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5篇血管
  • 5篇皮瓣
  • 5篇巨微解剖
  • 3篇动脉干
  • 3篇浅动脉
  • 2篇动脉供应
  • 2篇伸肌
  • 2篇浅静脉
  • 2篇解剖学
  • 2篇解剖学基础
  • 2篇静脉
  • 2篇腹壁
  • 2篇腹壁浅动脉
  • 1篇胸廓
  • 1篇胸廓内
  • 1篇胸廓内动脉
  • 1篇胸内
  • 1篇旋髂浅动脉
  • 1篇血管吻合

机构

  • 15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5篇程耕历
  • 10篇陈尔瑜
  • 8篇何光篪
  • 8篇刘正津
  • 4篇朱星红
  • 2篇纪荣明

传媒

  • 8篇解剖学报
  • 4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解剖学通报

年份

  • 2篇1990
  • 4篇1989
  • 2篇1985
  • 4篇1982
  • 2篇1981
  • 1篇198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伸肌瓣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1
1990年
在30个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长伸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测得肌长23.1cm。该肌由7-17支胫前动脉横向分支供应,肌下份有腓动脉穿支发出补充,动脉主要从肌的内侧入肌。腓深神经约发出2支分支分布该肌,也是从肌内侧进入肌内。根据观察结果我们认为长仲肌瓣倒置治疗小腿中下份慢性骨髓炎及开放性胫骨骨折,似为较理想的供肌。
朱星红程耕历
关键词:解剖学下肢
肾脏位置及其后邻的观察
1981年
本文着重对50具中国成年尸体的肾后邻进行了观察,并观察了肾的大小和位置。根据观察结果,在背部平第11—12胸椎棘突间隙和第三腰椎棘突各作一水平线,距正中平面3.63cm和9.19cm处各作一垂直线,此四条线围成的四边形,可概括为肾脏在背部的表面投影。肾床是指肾后毗邻的结构,计有肌肉、肋骨、肋膈窦和脊神经,其中以肌肉为主。膈肌占肾后面的5.5/12,腰方肌占4/12,腰大肌占1.5/12,腹横肌起始腱膜占1/12。50具尸体中,椎肋三角的出现率为68%。绝大多数肾后面有第12肋,24%有第11肋。八侧肾后无胸膜,91侧与胸膜有关,其中87侧肾后面上1/4有胸膜。肋膈窦后下界向下未超过第一腰椎横突;向外与第12胁交界处,位于骶棘肌外侧缘之外者占43.51%,值得肾手术时注意。肾后面都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同时出现的占28%,两神经呈一干的占72%。
万玉碧程耕历
关键词:下界腰椎横突肾下极肾脏腰椎棘突腰椎体
腹股沟区皮瓣的血管 三.阴部外浅动脉和静脉的巨微解剖
1982年
在观察的50例标本中,阴部外浅动脉多分为上、下两主支(82%),两主支来自一个阴部外浅动脉干的占66%。阴部外浅动脉干和具有独立起源的上、下主支,大都起自股动脉。动脉干或上、下主支穿入浅层的位置在大隐静脉末段的内侧缘或外侧缘,并集中在股动脉起点向内10毫米、向下50毫米为中心的一个半径为15毫米的圆内。如果动脉干、上主支、下主支与大隐静脉相遇时,动脉干和下主支多跨过静脉的后方,上主支多跨过静脉的前方。上主支主要分布于耻骨上区、耻骨前区和腹股沟内侧份。采用上主支为游离皮瓣动脉蒂时,可以用股动脉起点下50毫米处与耻骨结节间的连线作皮瓣轴。下主支主要分布于股内侧部上份和耻骨前区。采用下主支为游离皮瓣动脉蒂时,可以用股动脉起点下50毫米处作与耻骨嵴平行的线为轴。上、下主支起始处管径与分布范围密切正相关。阴部外浅静脉大都是阴部外浅动脉的伴行静脉(82%)。讨论了采用有关皮瓣的有利条件。
陈尔瑜何光篪程耕历刘正津
关键词:耻骨结节血管腹壁浅动脉浅静脉动脉干
胫骨前肌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5
1990年
在30个成人下肢上观察了胫骨前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测得肌长27.0cm.该肌上七分之一由胫前返动脉发支供应,其余部份由胫前动脉横向分支供应。胫前动脉的分支主要由肌的外侧人肌。腓深神经约发出3支肌支分布该肌,从肌的外侧或后方入肌。利用胫骨前肌可制作倒置肌瓣,可剥离部份长13.0cm,蒂部尚有8支左右营养动脉,还可制作向内旋转的分裂瓣,此时可保存肌的功能。
朱星红程耕历
关键词:胫前动脉胫骨骨折
足背皮瓣的动脉被引量:1
1980年
