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茂元

作品数:15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淮安市洪泽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梗死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血肿
  • 2篇微创
  • 2篇微创治疗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脑出血
  • 2篇脑室
  • 2篇患者血清
  • 2篇反应蛋白
  • 2篇肺部感染
  • 2篇C反应蛋白
  • 2篇并发
  • 2篇并发肺部感染

机构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淮安市第一人...
  • 2篇淮安市洪泽县...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15篇姚茂元
  • 5篇蒋苏莉
  • 5篇王焱烽
  • 3篇肖峰
  • 3篇陈冰
  • 2篇刘艳菲
  • 2篇肖峰
  • 2篇徐长松
  • 1篇程冠亮
  • 1篇夏磊
  • 1篇陈泉
  • 1篇陈建
  • 1篇郭建一
  • 1篇朱俐
  • 1篇包兴昌
  • 1篇沈雪峰
  • 1篇尚进
  • 1篇潘永进
  • 1篇陈春
  • 1篇尚进

传媒

  • 2篇南通医学院学...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2例被引量:1
2002年
姚茂元包兴昌
关键词:运动神经病多灶性
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障碍126例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障碍的分析 ,探讨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 :将 12 6例确诊为抑郁障碍的头痛患者按奇、偶数分为 2组 ,每组 63例。分别进行头痛的对症治疗 (对照组 )和抗抑郁治疗 (研究组 )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抑郁程度 ,并对他们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临床表现和抗抑郁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抑郁障碍误诊为头痛者占 9.3 %。女性发生率较高 ,初、高中文化程度者抑郁障碍比率较高。职业中以干部和个体业主和在校学生较多。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头痛、抑郁症状 >心、脑血管症状 >胃肠道症状 >睡眠障碍 >颈、背部疼痛 >喉头及胸部缩窄感 >生物原性抑郁症状。研究组经抗抑郁药物治疗 8周后 ,临床症状和 SDS评分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P<0 .0 1)。结论 :神经内科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抑郁障碍者较多 ,在诊治头痛时应警惕是否属于抑郁障碍 ,以防止漏诊、误诊。
姚茂元
关键词:头痛抑郁障碍抑郁自评量表
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的脑梗死二级预防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的脑梗死二级预防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该院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75 mg口服,1次/天)进行脑梗死二级预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4例,A组(n=91)单用氯吡格雷;B组(n=53)予氯吡格雷联合奥美拉唑(洛赛克10 mg,2次/天)。对其临床资料及发病后30 d内的脑梗死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A组复发4例(4.4%),B组复发8例(15.1%),B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A组(P=0.044,OR=4.601,95%CI:1.045~20.259)。结论奥美拉唑致氯吡格雷的脑梗死二级预防作用明显减弱,增加脑梗死复发率。
徐长松肖峰尚进蒋苏莉姚茂元潘琼
关键词:脑梗死奥美拉唑氯吡格雷
缺血预处理诱导PC12细胞对缺血的耐受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在PC12细胞水平上研究缺血预处理诱导的缺血耐受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方法:采用氧葡萄糖剥夺(OGD)的方法建立PC12细胞缺血模型。用MTT比色分析法观察随缺血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的变化,观察短时间缺血预处理(IP)是否能在24h后诱导细胞耐受长时间的缺血。用WesternBlot法检测缺血预处理后HIF-1α的表达。结果:随缺血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缺血6.0h和9.0h存活率较低(P<0.01)。IP0.5h,IP1.0h和IP1.5h后间隔24h分别再经缺血6.0h和9.0h,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缺血组,其中IP1.0h组高于IP0.5h组,IP1.5h组高于IP1.0h组。IP1.0h和IP1.5h组HIF-1α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IP1.5h组的蛋白表达量比IP1.0h组高(均P<0.01)。结论:IP0.5h和IP1.0h,IP1.0h和1.5h分别可以诱导PC12细胞对缺血6.0h和9.0h的耐受,其中IP1.0h对缺血6.0h的保护作用比IP0.5h强;IP1.5h对缺血9.0h的保护作用比IP1.0h强,与IP1.5h时HIF-1α蛋白表达高有关。
陈建朱俐潘永进肖峰姚茂元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缺氧诱导因子-1Α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2008年
