效途径;较多的教学实践周课时更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观;教学实践能更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师范生的角色价值观。
熊慧素梁红霞
关键词:教学实践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
失足青少年共情特点研究——以广西南宁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研究失足青少年的共情特点,本文采用人际反应性指标量表对广西315名普通青少年和某少管所350名失足青少年进行了测评。研究结果显示:普通青少年的想象、同情关心得分,以及共情总分显著高于失足青少年;受管教前长期与母亲共同居住的失足青少年共情总分均高于受管教前不长期与母亲居住的失足青少年;失足青少年的同情关心、个人痛苦及共情总分与受管教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因此,建议少管所对失足青少年实施共情训练,来提高失足青少年的共情水平,以利于抑制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再发生。
熊慧素陈娇妮
关键词:失足青少年共情
独立学院大学生共情特点调查
2018年
为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共情特点,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南宁市174名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共情总体水平较强;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共情总均分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观点采择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观点采择得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独立学院大学生。
熊慧素刘海初
关键词:大学生共情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
共情训练对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共情能力的作用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途径被引量:4
2019年
为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共情能力,笔者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途径设计适用于45人以上的共情训练方案,选取了广西某独立学院经管系3个班级学生作为实验组,3个班级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以班级为单位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共情训练内容;对照组合班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授课过程中未加入共情训练内容。学期结束时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共情能力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1班大学生的观点采择、想象、同情关心和共情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个人痛苦得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组2班大学生共情因子分和共情总均分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组3班大学生的想象和共情总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点采择、同情关心、个人痛苦得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途径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共情能力,但共情干预方案仍需进一步改进。
熊慧素
关键词:大学生共情心理健康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