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爱民

作品数:20 被引量:289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电刺激
  • 7篇盆底
  • 5篇低频电
  • 5篇低频电刺激
  • 5篇子宫
  • 5篇宫颈
  • 4篇阴道
  • 4篇盆底功能
  • 4篇盆底肌
  • 4篇康复
  • 4篇宫颈癌
  • 3篇盆底肌力
  • 3篇盆底康复
  • 3篇肌力
  • 3篇分娩
  • 3篇病变
  • 3篇产后
  • 2篇低频电刺激治...
  • 2篇电刺激治疗
  • 2篇阴道分娩

机构

  • 19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肖爱民
  • 14篇李环
  • 9篇马喆
  • 8篇吴瑞芳
  • 8篇胡艳
  • 6篇张巍颖
  • 5篇王苏梅
  • 4篇杜辉
  • 3篇杨将
  • 3篇王纯
  • 3篇宋婧
  • 2篇尚剑
  • 2篇章兰萍
  • 2篇王子超
  • 2篇王慧军
  • 2篇于琳
  • 2篇段律芳
  • 2篇李小兰
  • 2篇祁锋
  • 1篇李玉梅

传媒

  • 3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86例脐带绕颈的分娩结局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情况下的分娩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以来的胎儿脐带绕颈患者486例,分析和讨论胎儿绕颈者分娩情况,并与1268例正常孕妇从剖宫产率、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和死胎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胎儿绕颈的危害性和正确处理方法;结果脐带绕颈患者的剖宫产率为51.03%,显著高于正常无脐带绕颈的9.94%,2者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胎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的患者比例高达11.93%,也显著高于正常无脐带绕颈的孕妇,2者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脐带绕颈增加了孕妇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数以及死胎率,对孕妇和胎儿均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对于脐带绕颈病例应严格监控,尽量避免新生儿窒息以及死胎的发生。
肖爱民于琳
关键词:脐带绕颈剖宫产率死胎率
子宫内膜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子宫内膜采集装置,所述子宫内膜采集装置包括中空的外鞘管、活塞管芯和手柄,外鞘管的内径与活塞管芯的外径相匹配,活塞管芯置入外鞘管的中空部并与外鞘管的内壁无缝接触,活塞管芯的一端连接手柄,推拉手柄使活塞管...
杜辉李环肖爱民张薇
文献传递
miR-221/222基因、ERα在阴道前壁膨出患者阴道前壁中的表达
2017年
目的探讨miR221和miR222基因、雌激素受体α(ERα)在阴道前壁膨出(AVP)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AVP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AVP组,同期因其他妇科疾病进行手术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包含绝经前组与绝经后组各20例。术中取患者阴道前壁尿道中段处组织,分别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miR-221/222、ERα的表达。结果 AVP组患者绝经前、绝经后miR-221和miR-222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ERα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iR221和miR222可能是盆腔脏器脱垂的致病基因,它们的高表达抑制了ERα,参与AVP发生及进展。
马喆鲍俊翠胡艳王慧军肖爱民李小兰李环
关键词:阴道前壁膨出ERΑ
绝经后阴道前壁膨出患者阴道组织中胶原蛋白与ERα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前壁膨出(AVP)患者阴道组织中胶原蛋白Ⅰ/Ⅲ与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绝经后AVP患者20例(AVP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绝经后妇科疾病且无AVP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阴道前壁组织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Rα的表达;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阴道前壁组织Ⅰ型、Ⅲ型胶原蛋白与ERα表达的关系。结果:AVP组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AVP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ERα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VP组患者Ⅰ型、Ⅲ型胶原蛋白与ERα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0.511、0.541,均P<0.05)。结论:盆底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减少及ERα的缺乏是绝经后AVP的主要发病机制;ERα与胶原蛋白之间的协同作用可能促进AVP的病情进展。
马喆杨媛媛王慧军肖爱民胡艳李小兰李环
关键词:阴道前壁膨出ERΑ
未足月胎膜早破168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以及处理方式。方法:收集住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68例资料,分析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各种处理的效果。结果:16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阴道自然分娩107例(63.69%);剖宫产61例(36.31%),其中9例为臀位剖宫产。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未足月胎膜早破情况下胎儿的成活率,减少对孕妇和胎儿的伤害。
肖爱民于琳
关键词: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胎儿
仿生物理学疗法防治女性盆底疾病的临床研究
李环胡艳肖爱民马喆吴瑞芳张巍颖王苏梅张礼婕杨将梁轶珩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慢性盆腔痛和性功能障碍。据2006-2007年全国多中心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30.9%,...
关键词:
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最佳时机研究现状被引量:49
2011年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由于具有无创、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预防和治疗作用兼备等优势在产后盆底康复的防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逐渐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是产后盆底康复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最佳治疗时机的范围仍未形成共识,相关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祁锋李环张巍颖肖爱民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电刺激生物反馈
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阴道分娩后尿潴留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 2013月6月30日阴道分娩并确诊产后尿潴留的28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留置开放式导尿管并给予盆底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的产...
马喆李环宋婧王苏梅章兰萍肖爱民尚剑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阴道分娩
低频电刺激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9
2010年
目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照研究,评价低频电刺激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及术后盆底肌力恢复方面的价值。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宫颈癌Ia2-Ⅱb1期,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的部分患者共3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18)和对照组(n=14)。研究组采用膀胱操+低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膀胱操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排尿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50.00%,P<0.05;研究组术后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且对宫颈癌术后盆底肌力恢复有明显效果。
李玉梅李环肖爱民侯君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宫颈癌术后盆底肌力
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4
2013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产妇不同时间段开始使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跟踪随访和对照研究,探讨不同时间段开始盆底康复对改善女性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及产后最佳康复训练时机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盆底康复室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88例作为训练组,依据产后开始进行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康复训练的时间,分为A组(产后6周<开始训练时间≤产后8周)25例、B组(产后8周<开始训练时间≤产后10周)41例、C组(产后10周<开始训练时间≤产后13周)22例。另选取产后6~8周开始来院复查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尿失禁、盆底肌肉评估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训练组及对照组的一般状况、尿失禁阳性率和盆底肌力的强度,对训练组于训练完成时和产后6个月、对照组于同期进行随访和盆底评估,评价尿失禁症状及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结果 (1)对照组产后不同时期的尿失禁阳性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训练组康复治疗前,两组的尿失禁阳性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6个月时,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尿失禁阳性率降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训练组训练完成时、产后6个月尿失禁阳性率较训练前均降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较训练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训练完成时、产后6个月时尿失禁阳性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整个康复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副作用。结论 (1)产妇盆底功能自我恢复能力有限,盆底损伤是难以自然修复的;(2)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以降低尿失禁阳性率,并增强盆�
李环吴瑞芳光晓燕祁锋肖爱民马喆胡艳陈瑜张巍颖刘星王子超
关键词:产后期康复骨盆底尿失禁生物反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