目的:观察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巴曲酶组、低分子肝素组、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巴曲酶组患者给予巴曲酶10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 d;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 d;联合治疗组给予巴曲酶10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d,及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 d。于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在治疗前、治疗后10 d进行凝血指标检测。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巴曲酶组(77.5%)与低分子肝素组(70%)(均P<0.05)。各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经治疗,血浆蛋白原含量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联合治疗组5例,巴曲酶组1例,低分子肝素组2例出现轻微皮下、牙龈出血,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优于单独使用巴曲酶或低分子肝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王焱烽陈冰肖峰姚茂元徐长松
关键词:巴曲酶低分子肝素
不同位置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位置中重度脑白质疏松(LA)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3月在洪泽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患者195例。回顾性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颅脑MRI检查结果,采用Fazekas评分法分别对侧脑室旁LA和半卵圆中心LA进行严重程度分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同部位中重度LA的危险因素。结果侧脑室旁无或轻度LA患者78例,侧脑室旁中重度LA患者117例,不同严重程度侧脑室旁LA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卒中史阳性率、颅外血管狭窄率及尿素、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卵圆中心无或轻度LA患者43例,半卵圆中心中重度LA患者152例,不同严重程度半卵圆中心LA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卒中史阳性率、颅外血管狭窄率及尿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血压、颅外血管狭窄是侧脑室旁中重度LA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龄、高血压、有卒中史是半卵圆中心中重度LA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重度侧脑室旁LA和半卵圆中心LA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是LA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而颅外血管狭窄主要影响侧脑室旁LA。
陈春姚茂元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侧脑室
氟伐他汀对缺氧复氧处理的猪颈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还原功能及ICAM-1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内皮保护作用。方法培养猪颈动脉血管内皮细胞(PCAEC),以0.1μmol/L、0.2μmol/L、0.5μmol/L、1.0μmol/L的氟伐他汀(来适可)共生长44 h,经缺氧1 h复氧3 h处理,以血清免疫学及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测定MTT、GSH-PX、MDA、SOD、ICAM-1的值,观察氟伐他汀对缺氧复氧(H/RI)处理的猪颈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还原功能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0.5μmol/L氟伐他汀干预的H/RI后细胞活力与单纯H/RI组有明显差别(P=0.01);H/RI可明显降低培养细胞的SOD活性,产生MDA较氟伐他汀组及正常对照组间有明显升高(P=0.001),正常对照组及氟伐他汀组与H/RI组间GSH-PX对照有明显差别(P=0.002);ICAM-1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别(P=0.018)。结论适当浓度的氟伐他汀对缺氧复氧的内皮细胞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徐长松蒋苏莉姚茂元
关键词:氟伐他汀颈总动脉复氧细胞间黏附因子-1
急性脑梗死及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及其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5例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面积分为大、中、小3组)血清CRP含量,中等面积梗死患者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组,于入院7d后复测CRP。结果 CRP含量为大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0.01)。中面积梗死组,1周后并发感染者较入院1d时CRP含量增高,未并发感染者降低(均为P〈O.01);中面积梗死者,入院时CRP含量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1周后感染者较未感染者CRP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血清CRP含量反映脑梗死严重程度,动态观察对了解有无合并感染的病情变化有帮助。
肖峰王焱烽刘艳菲姚茂元尚进蒋苏莉
关键词:C反应蛋白脑梗死肺部感染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Ⅲ期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Ⅲ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5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00mg/d静脉滴注冲击治疗5d后,迅速减至80mg/d后逐渐减量,对照组(25例)z给予地塞米松15mg/d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后减量,两组激素使用疗程均最多10周。结果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12周时的治愈率、好转率及后遗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Ⅲ期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王焱烽陈冰姚茂元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表现特殊的面神经麻痹
2001年
沈雪峰姚茂元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病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