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烽
- 作品数:14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白质疏松对幕上自发性脑出血预后及血肿扩大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对幕上自发性脑出血90d预后及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对自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45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vanSwieten量表(VSS)对入院时头颅CT影像行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评分,并依据评分分为无到中度脑白质疏松组(VSS评分0~2分)(n=288)与重度脑白质疏松组(VSS评分3~4分)(n=57),比较2组患者间90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比例及血肿扩大(血肿体积较入院时增加>12.5 mL或>原有体积的33%)发生率的差异;进-一步依据预后及有无血肿扩大分别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61)与预后不良组(n=184)、无血肿扩大组(n=303)和有血肿扩大组(n=42),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以及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脑白质疏松对患者预后,90dmRS评分及血肿扩大有无影响。结果与无到中度脑白质疏松组患者相比,重度脑白质疏松组患者90d预后良好比例明显较低(50.0%vs.29.8%),血肿扩大发生率明显较高(9.4%vs.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脑白质疏松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90.95%CI:0.163-0.933.P=0.034)。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脑白质疏松患者有较高的90dmRS评分(OR=3.243.95%CI:1.775-5.923.P=0.00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脑白质疏松不是患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囚素(P>0.05)。结论重度脑白质疏松可影响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90d预后但不增加血肿扩大的风险。
- 郭永涛李明超安坤王焱烽
- 关键词:脑出血脑白质疏松预后血肿扩大
- Mollaret脑膜炎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09年
- Mollaret脑膜炎为临床罕见疾病,以反复、短暂发作的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为特征,预后良好;故亦称为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本文报告2例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讨论如下。
- 肖峰尚进王焱烽徐长松蒋苏莉
- 关键词: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MOLLARET脑膜炎
- 影响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
- 目的:探究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95例,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根据其是否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71例)和对照组(324例),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影...
- 王焱烽蒋苏莉李明超高琪
-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
- 文献传递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性及血清hs-CRP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TIA患者颈动脉,随机选择有不稳定斑块者30例(A组)、稳定斑块者30例(B组)和无斑块者30例(C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hs-CRP水平,并评定3组受试者病程1周时卒中风险。结果A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1周卒中风险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1周卒中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TIA预后相关。
- 王焱烽陈冰钱海燕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预后
- Lewis-Sumner综合征1例报道被引量:1
- 2011年
- Lewis-Sumner综合征称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临床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右下肢肌肉萎缩2年"于2008年12月18日入院,患者2006年春节前晚上洗澡时发现右下肢肌肉萎缩,以小腿明显,无麻木,不影响日常生活,未诊治。以后患者发现右下肢肌肉萎缩愈加明显,伴无力,时有右下肢肉跳,来本院求诊。病程中患者精神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
- 王焱烽陈冰
- 关键词:综合征下肢肌肉萎缩脱髓鞘性获得性多灶性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32例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临床特征、诊疗措施及疗效。方法:分析32例CVST患者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本组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颅高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脑梗死,治疗抗凝为主,有效29例,无效3例。结论:认识CVST的临床特征并行MRV检查是正确及时诊断的关键,抗凝是主要疗法。
- 王焱烽陈冰
- 关键词:窦血栓形成
-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 2008年
- 目的:观察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巴曲酶组、低分子肝素组、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巴曲酶组患者给予巴曲酶10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 d;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 d;联合治疗组给予巴曲酶10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d,及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 d。于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在治疗前、治疗后10 d进行凝血指标检测。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巴曲酶组(77.5%)与低分子肝素组(70%)(均P<0.05)。各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经治疗,血浆蛋白原含量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联合治疗组5例,巴曲酶组1例,低分子肝素组2例出现轻微皮下、牙龈出血,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优于单独使用巴曲酶或低分子肝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王焱烽陈冰肖峰姚茂元徐长松
- 关键词:巴曲酶低分子肝素
-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Ⅲ期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Ⅲ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5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00mg/d静脉滴注冲击治疗5d后,迅速减至80mg/d后逐渐减量,对照组(25例)z给予地塞米松15mg/d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后减量,两组激素使用疗程均最多10周。结果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12周时的治愈率、好转率及后遗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Ⅲ期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王焱烽陈冰姚茂元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 急性脑梗死及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及其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5例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面积分为大、中、小3组)血清CRP含量,中等面积梗死患者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组,于入院7d后复测CRP。结果 CRP含量为大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0.01)。中面积梗死组,1周后并发感染者较入院1d时CRP含量增高,未并发感染者降低(均为P〈O.01);中面积梗死者,入院时CRP含量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1周后感染者较未感染者CRP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血清CRP含量反映脑梗死严重程度,动态观察对了解有无合并感染的病情变化有帮助。
- 肖峰王焱烽刘艳菲姚茂元尚进蒋苏莉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脑梗死肺部感染
- 肾上腺脊髓神经病1例
- 2010年
- 患者男,36岁,因“双下肢无力4年余”而入院。患者于2004年起渐感双下肢无力。并缓慢加重。伴双小腿肿胀不适感.夜间走路欠稳易跌倒,于2007年诊断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半年后,无力症状有好转,病程中无肢体麻木、疼痛,元大小便功能障碍,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查体:神清,全身皮肤色黑,颅神经检查无异常,
- 王焱烽
- 关键词:肾上腺脊髓神经病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双下肢无力小便功能障碍家族性遗传小腿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