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杉

作品数:496 被引量:3,305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5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 29篇专利
  • 5篇学位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6篇医药卫生
  • 17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73篇肿瘤
  • 158篇肠癌
  • 135篇直肠
  • 108篇直肠癌
  • 92篇结直肠
  • 92篇肠肿瘤
  • 79篇结直肠癌
  • 76篇细胞
  • 72篇结肠
  • 61篇直肠肿瘤
  • 58篇切除
  • 48篇手术
  • 43篇蛋白
  • 43篇切除术
  • 43篇结肠癌
  • 39篇胃癌
  • 39篇胃肠
  • 38篇预后
  • 36篇信号
  • 34篇外科

机构

  • 496篇北京大学
  • 37篇北京市海淀医...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肿瘤医院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山东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中国医师协会
  • 3篇复旦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北京大学国际...
  • 3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医学院

作者

  • 496篇王杉
  • 295篇叶颖江
  • 121篇姜可伟
  • 112篇申占龙
  • 81篇崔志荣
  • 62篇杨晓东
  • 58篇梁斌
  • 54篇尹慕军
  • 51篇杜如昱
  • 51篇马向涛
  • 42篇张辉
  • 42篇谢启伟
  • 40篇高志冬
  • 36篇陈红
  • 35篇余力伟
  • 33篇周庆环
  • 31篇郭鹏
  • 25篇周静
  • 24篇沈凯
  • 23篇刘帆