用氯仿油画颜料溶液灌注了50个中国成人下肢的足背动脉,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测量了足背动脉发出的皮动脉。将足背动脉划分为近侧、中间和远侧三个区域,所有标本的足背动脉均发有直接皮支,这些皮支多数集中在近侧区和远侧区。近侧区发出的皮动脉相当恒定,管径也较粗,伸展范围也较广阔。远侧区的皮动脉出现率虽高,但管径和伸展范围均不及近侧区。相邻皮动脉间有一定的吻合。多数皮动脉与足背内侧皮神经伴行,该神经可能是寻找皮动脉的标志之一。绝大多数皮动脉的管径都是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允许范围之内。这样,本文所提数据,可供临床家采取和移植带蒂游离足背皮瓣的参考。
程耕历何光篪陈尔瑜刘正津
关键词:皮动脉深筋膜足背皮瓣侧区足背动脉皮支
舌骨下肌群神经肌带的解剖学基础
1989年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了30例成人舌骨下肌群的神经和血管,并用一具成年新鲜女尸(死后约30小时)及一只狗对舌骨下肌群神经肌蒂的运动终板进行了氯化金染色。舌骨下肌群神经肌蒂的神经主要来自颈袢上根。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的神经在它们进入这些肌肉时,有甲状腺上动脉的第二或第三级分支伴行。神经和血管大都可以包含在神经肌蒂内。柱新鲜尸体和狗的神经肌蒂内,明显地存在有典型运动终板。本文还对舌骨下肌群各肌的大小进行了测量,并对舌骨下肌群神经肌蒂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程耕历朱星红纪荣明糜健红
关键词:神经肌蒂解剖学
胸内侧皮瓣血管的巨微解剖被引量:1
1985年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了成人尸体50侧,对胸内侧区皮瓣血管源进行了研究。胸廓内动脉在上4个肋间隙发出的穿动脉中,以第Ⅱ穿动脉的出现率最高,平均管径最粗,分布面积也最大。进行胸内侧皮瓣吻合血管移植时,宜首选第Ⅱ穿动脉作为血管蒂。第Ⅰ穿动脉的分布面积和中心分布区,均大于第Ⅲ或第Ⅳ穿动脉,是第二选择。胸廓内动脉跨越了几个肋间隙,其中,第2肋间隙位置较浅,距胸骨缘较远,较其他肋间隙宽,这些有利于以第Ⅱ穿动脉,甚至连同一段胸廓内动脉,作为皮瓣血管蒂的采取。如果切除一段第2肋软骨,以胸廓内动脉连同第Ⅰ、Ⅱ穿动脉为血管蒂,可以扩大皮瓣的采取范围。根据穿动脉的起源、位置、管径、浅出点、行程、分布区范围和吻合情况等,讨论了采取吻合血管胸内侧皮瓣时应注意的问题。
陈尔瑜何光篪程耕历刘正津
关键词:胸廓内动脉穿动脉巨微解剖
外鼻的动脉供应被引量:7
1989年
在25具成年尸体50侧标本上解剖了外鼻的动脉。分布到外鼻的动脉有上唇动脉的鼻中隔动脉、面动脉的鼻翼下缘动脉、鼻翼动脉和鼻外侧动脉;还有眼动脉的鼻背动脉;有的眶下动脉也发出分支到外鼻。对上述动脉的起源、行程、分布、吻合和外径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对与人中部组织瓣、鼻翼下缘组织瓣和鼻背岛状瓣有关的动脉应用解剖进行了讨论。对鼻外侧动脉和鼻背动脉的命名问题提出了商榷。
程耕历陈尔瑜纪荣明
关键词:动脉显微外科解剖
腹股沟区皮瓣的血管 二.腹壁浅动脉和静脉的巨微解剖被引量:1
1982年
教科书和一些文献对腹壁浅动脉的描述都忽略了一条与内侧主支相当的外侧主支,所描述动脉的行程和分布仅相当于本文所述内侧主支的范围。本文观察的50例标本中,腹壁浅动脉干分为内、外侧两主支的占20%。外侧主支的出现率为66%,穿阔筋膜进入浅层,穿出点多在以股动脉起点外侧5毫米,向下15毫米处为中心的附近。外侧主支的行程,自股动脉起点外侧10毫米处近垂直上行,主要分布本侧下腹部中份偏外侧。内侧主支的出现率为68%,多穿卵圆窝进入浅层,穿出点多在以股动脉起点向下25毫米处为中心的附近。内侧主支的行程自股动脉起点内侧10毫米处近垂直上行,主要分布于本侧下腹部内侧半。两主支起始处的管径各与其分布范围的大小密切相关。讨论了以腹壁浅动脉或其主支为游离皮瓣时血管源的轴线、深度和分布范围等问题。
陈尔瑜何光篪程耕历刘正津
关键词:腹壁浅动脉腹股沟韧带皮瓣血管
面瓣血管的巨微解剖被引量:17
1989年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了50例面瓣的血管。面动脉在下颌角前2.70cm处由颈部转到面部,迂曲上行于口角外侧1.68cm和鼻翼下缘外侧1.38cm;48%终于鼻尖到鼻根连线下半平面的外侧,只有26%到达内皆。对面动脉在面部分出的颏支、下唇和上唇动脉、与眶下动脉的吻合支、内(?)动脉、咬肌部支、颊支和颧支等的起源、行程、分布和吻合以及外径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观察了面前静脉与面动脉的位置关系。对与鼻唇沟瓣、下唇瓣、上唇瓣、颧部面瓣有关的面动脉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学进行了讨论。
程耕历陈尔瑜纪荣明
关键词:血管巨微解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