传媒

  • 71篇中华普通外科...
  • 56篇中华胃肠外科...
  • 33篇中国实用外科...
  • 3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6篇中华外科杂志
  • 13篇中华医学教育...
  • 12篇中华普外科手...
  • 1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0篇中华消化外科...
  • 9篇肿瘤防治研究
  • 7篇中国高等医学...
  • 7篇国际外科学杂...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6篇中国卫生
  • 6篇中国医院院长
  • 5篇中华医院管理...
  • 5篇中华消化杂志
  • 5篇中国医药
  • 5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5篇2023
  • 9篇2022
  • 10篇2021
  • 19篇2020
  • 5篇2019
  • 16篇2018
  • 19篇2017
  • 18篇2016
  • 23篇2015
  • 22篇2014
  • 31篇2013
  • 40篇2012
  • 39篇2011
  • 31篇2010
  • 23篇2009
  • 18篇2008
  • 35篇2007
  • 49篇2006
  • 31篇2005
  • 15篇2004
4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负荷对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肿瘤负荷对于大肠癌患者外周血 T1(分泌Ⅰ类因子 T 细胞)、T2(分泌Ⅱ类因子 T 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采集20例大肠癌患者(17例行根治术、3例行姑息切除术)初诊时及去除瘤负荷后第7天外周血,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20例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作为对照。应用胞内因子检测法检测 T1、T2;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CD4^+T、CD8^+T、B、NK)。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 T1、T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6,0.017);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改变。去除肿瘤负荷后7 dT1升高(P>0.05),T2明显升高(P=0.020)。肿瘤直径≥5 cm 及低分化癌患者的 T1分别低于肿瘤直径<5 cm 及高、中分化癌患者(P=0.064,0.072);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1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33);Ⅲ+Ⅳ期患者的 T1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0.033)。结论肿瘤负荷可以显著抑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 T1、T2的分化,这是导致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的机制之一;去除肿瘤负荷后短时间内 T1、T2即开始升高,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T1可能是一种新的大肠癌预后指标。
崔明王杉叶颖江崔志荣柯杨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肿瘤负荷
IPO7在结直肠癌治疗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IPO7在结直肠癌治疗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诊断结直肠癌/诊断结直肠癌转移/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产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结直肠癌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实验,证明了IPO7能够有效...
申占龙杨长江叶颖江王杉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transgelin-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周静禚洪庆张彦斌张辉叶颖江王杉
探索大型三甲医院支援西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模式
目的:以推动西部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研究某院以新型对口支援模式为基础的西部卫生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与成效. 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参加该院卫生人才培养项目的115名学员及其所在单位开展关于培训效果...
张潇潇王晶桐路阳郭静竹陈红王杉
关键词: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转移性肝癌的治疗理念和策略被引量:24
2014年
转移性肝癌是恶性肿瘤发展的终末阶段,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胃肠道是常见的原发癌部位。人们正尝试通过根治转移性肝癌或控制其发展等多种治疗策略,延长患者生存期。手术治疗、全身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射频消融术、门静脉栓塞术、肝动脉导管栓塞术是转移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其中手术治疗是转移性肝癌可能获得治愈的有效手段。相比结肠癌肝转移癌,胃癌肝转移癌的治疗正处于探索阶段,但是随着新型有效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的出现、肝转移癌手术适应证的拓展以及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循证医学证据的涌现,包括胃癌肝转移在内的转移性肝癌的治疗必将朝着一个更加规范,更为有效的方向发展。
叶颖江申占龙王杉
关键词:肝肿瘤胃肠肿瘤治疗学
制定/修订《临床路径释义》的基本方法与程序被引量:9
20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采纳的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定义为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诊疗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曾宪涛蔡广研陈香美陈新石葛立宏高润霖顾晋韩德民贺大林胡盛寿黄晓军霍勇李单青林丽开母义明钱家鸣任学群申昆玲石远凯孙琳田伟王杉王行环王宁利王拥军邢小平徐英春鱼锋张力伟郑捷郎景和
关键词:诊疗程序基本方释义
树突状细胞融合在活化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结肠癌细胞融合在活化T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限制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 5 0 %聚乙二醇将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结肠癌细胞SW4 80融合 ,用其致敏T淋巴细胞 ,观察T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 融合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后 ,CD4 + Th1细胞和CD8+ Tc1细胞的活化率分别为 5 7 4 5 %和 77 86 % ,而对照组无明显活化 ;T细胞的增殖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T细胞分泌的IFN 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树突状 -肿瘤细胞融合策略能有效地活化抗肿瘤MHC Ⅰ类反应和Ⅱ类反应 ,促进T细胞增殖。
许峰王杉叶颖江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反应细胞融合胃肠道
同时性胃大肠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同时性胃与大肠双原发癌临床、病理特点以及诊治和预后。方法 检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胃及大肠癌1117例,包括大肠癌766例,胃癌351例,回顾分析同时性胃与大肠双原发癌临床资料,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与大肠各组双原发癌共35例,占同期胃大肠恶性肿瘤的3.1%(35/1117)。大肠.大肠组15例,胃-胃组3例,大肠-肠外组13例,胃-胃外组9例,后两组均包括胃-大肠双原发癌5例。癌灶均位于胃和大肠的双原发癌多于胃大肠与其他器官双原发癌;大肠-大肠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胃-胃组。结论双原发癌早期诊断,正确区分双原发癌与转移癌对于该病早期治疗、不漏治以及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申占龙王杉叶颖江尹慕军杨晓东姜可伟沈凯
关键词:胃肿瘤结肠直肠肿瘤同时性多原发癌
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脉高位和低位结扎的争议与思考被引量:14
2020年
根治性手术是直肠癌患者获得治愈的主要手段。直肠癌根治术不仅需要切除足够的肠管和完整的系膜,还要确保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和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系膜下动脉的结扎分为高位和低位结扎,其选择对淋巴结清扫和预后、吻合口漏和肠管血运,以及术后排便、排尿和性功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临床分期较早的T1期患者可以实施低位结扎D2淋巴结清扫;对于肿瘤局部分期较晚,尤其是怀疑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者,则建议实施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D3淋巴结清扫,以确保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获得整块切除;而对于可能存在肠管血运不良风险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可谨慎实施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术中吲哚菁绿淋巴示踪可能对淋巴结清扫的质量控制发挥一定作用。
申占龙鲍予頔叶颖江王杉
关键词:直肠肿瘤肠系膜下动脉外科手术淋巴结切除术吻合口瘘
残胃癌诊治的研究进展与争议被引量:5
2018年
残胃癌(GSC)是一类胃良、恶性疾病术后残胃出现癌变的疾病,常见于男性,发病风险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随着初次手术间隔的延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胃癌术后发生GSC的时间间隔显著短于良性疾病。GSC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十二指肠胃内容物的反流、胃黏膜的去神经化导致的胃内环境的改变和幽门螺杆菌(却)感染。胃切除术后由于GSC临床症状不典型,通常发现时病情已较晚,长期生存率低。因此,定期内镜筛查对于早期发现GSC具有重要意义。GSC的治疗与原发胃癌一样,包括病灶切除及根治性淋巴结清扫,R0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内外最新文献,以期对残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概述。
高志冬李永柏姜可伟叶颖江王杉
关键词:残胃癌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